这是清风大叔的第十一篇文章
前几篇文章清风大叔和大家聊了几个重要的包括经济周期、货币、通货膨胀、政府债务等经济学话题也涉及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M0,M1和M2,社会融资规模、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等几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相信大家对经济学不是完全无感了,至少应该也是熟悉的陌生人了。经济学就是解释现象的科学,弄懂它目的不是为了想拥有经济学家的脑袋,而是为了活的更加地明白。我想,现在你应该不会说,经济学与你毫无关联了吧?经济学不仅事关国家大局,
与普罗大众的工作、生活可谓是密不可分的,重点是,从个人和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说,弄懂了经济学,你就可以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好投资趋势和节奏,可以看盘下菜,做出适时最优的投资理财决策,是不是很优秀?
经济学之所以这么有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至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我们大部分的人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学运行规律的理解,可能都不够透彻,你也许会在你的专业领域非常出色,但是理解社会运行、经济运行规律,并更好地指导自己做好微观的投资决策,则需要经济学的智慧。
所以我们就干脆把经济学十大原理搬出来,让大家系统的感受感受经济学的魅力。《经济学原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的总纲,它可谓是通俗易懂,
私以为真正的大家就是能把高深莫测的知识平铺直叙的讲述出来,让人人都能听得明白,可以让更多人受益的,曼昆就是这样一位一流经济学家。《经济学原理》于年出版,该书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可以说是风行了美国,真的不可思议。经济学十大原理又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民如何相互贸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今天我们就聊聊第一部分,即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经济学。无论我们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们组成的群体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一言以蔽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面临权衡取舍,是因为我们常常面临两难问题,比如中午睡是该在家里做饭吃还是出去吃?比如现在是来一把王者荣耀还是看10页书?再比毕业之后我是应该继续考研还是出来就业?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我们不得不时刻进行权衡取舍,在不同的指标之间进行选择。
这样的取舍除了发生在个人身上之外,同时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身上。在国防上投资更多的资源,往往意味着在国民教育的投资会变得更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发生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比如我国五十年代吃大锅饭,就是极度重视公平而忽略效率的做法;而在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例如工业革命,社会一般会更加注重效率,以更快的推进社会进步。”
2.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
A.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
B.为了上大学所舍弃的那些东西
思考一下,做出你的选择。
答案是B,真正的成本并不是学费、吃住等费用。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真正的成本实际上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就像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比尔盖茨于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喜欢法律,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的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
盖茨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终于成功了,年《福布斯》杂志评选,比尔盖茨以净资产亿美元荣登世界亿万富翁的榜首。年3月27日,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
显然,比尔盖茨非常懂得机会成本。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会选择那些使他收益最大化的行动。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很少是黑与白之间的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
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假如有一架拥有个座位的飞机横跨美国飞行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为美元。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绝不应该低于美元。而事实上,一个理性的航空公司往往会通过考虑边际量而设法增加利润。
设想这架飞机临起飞前尚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把票卖给他吗?当然应该,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虽然每位乘客的飞行平均成本是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乘客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饮料而已,而飞机的边际收益是美金。
所以,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benefit)和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来做出决策。习惯于边际思考的逻辑可能需要好好揣摩一下,不过相信它会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去非常大的帮助。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大家应该对激励非常有感受,毕竟我们每天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面临各种激励并对激励做出反应。学生对老师的表扬做出反应,工人对奖金做出反应。但是你真的认识你得出你身边的激励嘛?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工资是激励吗?
奖金是激励吗?
工资不是激励,是保障措施;而奖金是激励,因为奖金不是一直有的,只有业绩好才会有。
再来看一个非常大跌眼镜的案例。
在50年代有安全带的汽车很少,国会为了行车安全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因此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那么,安全带的法律将会如何影响道路安全呢?
A:车祸次数减少,驾驶员死亡人数减少,行人死亡人数减少
B:车祸次数增加,驾驶员死亡人数减少,行人死亡人数不变
C:车祸次数增加,驾驶员死亡人数减少,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答案是,车祸次数增加,驾驶员死亡人数减少,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这个答案看起来有些奇怪,为什么强制要求所有汽车配备安全措施,反而车祸次数增加、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了一个理性驾驶员的成本-收益计算。安全带提升了驾驶员自己的安全性,降低了驾驶员车祸自己要付出的人身安全代价。
因此,安全带法律减少了驾驶员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收益,都有安全带了怕什么,享受快速驾驶的乐趣吧!所以驾驶员对安全带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和更多的行人死亡。
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里,细想起来是不是觉得经济学很有意思也很有用呢?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晚安!
清风大叔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秋季白癜风扩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