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经济学把生产劳动视为当然的和唯一的满足需求的手段,或唯一的经济能力。
但,这是狭隘的!
狭隘,并不意味着错误。
只是,狭隘的眼光掩盖了其他手段的现实存在。
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即可看到:
经济能力是就人们获取需求物品的各种具体手段的利用效能而言的,而获取的手段本身,历来就多种多样。
这些需求的手段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亲人的赠与
血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相互扶持的倾向。
这一倾向不独人类之间存在,动物(最显著者莫过于哺乳动物)之间亦莫不如此。“鸦有反哺之义”,谈论的就是这个事实。
对人类而言,年幼子女的一切需求物品都由其父母供给;家庭中的弱小者总能从家庭其他成员中获得无私帮助,但这一倾向会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迅速消失。
史蒂格勒(G.Stiglr)对此有过细心的考察。他指出:“利他主义在家族和亲朋之间力量强大,但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延伸而消失。”史氏所谓社会距离,即指血缘关系上的亲疏。这是一个自然的事实,我们无需追究其内在理由。在悠久的生物进化史上,那些即使在亲属之间都相互敌视的物种,如果曾经存在过的话,也会很快被生存演化的浪花所淘汰。
必须指出的是,
血缘关系上的亲疏远近通常只具有相对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实际是一种广泛而常见的现象。如果以“自我”为基点来观察,所谓利他和自私其实都是相互交融、难有明显界限的。毋宁说,人的相互扶持的现象更多地表现在以我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上。
例如,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曾有人感叹:孝悌之心终究不敌慈爱之情。其中“孝梯”即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情,“慈爱”即对子女的亲情。其中缘由可能是很微妙的。人们往往把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样,在对待子女和对待父母兄弟感情上的比较就有了距离。
在更大的范围,朋友关系通常远不如血亲关系来得亲密;在一国之内,乡情又胜过其他;在国外,对国人倍感亲切;如果外星人人侵地球,地球人之间或许会产生无私的相互帮助。
无私和自私之间看来是存在一个连接带,区分并非表面上那么绝对。
由此可见,自私和利他又是在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把自利和利他绝对对立的观点并不可取。
二、从他人处掠夺
恃强凌弱,弱肉强食,人类这一遗传自动物的生存原则是原生性的和基本的。
争夺并不总是很激烈的,但明火执仗地从他人那儿用强力或暴力掠夺以获得所需物品,总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而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人类的掠夺行为和动物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人类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个道德的借口,因而这类人一般都自称为文明人,野蛮人则无须任何借口。古罗马的经济是建立在掠夺为主的经济之上的,当历史学家把其他民族对罗马的反掠夺称为“蛮族的入侵”时,总让人不禁莞尔。
孟德斯鸠曾指出:“和平应该是自然法的头条规则”,但这是就原始氏族社会内部情况而言的。氏族社会是由血亲和姻亲关系联接的社会。由于血亲之间天然存在的相互扶持的倾向,可以设想,氏族社会内部的相互掠夺行为,即便有,也必定是温和的、受谴责的行为。
有理由相信,较剧烈的利益冲突是氏族集团之间才有机会发生的行为。孟德斯鸠说“人类一旦置身于社会,软弱的情感便荡然无存;原本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平等也随之消失,于是战争状态便开始了。”
因此,当注意到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对国家产生原因的理解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一致时,人们毫不惊讶。当战俘不再被杀掉,而是被作为奴隶禁养起来后,从奴隶们那儿取得所需要的物品就成了掠夺的重要方式。
三、向自然界交换
向自然界交换的过程通常被称为劳动。劳动是人们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需求物品的活动过程。
赠与和掠夺只能引起财富的转移而不会增加财富,
掠夺还往往伴随着对财富的毁坏,
劳动才是促使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唯一方式。
但要说明的是,
就人类社会整体而言,劳动是最基本的手段,
但对个人或某些社会集团来讲却未必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掠夺和劳动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清晰的:
向自然界交换本身也可看作是在向自然界的掠夺。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早期的经济形态被称为掠夺型经济。对自然界的过分掠夺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这是人类在产生30万年以后才意识到的真理。
当人类把经济能力转向种植(形成农业)和养殖(畜牧业)时,在这种被称为生产型经济的经济类型出现以后,劳动才与掠夺有了区分,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仍然含有掠夺的意味。
把劳动从掠夺行为区别开来,是从被掠夺对象的区别开始的:
对自然界(包括动物)的掠夺被称为劳动,
对其他同类的侵犯被称为掠夺。
这只是现代人的智慧,然而现代人似乎还不具备自觉抑制自己向同类进行掠夺的原始冲动的德行。
在远古时代,地球北部的游牧民族,其生活所需多数是从农耕民族那里掠夺得来的。“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一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较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骆驼和马,但放牧牛不行。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历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大草原东部各民族或者以难民的身份,或者以征服者的身份,被吸引到西部。”这些被称为蛮族的游牧民族不仅一次次地向西征伐侵人欧洲——有时是驱赶大草原西部的蛮族侵入欧洲东部,还向南侵入中东、印度和中国。13世纪蒙古人的大扩张使这场持续了几千年的侵掠浪潮达到顶峰。近代工业文明在西欧出现后,随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开始了迄今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人全球性的侵掠扩张。
人类年的文明史,分明就是掠夺和侵略的历史。
在掠夺者眼里,掠夺本身或者就是一种劳动行为。至少在中世纪以前(包括中世纪),劳动和掠夺两者是部分重叠的。
例如,海盗行为,在古希腊和罗马人以及中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就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欧洲最早的股份公司中,有很多是专业海盗集团。一些欧洲人对当年美洲大陆的地理大发现和大开发津津乐道,这个议论本身就预设了这样的道德判断:美洲大陆当时的主人,就像文明人所豢养的牛羊等牲畜一样,他们被“文明人”所宰杀乃是理所当然;文明人对美洲的大掠夺因而是一件值得时不时炫耀一番的伟业。
人们对掠夺和暴力的憎恨,是随着掠夺效率的提高和掠夺后果残酷性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此越来越强烈的恐惧感加剧而形成和加强的。在人人生而平等观念成为普世的价值观以后,掠夺和劳动的区别才第一次明晰起来。
现代文明所讲的劳动和掠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人人平等的意义上、在谴责人类之间一切暴力的基础上加以区分的。
四、人际之间的交换
当无论什么原因,在掠夺行为不能达到满足需要的目的、同时个别劳动又不能满足自身全部需要之时,人际之间的交换就产生了。这种交换只能发生在亲情和掠夺行为都不起作用的地方。
交换的产生,预设了两个前提:
前提1:交换双方作为交换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交换时,交换双方都有交换的意愿:我给你你所需要的,作为条件,你也必须给我我所需要的。
交换者的社会地位可能不平等,但他们作为交换者进行交换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旧时代的文人鄙薄“争利于市”的行为,他们显然感觉到,与那些贩夫走卒直接交易,这有损于他高贵的身份和自尊心。商业文明总是与等级制度相抵触的吗?看来是的。人们承认:你如果有钱买到你需要的一切,你当然有种;但如果有人无需花钱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后者不是更神气吗?
所谓掠夺行为不发生作用,意味着存在一种或几种强制力在起作用,后者抑制了掠夺的冲动和行为。在这样的前提下,交换才有可能是自愿和平等的。
前提2:或者“目的因”,交换主体都能通过交换获得更大满足。
这可以从交换过程总是持续和大面积发生本身得到证明。不能设想,人类会去持续地和重复地去做一些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克己为人的德行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下、有条件地偶一为之。
交换表现为物品的交换,但这种交换只具有一种直观的和狭隘的意义。
在广义上,交换和生产是人类为获得生存资料的活动过程——劳动过程——的两个环节,并且交换还同时蕴涵着劳动的交换,交换因此是人类的一项复杂的行为,也是一切经济理论中关键的概念之一。
五、小结
上述四种方式中,除了第一种方式,即亲朋故旧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不具有经济意义(不是一种恒常的生存方式)以外,其余三种方式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手段。
断言其为“最基本的”,有两层意思:
其一,人类自从以人的面貌在地球上生存迄今,三种手段同时并存,交替使用;
其次,三种手段的出现不分先后,或同时为人类采用。
掠夺、劳动(或生产)和交换,这三种方式构成了人们对于获取物品的手段的重要分类。劳动和交换的正常进行总是以掠夺行为被有效制止为前提的,并且掠夺行为总会在外力强力限制下以贪污、欺诈、哄骗、机会主义、贿赂等异样形态呈现。
在一种宽泛的意义上,劳动和交换实际都是一种人类的劳动,两者的区别远不如两者的一致来得重要。
例如,上山采集果实是一种劳动,那么把采集来的部分果实与他人交换以获得别的所需物品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劳动。我们把前一种劳动称为“生产的劳动”,而把后一种行为称为“交换的劳动”。如果我们把两者都视为劳动,那么,人类获取需求物品的重要手段就区分为两类:劳动和掠夺。
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劳动视为交换:花费一定的代价从他人那里、通过交换获得所需要的物品当然是一种交换,但劳动者花费劳动,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经济物品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交换;前者用物品去与他人交换,后者则用劳动去与大自然进行交换。
因此,
交换行为可以是一种劳动;
劳动行为也可以是一种交换。
前者是“与他人的交换”,
后者是“与自然的交换”。
把过程视为劳动还是视为交换,取决于分析问题时的不同视角。
一般地,
当我们关心过程的成本支付时,我们把过程视为劳动。例如我们在谈论交易成本时,就必须把交易过程视为一种劳动过程;
当我们谈论需求物品的选择(物品的价值判断)时,我们就把过程视为交易过程。
相关文章:
《交易经济学笔记1:历史上的三大经济理论》
《交易经济学笔记2:需求=需要+购买力》
《交易经济学笔记3:经济物品、支付成本、经济能力和生产力》
—待续—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