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如何透过总量统计指标看经济运行是否健康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经济状况和人的身体状况相似,有高有矮、有大有小、有好有差、有强有弱、有胖有瘦,而且每年、每月、每天、甚至每时都在变化着。要了解经济运行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存在成长中的烦恼?需要有像温度计、听诊器、B超、CT那样的观测器械来诊断。对经济肌体而言,统计就是一种科学的诊断工具,要正确地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必须从统计指标入手。但统计指标成千上万,而且,很可能不同指标提供的信息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不同的解释。例如,同一年里,从GDP增长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与此同时,失业率上升,又发出了经济不够景气的信号。因此,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作出综合判断。

看总量指标

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的加速或减速,就业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国际收支的增加或减少等方面集中反映出来,而衡量上述变化的主要指标就是GDP、失业(就业)率、价格指数、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4类指标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被经济学界称之为“神秘的四角”。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体制,分析经济形势都要用到这4类指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是看GDP。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观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GDP及其增长速度。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的英文缩写,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是世界上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和财富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反映经济变化的一面“镜子”,是制定和检验经济政策的一把“尺子”。和其他任何经济指标一样,它不是全能的,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GDP衡量经济活动的尺度是市场价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等是不能计入的。一个保姆,在雇主家挣的钱要计算,而雇主的夫人干同样的活则不计算;GDP不能反映国民净福利,比如挖个坑花50元,再填平又花50元,表现为GDP增加元,而国民实际福利增加为零;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和变化,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会使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但GDP不会考虑相应的代价;GDP不能反映幸福程度,GDP核算的最终产品,有些往往与幸福无关。假如一个国家要更多地生产大炮,更少地生产黄油,显然不能增进人民幸福。假如人们一年到头忙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幸福感也不会增加,尽管社会上对GDP褒贬不一,但目前还没有哪个经济指标能够取而代之,关键是要正确使用。

统计的精髓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任何一个经济指标,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其某个时点的状况,很难对其是大还是小,是快还是慢,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等作出判断;只有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构建一个参照系,才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经济增长指标主要看纵横对比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来,中国的GDP就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加速度成长。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中,年排在第10位;年进入第8位;年上升为第6位;年挺进到第4位;年已名列三甲,成了探花;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期间又逆势而上,年达到40.1万亿元,超过了日本,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年突破50万亿大关,达到51.9万亿元,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看就业率(失业率)。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就业人员定义是:16周岁及以上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就业率就是就业人数与同口径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而经济活动人口是指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同口径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得出城镇登记失业率。

就业指标主要看就业是否充分,失业率是否较低。分析就业情况一定要看到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多大,可以说,当前中国排在第1位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37亿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一个国际比较,现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这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为7.3亿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这7国的总人口还要多出2.07亿人;这7国的土地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2.2倍。我国是以占世界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来为占世界29%的劳动年龄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是天下最大、最难的一件事。

三是看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各类商品(包括产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判断经济形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一样,价格统计也分别进行生产和消费价格统计。生产价格统计主要从生产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状况主要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通常,居民消费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大体上有5种形态:第一,低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以下,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所难免,对经济生活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相反,还有某些积极作用。第二,中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6%,中度通货膨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调节供需、分配的作用,但对经济生活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高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6.1%~10%,高度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第四,过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10%以上,过度通货膨胀不仅使经济生活混乱,还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混乱。第五,恶性通货膨胀,这不仅表现在通货膨胀率高,而且还有几个重要特征,经济低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出现挤兑风和抢购风,人们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

四看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由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结果。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国际收支表比较滞后,发布日期要晚约4个月的时间,在经济形势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外贸进出口指标。进口额、出口额和贸易顺(逆)差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3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状况,都能反映出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供需状况与内外发展的均衡状况.

声明

本文由金程CFA综合采编.来源

网络;作者

佚名.若需引用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37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