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菁苑校友快递感先生高风,沐师德化雨


感先生高风,沐师德化雨,诚以待人,笃以行事——专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级校友颜敏采访人:黄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级本科生黄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级本科生颜敏,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年毕业后在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任职,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挂职)。编者按采访颜敏,恰好是他回北京出差。5月12日傍晚,他处理完工作,就匆匆赶到了经济学院。在院楼里,他认真浏览墙上的照片,与记者聊起师长们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读书的岁月。时光带走了他青涩的容颜,但却没有带走他对在经院求学的怀念。亲和谦逊、沉稳笃实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深入,他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更是深深触动了记者。一、求学燕园,卷帙飘香1、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于北大求学,得言传身教颜敏本科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思想史硕士研究生,次年转为硕博连读学生。他说,他入学时是十分幸运的,因为那时还有很多老先生健在,有的甚至还在讲台上授课。他就是沐浴在这些老先生们的教诲中成长起来的。赵靖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也是该学科“北大学派”的创始人。颜敏入学的时候,赵先生早已退休。但是为了能够聆听先生的教导,追溯学科的源头,颜敏在年10月获得硕博连读资格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赵先生。赵先生当时住在中关园的一所小房子里。狭小的房屋和简单的家居,给颜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没有想到这么著名的学者,竟然居住得这样简陋。”颜敏说。正因为如此,他对像赵先生这样的老一辈学者,更加崇敬。赵先生热情招待了素不相识的晚辈后学,并给他讲起了学科发展史,“他在讲学科史的时候,更多提到的是胡寄窗、巫宝三等学者,对自己编著的数百万字、奠定学科基础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却很少提及。”这让颜敏深切体会到赵先生为人处世谦逊、宽厚、包容的风范。年初,赵先生突然患脑溢血住院治疗。颜医院里陪赵先生度过最后岁月的学生之一。进入6月,赵先生神智越来越不清晰。有一次,大夫要测先生的清醒程度,就指着他的一位至亲问是谁,先生半天没有认出来。这时,颜敏手中拿着一本研究孔子的书,大夫指着封面问这是什么字,先生脱口而出“孔子”。这一场面让颜敏颇为震惊。“赵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学术研究,他纯净、执着、专注的精神,让我很感动,也鼓舞了我。”颜敏说起这件近十年前的事,仍然历历在目。赵先生去世后,颜敏对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进行了研究,首次用详细的资料和数据阐述了赵先生的学术贡献,并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论文《赵靖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及学术贡献》。石世奇先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北大学派”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曾担任经济学院第二任院长,也是备受师生爱戴的老先生。颜敏上学的时候每逢元旦、教师节,都会跟着师兄师姐们一起看望石先生。后来与先生熟悉之后,也会单独或跟着其他老师去拜访。“每次去石先生家,他都会准备好水果、点心、糖果等着我们,我们到了都会吃的,否则先生老让我们。”颜敏说到这儿会心一笑。石先生仙风道骨、卓尔不群,他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50多年,除了一部教材和一本文集外,几乎找不到他署第一作者的著作。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石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协助赵先生编著《通史》,他的文章很多都放在赵靖先生任主编、他任副主编的《通史》里了,单独成书的很少。”颜敏接着说,“这也正是石先生令人敬佩的地方。他甘居人后、甘为人梯、默默无闻、顾全大局,这种精神在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得到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是颜敏在北大求学期间的宝贵财富。正如他在《先生们的风范》一文中说的,这些老先生们的教诲是他“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先生们的风范,时刻提醒着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应该坚守什么,应该舍弃什么。”2、卷帙飘香,伴他年华——于书中求索,立学问根基经济学是“显学”,但经济思想史专业有点“冷门”,颜敏因为兴趣而主动选择了这个“冷门”。“这个专业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占优势。但如果读通读透的话,它的价值是无穷的。而且时间越久,它的优势越能显现出来。”工作五六年之后,颜敏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更加深刻。颜敏说,他读这个专业最大的收获是读了很多书,并且为以后读更多书奠定了基础。在硕士一年级的下半学期,他就修了一门专门“读书”的课,就是晏智杰教授开设的《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在晏教授的指导下,他认真系统地读了魁奈的《经济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济学古典、经典名著,掌握了经济发展常识、认清了经济发展规律、培育了经济学的直觉。在博士一年级,他修了导师郑学益教授开设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这门课除了要求熟读赵靖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外,还要读大量原始资料,比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商君书》、《史记》、桓宽的《盐铁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以及《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里的相关章节。在读博士期间,颜敏还旁听了国学研究院的课程。国学研究院的授课老师都是北大文史哲专业的著名教授,比如中文系的袁行霈教授、历史系的田余庆教授、哲学系的楼宇烈教授等。其中,上邓小南老师的课程给颜敏留下的印象最深,收获也最大。邓老师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就指导学生学习了一篇文章《宋史?王旦传》。课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每次上课每个学生轮流逐字逐句读、逐字逐句解释,然后邓老师再逐字逐句讲解,“讲解的内容非常多,涉及文字、背景、官制、地理、风俗等,邓老师直到讲透彻为止。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率不高,但最扎实,我就是在那时奠定阅读古文的基础的。”颜敏充满感激地说。现在他在工作之余经常读书,这种读书的习惯都是在北大养成的,读书方法也是在北大学习的,“不过,我有些‘偏科’了,读中国的东西多,读外国的东西少了。”这或许和他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吧。3、以诚待人,勇于担当——于学工之间,树处事态度颜敏是一个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人。刚刚入学时,出于好奇,他懵懵懂懂加入了以山东学生为主体的齐鲁发展研究会。入会之后,他才发现,除会长外,并无其他机构,很长时间也没有举办活动了。颜敏看到这种情况后非常焦急,一边筹办活动,一边去拉赞助。会长看出他的活动能力后,主动把会长位置让给了他。颜敏担任会长后,组织了“山东籍教授讲坛”、“齐鲁强县论坛”、“北大学子山东行”等品牌活动,并在年暑假组织了一次去青岛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的刘文忻教授亲自参加了这次社会实践。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濒危社团通过硬干逐渐活跃起来了,成为-学年全校颇有影响力的社团。颜敏也因此荣获优秀社团负责人荣誉称号。这一经历被王曙光老师看中。年5月,王老师让颜敏组织恢复北京大学青年经济学会——这是由九九级学长们创办的社团,后来随着他们的毕业而一度停办。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颜敏和其他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开始了学会重建工作:起草了新章程、订立了新制度、规定了新宗旨以及入会人员范围。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学会每两周一次,举办研讨会和论坛,先后请了北大、清华、人大、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讲课或研讨,聚集了一大批经济学院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骨干。日后,这些骨干大部分进入了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除了组织社团外,颜敏还担任07级博士班班长、党支部书记。07级博士班一共27人,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还包括澳大利亚、韩国、泰国及台湾地区的留学生,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2岁。为了做好班级建设,增进同学感情,颜敏主动联络大家、服务大家,建立班级奖学金评定制度,定期组织同学聚会。在学生工作中,颜敏以诚待人,以服务同学为先,投入了大量精力,付出了真感情,最终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因此,先后被评为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优秀社会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谈及做学生工作的心得时,颜敏说,学生工作要以服务同学为目的,不要有私心,要勤快,要公正,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二、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机会满天飞的北京,毕业之后没有换过工作的人不多,颜敏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他自己是一个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的人。毕业后到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一直工作到现在。虽然单位没变,但他承担的工作却不断拓展和提升,从一开始从事资产运营、经营考核,到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再到后来起草重要发展报告,每一次工作内容的变化,都预示着他对自己的突破,也饱含着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信任与支持。年8月,中组部、团中央开始选拔第16批博士服务团赴中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荐颜敏作为候选人。经过考察任用,12月中旬,颜敏正式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作,开启了新的局面。颜敏一直在基层工作,既做管理,也做研究,多数工作与原来学的专业偏离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工作呢?颜敏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专业能力强。任何工作都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的背后是专业能力和数据分析,没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就不可能做出科学决策,也就会影响工作开展。因此,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很重要。这对北大同学来说,并不是难事。二是接地气。在研究和决策时不能仅仅“埋头苦干”,还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别人不明白时,还要耐心做一些解释工作。以谦虚的姿态去帮助别人、团结大家,形成合力。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北大学生来说,这一点容易被忽视,需要加强。三是坚定信念。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挫折,遇到挫折后,既要勇敢修正原来的想法,也要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相信只要走正道、踏实干,就一定能干出成绩。三、对师弟师妹的寄语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希望颜敏师兄能够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寄语。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校友,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寄语不敢说,有一些成长的心得,可以送给师弟师妹。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跟着先生,做个书生,奠基一生。跟着先生。就是要多向自己的导师或学院里的其他优秀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治学的方法、处事的方式和为人的风范。在他们的指导下少走弯路,健全人格。这需要我们对老师保持谦虚的态度。做个书生。读书是学生的天职,因此要抓住最美好的时光和北大提供的最优质的条件,多泡图书馆、多读书、多思考,博观约取,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自身本领。对于实习,颜敏师兄建议,实习不可过早也不要过多。奠基一生。在北大的一切生活和学习,都是在为走出北大做准备。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正派、高尚、踏实、担当的品格,面对诱惑学会辨别是非,多为别人服务,少有私心,千万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赞赏

长按







































白驳风专家在线
盖博士盖百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9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