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1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1

参考书目:

samuelson,economics,19th

西方经济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曼昆

牛奶可乐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版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魔鬼数学

一.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经济学的两个核心要点

稀缺和效率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社会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稀缺性

在供给上有限或稀少的物品称为经济品

稀缺性是面对需求表现出的相对不足

举例:是否读大学

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它最好东西的价值

学费和生活费是读大学的显性成本

工作收入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时间是稀缺性资源,需要做出权衡取舍

科比放弃读大学是因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很高

结论: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清楚真正的机会成本(代价)是什么

有效性(efficiency):

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称为效率

当无法找到另外一种生产状态使得一部分人的生活福利提高,而其他人的生活福利不变,那我们称达到了有效性

举例:倒卖门票是否合理

(参见《经济学原理》第页)

有估价40和80的两个人

估价40的人得到票是一个无效率的状态

在40~80之间是一个可能达成的交易

排队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最后得到票的人不一定是估值高的人

原因是估值高的人的排队耗时机会成本更高

从这样的角度看,倒卖门票是效率高的做法

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半不会允许倒卖门票

原因是容易形成垄断,导致无效率的状态

二.经济学逻辑

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形式

使用模型,包括计量模型

模型就是假设在数学演绎下的结果

抽象化,撇开与研究问题无关的经济细节

例子:经济学的利己假说

经济推理中常犯的谬误

因果谬误

认为发生在前面的事情就是原因

举例:大萧条复苏前的价格上升被认为是复苏的原因

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举例:肯尼迪的减税政策

合成谬误

认为部分的经济推论在整体中依然适用

举例:每个人都得到一大笔钱会导致通货膨胀,对所有行业都征收关税会导致成本的上涨

三.经济学分类

实证经济学

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在经济学内应用地更为普遍

规范经济学

试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

所得结论多带有个人主观立场,争议较大

比如:关于公平

举例:是否推出政策组织企业向外转移生产

经济学家:用模型和数据分析境外生产的影响

政治家:政策的制定者

四.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稀缺性决定生产什么

效率包含在怎样生产中

公平性包括在为谁生产之中

三种经济组织模式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

四.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投入(又称生产要素,主要为生产三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先被生产出来,例如机器,建筑,计算机)

资本的积累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由生产活动的技术条件决定的

技术就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不变,产出增加,都可以被看作技术进步

生产可能性边界

产生原因:

人们在选择生产一种商品时要放弃另一种商品

生产的可能状态:

给定投入时最大的可能产量(最有效率)

PPF内部:

无效的生产

PPF外部:

不可能达到

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增多的结果:

边界向外移动

穷国和富国的区别:

富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向外

穷国的生产点更靠近必需品

富国在必需品略有增长的情况下,奢侈品大量增多

公共品和私人物品的权衡:

都市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向外

二者生产点都更靠近私人物品

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权衡

生产点更靠近资本投资会使未来的边界生产曲线向外移动更多

更为质朴的生活导致未来更快的生产力增长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