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内容 > 干货经济学家张五常想解决问题首先
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内容 > 干货经济学家张五常想解决问题首先
张五常,年出生于香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在经济学圈内有他被称为“狂生”,他总是有一些独特的思考方式,今天,通过张五常先生写得《思考的方法》一文,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一位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第一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如何通过独特有效的思考方法最终挖掘出一个个经济现象背后的真正规律。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辑见下文:
据说熊彼德(J.A.Schumpeter)曾在课堂上批评牛顿,指责这个如假包换的物理学天才只顾闭门思想,没有将他思考推理的方法公开而留诸后世。这批评有点道理。但牛顿在物理学上的丰功伟绩,是他在逃避瘟疫的两年中想出来的;其后就再没有甚么重大发现--虽是昙花一谢,但这一谢却是非同小可。爱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屡见经传:可惜他天赋之高,远超世俗,要学也学不到。
在大学念书时,我从不缺课的习惯就是为了要学老师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试都考过了,我就转作旁听生。有一次,赫舒拉发(J.Hirshleifer)在课后来问我:你旁听了我六个学期,难道我所知的经济学你还未学全吗?我回答说:你的经济学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我这个偷思的习惯实行了很多年,屡遇明师及高手明友,是我平生最幸运的事。这些师友中,算得上是天才或准天才的着实不少。我细心观察他们的思考方法,在其中抽取那些一个非天才也可用得着的来学习,久而久之就变得甚为实用。但因为被我偷思的人很多,我就综合了各人的方法,作为己用。虽然这些人大都是经济学者,但天下思考推理殊途同归,强分门户就是自取平凡。兹将我综合了普通人也可作为实用的思考方法的大概,分析如下。
一、不要盲目崇拜权威
假如你跟另一个人同作分析或辩论时,他常强调某一个观点或发现是他的,或将自己放在问题之上,那你就可以肯定他是低手。思考是决不应被成见左右的。要出风头或者领功是人之常情,但在思考的过程上,自己的观点不可有特别的位置。领功是有了答案之后的事。在推理中,你要对不同的观点作客观的衡量。
同样地,在学术上没有权威或宗师这回事--这些只是仰慕者对他们的称呼;我们不要被名气吓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错,所以他们的观点或理论也只能被我们考虑及衡量,不可以尽信。当然,高手的推论较为深入,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应该对高手之见作较详尽理解,较小心地去衡量。但我们不可以为既是高手之见,就是对的。高手与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广泛,后者肤浅而狭窄。
我一向都佩服史密斯、米尔及马歇尔等人。但当我研究佃农理论时,我就将他们的佃农理论一视同仁,没有将他们的大名放在心上,若非如此,我是不可能将他们的理论推翻的。
二、真正想解决问题,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很重要
问题问得好,答案就往往得了过半。在读书的方法一文内,我述说了求学时的发问主旨。以发问作为思考的指引,有几点是要补充的。
1.问题要一针见血你问他一个问题,他喜欢这样回答:且让我改一下你的问题。(Letmerephraseyourquestion。)他一改,就直达你要问的重心,十分清楚。我们凡夫俗子的仿效方法,就是要试将一个问题用几种形式去发问,务求达重点的所在。举一个例子。当佛利民解释某法国学者的货币理论时,我问:他的主旨是否若时间长而事情不变,人们就觉得沉闷?佛利民答:你是要问,是否时间越多,时间在边际上的价值就越少?这一改,就直达经济学上的替换代价下降(Diminishing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定律,他无需答我,答案已浮现出来了。
2.问题要问得浅谈起货币理论,艾智仁(A.A.Alchian)问:甚么是货币?为甚么市场不用马铃薯作货币?当经济学界以功用(Utility)的量度困难为热门的争论时,艾智仁问:甚么是功用?甚么是量度?我们用甚么准则来决定一样东西是被量度了的?这是小孩子的发问方式。后来艾智仁找到了举世知名的答案。量度不外是以武断的方式加上数字作为衡量的准则,而功用就只不过长这些数字的随意定名。假设每个人都要将这数字增大,就成了功用原理。这武断的方法若能成功地解释人类的行为,就是有用的,而功用本身与社会福利无关。
我自己的佃农理论,就是由几个浅问题问出来的。传统上的理论,都以为既然土地种植的收成是要将一部份分给地主,那么地主以分账的方法征收租金,就正如政府征税一样,会使农民减少劳力,从而使生产下降。我问:既然生产下降,租值就应减少了,为甚么地主不选用其他非分账式的收租办法?我再问:假如我是地主,我会怎么办?假如我是农民,我又会怎么办?
3.要断定问题的重要性在我所知的高手中,衡量问题的重要与否是惯例,赫舒拉发更喜欢把这衡量放在一切考虑之前。学生问他一个问题,他可能回答:这问题不重要。于是就想也不再想。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呢,他就从座上站起来。
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并不大难。你要问:假若这问题有了答案,我们会知道了些甚么?若所知的与其他的知识没有甚么关连,或所知的改变不了众所周知的学问,那问题就无足轻重。
三、有效的思考方式,逻辑推理要建立在预感基础上
逻辑是推理的规格;但若步步以逻辑为先,非逻辑不行,思考就会受到压制。不依逻辑的推理当然是矛盾丛生,不知所谓;但非经逻辑就想也不想的思考方法,往往把预感(Hunch)抹煞了,以致甚么也想不到。逻辑学--尤其是数学逻辑--是一门湛深的学问,但若以逻辑先入为主,就会弄巧反拙。
在念书时我拜读过爱因斯坦与逻辑学高手朴柏(K.Popper)辩论的书信。他们争论的是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在这辩论中,我以为朴柏是胜了一筹;但在科学上的贡献,他却是藉藉无名的。
逻辑是可以帮助推理的正确性,却不是思想(Idea)或见解的根源。科学方法论是用以证实理论的存在,但它本身对解释现象毫无用处。那些坚持非以正确方法推断出来的思想是犯了规,不能被科学接受的观点,只不过是某些难有大贡献的人的自我安慰。这种人我遇过了不少。他们都胸有实学,思想快捷--缺少了的就是想象力。
纯以预感而起,加上想象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覆以逻辑证实,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只要得到的理论或见解是合乎逻辑及方法论的规格,是怎样想出来的无关重要。那些主张演绎法(DeductiveMethod)或归纳法(InductiveMethod)的纷争,不宜尽听。苹果掉到牛顿的头上(或牛顿午夜做梦),万有引力的理论就悟了出来。又有谁敢去管他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确。
有一些独具卓见的学者,其逻辑推理的能力实在是平平无奇;他们的重要科学贡献是经后人修改而成的。英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Malthus),推理的能力比不上一般大学生。近代获诺贝尔奖的海耶克及舒尔兹(T.Schultz),推理也没有过人之处。这可见思想见解(Idea)是首要,逻辑次之。得到了一个稍有创见的预感,就不要因为未有逻辑的支持而放弃。在我所认识的学者中,善用预感的要首推高斯(R.H.Coase)。无论我向他提出任何比较特殊的意见,他就立即回答:好像是对了或好像是不对的。先有了一个假定的答案,然后再慢慢地将预感从头分析。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有人提议大地主的农产品售价会是专利权的市价,缺乏市场竞争,对社会是有浪费的。我冲口而出:怎么会呢?假若全世界可以种麦的地都属我所有,我就一定要将地分开租给不同的农民耕种;麦收成后农民就会在市场上竞争发售,那么麦价是竞争下的市价。
高斯在旁就立刻对我说:你好像是对了。
三天之后,我再遇高斯时,他又说:你好像是对了。
我问他我对了甚么?
他说麦的市价。
几个月后,在闲谈中,高斯旧事重提:我认为在麦的价格上你是对了的。
对一个不是自己的预感而日夕反覆推断,确是名家风范,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另一个已故的高手朋友,名叫嘉素(R.Kessel),是行内知名的预感奇才。在年(他死前一年)我有幸跟他相聚几个月,能欣赏到他的不知从何而来的预感。嘉素有一条座右铭:无论一个预感是怎样的不成理,它总要比一点意见也没有为佳。若无半点见解在手,那你就甚么辩驳也赢不了。
预感是每个重要发现都缺少不了的--从那里来没有一定的规格,有时究竟是甚么也不大清楚。在思考上,预感是一条路的开端--可走多远,到那里去,难以预先知道--但是非试走一下不可的。走这路时逻辑就在路上画上界线,将可行及不可行的分开。走了第一步,第二步可能较为清楚。好的预感的特征,就是路可以越走越远,越走越清楚,到后来就豁然贯通。没出息的预感的特征正相反。
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结果会事半功倍
任何思考上的问题,是一定可以用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想的。换言之,同样的问题,可用不同的预感来试图分析。在这方面,我认识的高手都如出一辙--他们既不轻易放弃一个可能行得通的途径,也不墨守成规,尽可能用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想。转换角度有如下的效能:
茅塞可以顿开茅塞(MentalBlock)是一个很难解释的思想障碍,是每个人都常有的。浅而重要的发现,往往一个聪明才智之士可能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但若将思想的角度稍为转变一下,可能今茅塞顿开。想不到的答案,大多数不是因为过于湛深,而是因为所用的角度是难以看到浅的一面。重要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间工厂为了生产,对邻近的物业造成污染而有所损害。历久以来,经济学者都建议政府用几种办法去压制工厂的生产,从而减少邻近物业的损失。这个老问题到了高斯的手上,他就将角度倒转了:压制工厂生产,就等于邻近的业主对工厂有所损害,究竟要被压制的应是那一方?高斯定律是由此而出的。
角度可以衡量答案从一个角度看来是对的答案,换一个角度却可能是错了。任何推理所得的一个暂定的答案,都一定可以找到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衡量。若不同的角度都不否决这个暂定的答案,我们就可对答案增加信心。
角度有远近之分在思考的过程中,细节与大要是互补短长的,无论细节想得如何周到,在大要上是有困难的见解,思考者就可能前功尽弃。但在大要上是对了的思想,细节的补充只是时间的问题。就算是错了细节也往往无伤大雅。在这方面的思考困难,就是若完全不顾细节,我们会很难知道大要。有了可靠的大要而再分析细节,准确性就高得多了。
五、举例比数字对思考的帮助更大
推理时可用例子,也可用符号;有些人两样都不用,只是照事论事,随意加点假设,就算是推理。后者是茶余饭后不经心的辩论,算不上是认真的思考。有科学性的思考,用例子是远胜用符号的。
数学是以符号组合而成的一种语言;严格来说,任何语言文字都是符号。画面是没有符号的,但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用大量的字来表达画面,就成了例子。思想是抽象的。要证实抽象思想的正确性,数学就大有用途,因为它是最严谨的语言。但有效的思考方法却是要将抽象现实化。画面比符号较接近现实,因此较容易记;所以在思考上,用例子就远胜用符号了。
中国人天份之高举世知名,但用例子的能力就比较弱了。这一点我实在不明白(可能佛学的例子过于抽象,造成不良影响;这问题要请岑逸飞代为解答)。以我之见,韩非子还算过得去,但孟子及孙中山所用的例子就往往似是而非,不知所云;他们成不了推理高手,是不难了解的。善用例子的人,再蠢也蠢不到哪里去。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能否善用就要看个人的想像力了。现将这些法门分列如下:
例子要简而贴切以例子辅助推理,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要全部包括在例子之内。通常的办法就是将例子内的枝节删去,使重点突出,务求在重点上例子与理论有平行的对比。简化例子要有胆量,也要有想像力。在经济学历史上,简化例子最有本领的是李嘉图(D.Ricardo)--所以李嘉图的经济模型的广博度,至今仍未有人能望其项背。那就是说,例子简化得越利害,复杂的理论就越容易处理。
例子要分真假所有可用的例子都是被简化了的。以严格的准则来衡量,没有一个例子是真实的。但有些例子是空中楼阁,其非真实性与简化无关;另一类例子,却是因事实简化而变为非真实--我们称后者为实例。纯以幻想而得的例子容易更改,容易改为贴切,是可帮助推理的。但要有实际应用的理论,就必须有实例支持。经验对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因为实例知得多。
例子要新奇(Novel)众所周知的例子不仅缺乏吸引力;在思考上,较新奇的例子会较容易触发新奇的思想。第一个以花比美人的是天才,其后再用的就少了创见。工厂污染邻居的例子,庇古用时是新奇的;用得多了、启发力就减弱。高斯在同一问题上作分析,采用了牙医工具的声浪扰及邻居、大厦的阴影减少了隔邻泳池的阳光。这些比较新奇的例子,都启发了一点新的见解。
要将例子一般化(Generalise)这一点,中国人是特别弱的,事实不可以解释事实;太多理论就等于没有理论。将每个例子分开处理,理论及见解就变得复杂,各自成理。无意中变成了将事实解释事实。将多个不同的例子归纳为同类,加以一般化,是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另一个极端,过于一般性的理论,因为没有例外的例子,所以也没有解释的功能。有实用的理论是必须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因此之故,例子既要归纳,也要分类。分类的方法就是要撇开细节,集中在重点上不同例子之间难以共存的地方。
要试找反证的例子(CounterExample)思考要找支持的例子;但考证是思考的一部分--考证就要试找反证的例子了。史德拉(G.Stigler)、贝加(G.Becker)等高手,在辩论时就喜用反证。可靠的理论,是一定要有可以想象的反证例子的--但若反证的是实例,理论就被推翻了。
等待是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的脑子是有着难以捉摸的机能--连电脑也能想出来的脑子,其机能当然要比电脑复杂得多。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案却走了出来,是常有的事。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间并没有白费。将问题搁置一旁,过些时日再想,可有奇效。就是不再想答案也可能会在无意间得到的。
我的价格管制文章写了3年。公司原理12年,玉器市场9年仍未开笔......,这些及其他文章加起来起码有百多年,搁置着等时机成熟而已。贝加的文章,好的都是下了多年的工夫。高斯有几篇等了30多年的文章:他今年74岁了,等不到是经济学上的大损失。但人各有法,而等待是思考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总之,思考是一门专业。跟其他专业一样,熟能生巧。可以告慰的,就是无论问题看来是如何的深奥,好的答案往往会比想象中的浅的。
备注:此文在百度百家张五常《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一文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转载请注明出处。
-----------------------------
微金荣联合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为“微金荣联合”)和北京丰润泰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丰润泰”)是迅易保微金融私募债权基金(以下简称为“迅易保基金”)的管理方,发行得迅易保基金已完成对数千个短期小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