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局面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增长的困惑、市场的迷茫、周期的发生与演进、“危”与“机”的共生缠绕,等等。而若能返朴归真,归根结蒂,一切是否可以变得清晰而得见其万变不离其宗……“循环创造理论”感悟、提炼于诸多现象并或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再行推演至相关经济实践和政策制定。
“循环”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根本运行方式,或大或小、或复杂或简单。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当然尽在其中而无出其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进步,无论其外部形态发生何种改变。
自然界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代谢:
人类早期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本质上虽仍属于基本自然循环,但与“狼”的角色不同,人类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的智慧,进行了有别于原始狩猎、采摘的放牧饲养、圈养和农垦种植,使产品得以生产和持续。在此,人的创造性成为经济价值形成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此处“创造”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抽象或具象的人类“劳动”,“创造”应明显含有“创新”之意——养殖和种植都是之前人类所从未曾有过的创新行为。但此时新价值虽得以形成,却还未能获得在经济上的体现,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循环仅属于“自循环”模式,并没有后来的经济意义。
由于社会分工,出现了商品交换及以货币为一般等价物的市场经济,国民经济也得以核算,价值从此在市场的等价交换中得以体现。经济循环从此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有形式,但其运行的循环代谢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自然工厂”变成了人工与机器的工厂,食物链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产业链、价值链。这其中,“市场交换”成为了经济价值形成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如果说我们没有养殖、种植,而只是通过狩猎、采摘而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并藉由市场交易获得经济价值,是否就没有“创造”,并与形成经济价值的第一个必要条件相矛盾了呢?其实不然,此处同样的狩猎、采摘行为,因为不是为了自身果腹而是为了交换经济价值,其思维与动机本身在模式上就已经是一种创新了,而完全不同于原先自给自足的模式。
金融行业出现,经济价值得以扩大。此时我们从“循环”角度看到的,无非是从原有实体经济循环的某些节点上派生出了新的循环,产生了新的代谢。而新的循环能够得以存在,同样依靠“创造”——创新性的价值附加,和在对应市场上的价值实现。
如今时髦的共享单车救活了很多濒临行业萎缩的自行车厂商,创造了全新的经济价值,其所依靠的基本原理也是在原有出行模式的循环上觅得空间,并镶嵌了一个新的循环。
范例很多,一些村子种油菜、种桃子,之后接二连三地在旧有循环上再创造出新的循环,既提高了经济产值,又消除了低收入或者贫困。
要成功进行“镶嵌”,或者说派生、创造出一个新的“循环”,并进行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有效代谢,前述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建立新循环的重要前提是发现原有循环中某个(些)节点上仍存有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在“羊与土豆”的例子中是生产缺钱的问题,在共享单车的例子中是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问题,还比如一些常见的未能在国内得以满足的升级消费需求问题……这些都是创建新循环的潜在空间,也都是市场上有效需求没有遇到有效供给的情况。
没有“新创造”,无论是在模式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就根本不可能发端一个新的循环,金融体系是这样,共享单车、乡村特色经济、无线电话,等等,皆是如此。作为推演印证,从新“循环圈”创造的角度,其“新创造”的涵义也是对如今“创新”倡议和潮流的另一种理论注脚。
同样,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即在新供给形成之后没有得到有效需求认可的,同样也不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循环,并通过新循环代谢产生新的价值。有了新创造却落得失败的尝试也比比皆是,进入商学院案例库的著名案例即有早期美国可视电话的研制,很多VC投资失败的标的项目最终未能如愿商业化也大多如此。“市场”这个必要条件很好地诠释了有效供给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进一步讲,有时候有效需求也并非是“等”在那里,而是可以完全由供给主体主动创造出来并引致相关消费。比如前面提到的从桃子到赏花、再到民宿旅游的新农村经济开发;以及更多的一些案例,如汽车、飞机和互联网等等技术的诞生——这其中新循环的价值可谓具有了划时代意义。这些大大小小的商业实践都是企业经常提到的“创造需求”的实践活动,是对第一个必要条件——“新创造”的升级。
“循环创造理论”实现经济增长的整体逻辑展示如下:
总结,经济增长需要新的经济增量,从循环创造理论来看,便是在原有的经济循环上寻找可能的环节增加新的有效循环和代谢,每增加一个新循环便使得经济总量获得一份新的增长动力,并为接续再衍生出新的循环提供基础。当然,原有循环内部也可以通过体量增加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值,但这并不是“循环创造理论”所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