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九: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
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就会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最为国人熟知的是八八年的通货大膨胀当时由于价格双轨制,体制的补贴,市场的自由,导致大量投机倒把出现,体制内的物资被拿到市场上去卖,财政补贴负担过重,不解决物价问题,日子就过不下去,年5月政府放开了肉蛋奶菜糖等生活必须品的价格,粮票也是那个时候开始逐渐被取消,老百姓的工资涨了,以补贴价格改革之后的购买力损失,没想到这一下可炸了锅,8月份开始全国物价猛涨,到处都是抢购潮,年的通胀指数CPI上涨了34.8%,大家发现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就毛了。
后来我们见势头不对,宣告物价闯关失败,紧急往回收。但为时已晚。物价上涨势头已经不可阻挡。这次大通胀,相当于把88年之前的居民存款的财富基本清零。以前万元户算是有钱人,而88年以后,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不过是一种货币假象。这个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通货膨胀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货膨胀呢?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9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原理十: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选择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产生的原因: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价格变化具有粘性,当政府减少货币发行量时,价格不会马上变化,但人们支出数量减少,引起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量变化,造成失业。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政府政策具有短期效应
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以上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本书伟大之处在于通俗易懂,没有任何复杂公式,大多数人都能看懂并受益,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祝您轻松理财,财源广进,谨记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行政助理管理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