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之后最不愿意看到的惨案helli


11月12日零时,双十一宣告结束,按照目前天猫(亿)、京东(亿)两家公布的数据计算,年“双十一”一天的交易额已经接近亿元。

根据国家邮政局昨天发布的信息显示

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同比增长31.5%。

在这段期间,快递网络要承担超出2倍的业务量,快递企业的作业压力可想而知,想比这几天大家都得在等待快递来临的日子中度过了。

不过慢归慢,辛辛苦苦抢购来的东西总归会收到吧。但是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他们的快递在半路上就被烧掉了。

11日12点多,浙江衢州,沪昆高速上一物流车起火。该车从江西鹰潭开往浙江义乌,载有多件包裹,因为风大,货车全部烧毁

我这智商,基本就告别双十一

之前网上有这样一道题:

小明想在双十一买价值的卫衣。

已付定金20元,且定金有三倍膨胀活动,但活动时间是0点~2点,2点以后定金可以抵用50元。

有付尾款前免定金活动,同时该店铺有减20和减10的优惠券,其规则是“定金+尾款-定金膨胀优惠金额”大于等于“优惠券使用门槛”。

还有一种减20和减10的折扣券,其规则是“尾款-定金膨胀优惠金额”大于等于“折扣券面额”。

优惠券和折扣券只能选一种。

求,小明最后买到这件卫衣最少需要多少钱?

这就是今年双十一的活动规则,复杂度简直逆天。连papi酱也忍不住出来吐槽

——据南方都市报调查,近74%的受访者认为双十一优惠活动过于复杂,浪费时间精力。

至于小明那件衣服最终多少钱,堂妹也不知道。不想算也算不出来,被自己蠢哭了反正……

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地打折?

你是不是也和堂妹一样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双十一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接打折?

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打折,而是现在的这种方式更符合经济学的原理,这个原理叫“价格歧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

超市里卖的汽水在没有实施价格歧视时,统一定价5元/瓶。

为了提高销量,超市搞起了促销:汽水5元/瓶,促销价3瓶套装13元。

这时一定会有不少原本只想买一到两瓶甚至不打算买汽水的人,选择三瓶的套装。

这就叫二级价格歧视。

管理员并不知道消费者是什么人,消费喜好和能力如何,但通过区别化设计产品和定价,就将那些爱占便宜的、怕吃亏的、哪怕买回去不喝也先囤起来的消费者们吸引了过来,并将原本从他们手中挣不到的钱圈了出来。

这次的双十一也是同理。

之所以要设置出如此麻烦折腾耗时的流程,就是为了方便筛选出这些对时间不敏感,对价格很敏感的消费者,再略打折扣,把他们的钱掏出来。然后等双十一结束后,再用原价,把商品卖给那些买东西从不看价格的、只买自己需要的、怕麻烦的、不愿意等的人。

今年的双十一提前一个月的预售期,既从技术上缓解了当天零点的服务器压力,又进一步“歧视”了消费者:以往都是双十一结束后等快递,现在这个时间更延长到了双十一之前,能下单的,的确是时间真不值钱且买的东西并非紧缺必需品的消费者。

这样一来,商家就既能挣“认为时间和体验比价格重要”的消费者的钱,又能挣“只要便宜我可以重新补习数学课”的消费者的钱。

低价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过去电商野蛮生长时代,低价是超级杀手。但是到了今天,淘宝却在经历低价的恶果,它重新面临着2项巨大挑战。

1、消费升级,今天以80、90、00后为主的消费者不再单纯







































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50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