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楞伽法门朱清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


前言

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世界万事万物(“万法”)的规律,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预测会发生什么事。科学如此,佛法也如此。

科学认为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无关,用“加法”来研究:从几个简单的公理出发,借助数学和逻辑,不断推导出新的公式和定理,建立新的学科和工程技术。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也有局限。在过去三百多年中,自然界的各种基本单元的科学规律已经大致清楚,在转向研究真实世界的复杂事物时,发现许多复杂事物的规律难以甚至不能再从这个科学知识体系中推出,靠数学方程做不到这一点。人的意识更是难以理解。

佛法认为世界是心物一元的,用“减法”来分析:在不执著于任何表相,去除一切妄想杂念时,就会见到事物的本质真相。《金刚经》反复使用以下的同一类句型来说明这个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一、佛法认为我们所认知的是心物一元的世界。用现代语言来说,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一个由大脑虚构的世界,虚构将外界世界纳入主体内部经验,也使主体内部经验向外延伸镶嵌入外部世界,使内外两个世界浑然一体。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感知的物质世界是心物一元的世界。

看了旋转舞女视频(详请参见《国家地理》大脑游戏(BrainGames)03“眼见不为凭”),你就会发现,我们观察到的世界图像都是心智加工的结果。

这个舞女在顺时针(右)旋转,还是在逆时针(左)旋转?有人看见右旋,有人又看见左旋;有时你看见右旋;有时你又看见左旋。因为原有的这些信息不完整,加工成右旋或左旋图像都可以,即她既在右旋,也在左旋。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观察到的信息时,若主观意识出现右旋,就自以为看到右旋;若主观意识出现左旋,就自以为看到左旋。

其实人對外界的感知,都是外界的部分信息被意识加工而成的图像。

有人会说,科学家发现的自然规律是与人的意识无关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些规律本质上都是人的心智图像。而且,为了发现这些规律我们又不能不假设科学家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他们必须能明辨是非,而不只是一种机械的存在。

正如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格所说:“每个人的世界图像是而且总是他的心灵的构造物,不能证明任何东西是客观存在的。”(Everyman’sworldpictureisandalwaysremainsaconstructofhismindandcannottohaveanyotherexistence.-ErwinSchrodinger,“WhatisLifeMindandMatter”,CambrigeUniversityPress,.p)

霍金《大设计》中的“模型相关实在论”说得更具体:不存在与心智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反之,我们将要采用依赖心智模型的实在论观点:一个物理理论和世界图像是一个心智模型(通常具有数学性质),以及一组把这个模型的元素与观察连接起来的规则。用这个框架可以解释现代科学。

由此可知,从根本上说,我们面对的是“心物一元”的世界。但是当人的心智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些事物可以近似看作“客观的”,自然科学就是描述这些事物的规律,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当把自然科学外延到心智的影响不可忽略的情况时,结果就不一样了。

二、由于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过去的世纪中,很多人努力把自然科学所用的数理方法推广到人类参与的活动中。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我们收集更多资料、改进数理模型,事情反而会变得更难以预测。知道得越多,能预测的反而越少。关于这点,在经济领域已经看到很清楚。

如果专家们解开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这时银行、政府、投资人和客户会立刻应用这项新知、展现新的行为,希望能够获利。但是只要人们一改变行为模式,新形成的经济理论就立刻过时了。我们或许能够知道经济在过去是如何运行的,但已经无法再确知经济在目前如何运行,未来就更不用说了。(参见: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一个例子是金融模型(参见:“数学建模如何诱骗了华尔街”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13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