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粟裕的军事谋略与指挥艺术一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m.39.net/pf/a_5061112.html

近年来我从战役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这位常胜将军的大量战例,感觉研究越深入收获越多。我想可能需要用很多篇幅才能将这些收获和思考分享出来。

军事谋略:从常败将军到常胜将军

指挥艺术:从游击战术到战役指挥

粟裕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少见的职业军人,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一般认为粟裕”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特别是其负责指挥的淮海战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实际上粟裕一生先后六次负伤,颅内、体内留有弹片、弹头。多次经历全军覆没的惨败、谭家桥一役红十军团被整建制全歼、只有粟裕带着00多逃出生天。长期身处强敌环伺的敌后作战环境却常常能以弱胜强、险中求胜,指挥风格既统筹精妙又大胆果断,将战争艺术发挥到极致。

毛:“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林:“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陈毅:“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叶剑英:“百战名将,谁人不知华东粟裕?战功高而不自居,贡献大而不自大,不简单哪!”

粟裕是从士兵中成长起来的统帅。粟裕参加南昌起义时是叶挺教导队普通学兵,之后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开辟苏北根据地,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兼第六师师长、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

粟裕指挥的经典战例有: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天目山战役、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豫东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粟裕有一本重要遗著——《粟裕战争回忆录》。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年再版并改名为《粟裕回忆录》。全书近0万字,主要部分由粟裕在其生前完成,主要通过粟裕口述,由粟裕的妻子楚青进行记录整理。粟裕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上海战役结束的生涯,回顾了粟裕经历和指挥的各大战役(其中关于淮海战役的部分,在年11月的第一版中并没有。年8月再版时,加入了粟裕生前几次谈话的内容,成为第二十章《粟裕谈淮海战役》)。

一、游击战术

粟裕通常被认为善于大兵团战役指挥,其长年游击战争的经历很少被提及。

1、积极进攻是游击战术的灵魂

积极进攻是游击战术的一大特色。——粟裕

敌人进攻我们,我们是被动地,就迅速转移,不同敌人决战;我们进攻敌人,是有计划的,只要情况不变,坚决打。运用最多的作战形式是袭击。

敌人的后方是我们袭击的主要目标。我们袭击的主要对象:一是蒋政权的基础或爪牙,常常神出鬼没地捉敌人的保、甲长,造成当地统治者的恐慌和动摇;一是捕杀敌军的哨兵和侦探,使敌官兵惊恐,哨兵不敢放哨,尖兵也不敢当。敌人的兵力过于集中,不好下手,我们就搞他落伍掉队的,打他的”尾巴“,或者叫”截尾子“。

我们把游击战术在浙南游击区的运用,归纳为六条原则:

(1)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

()支配敌人,掌握主动;

()积极进攻,绝少防御;

(5)飘忽不定,出没无常;

(6)越是敌人后方,越容易成功。

、根据地是游击战术的基础游击队的根据地建设

社会调查:

上井冈山后武装斗争同根地建设结合得更紧密了。我记得所有的部队都做社会调査。军部发给每个连队一张表,叫社会调査表。大体内容是地的地主、富农、中农、农人数及其比例各阶层占有土地数目及其比例;群众的斗争情况;当地工价、物价;地方农产品、土特产品;地形特点、河流宽容、深浅和流速、流量等等。连队要逐日将调査情况汇总上报。

招兵宣传:

也许现在的青年人不能体会到官兵平等、废止肉刑这些基本制度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而当时,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希望,成为大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强大力量。这些新型的制度,是进行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那时对于红军最有力的宣传就是:“红军官兵平等”,“红军不打士兵”。这简单的语言,对劳苦农民和广大士兵,具有无穷的吸引カ,它是红军阶级本质的具体体现。

游击队的群众工作

游击队要能自如的活动,根本的一条是要依靠群众会做群众工作。

我们一进入浙江,就向部队提出了这项要求。因为是新区,群众对我们不了解,加之语言不通,又受到敌人反动宣传的欺骗,群众难免有些害怕。他们听说红军来了,就躲起来,有的则被国民党反动派胁迫着离开了村庄。有时,我们连一个向导也不容易找到,筹措粮食给养更是困难。

为了向群众宣传,有时只好叫自己的侦察员化装成逃跑的群众,口里喊着:“红军来了!红军来了!”群众也跟着跑出来了。侦察员再把群众拦下来向他们说明情况,请他们带路,讲定每带十里路给一块银洋。当时我们的银洋还比较多。利用群众带路的机会,我们就做宣传。这样,群众得到了利益,又听我们讲了道理,知道我们是工人、农民的子弟兵,反对国民党抽了拉夫和摊派苛捐杂税,纪律又好,确是爱护群众的。一传十,十传百,就不再相信国民党那一套骗人的鬼话了。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群众的疾苦,熟悉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学习了一些浙南方言,积累了一些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经验,对我们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很有作用。

游击区的公开斗争vs隐蔽工作

我们把公开的武装斗争同隐蔽的群众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分别组成了”突击队“和”牵制队“。所谓”突击队“也就是武装工作队,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带领便衣队、短枪队坚持基本地区,做发动群众的工作,进行游击根据地建设。所谓”牵制队“就是游击队的主力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广大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牵制、吸引,打击敌人,以掩护和保卫基本地区,并发展新的游击区。

在我率领”牵制队“单独活动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了长期坚持敌后,形成比较巩固的游击区,并为主力部队提供更多的”落脚点“和”跳板“,我们不仅要有相对稳定的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而且在较大块的游击根据地周围,还必须建立一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若干的游击基点,这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基点,有公开的,有秘密的;在你来我往,敌人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还应有”白皮红心“式的两面政权,使我们的整个游击区形成几种类型的组合。为此,我决定把建立游击基点作为”牵制队“的重要任务之一,一面打仗,一面建设。

反”清乡“斗争

一九四一年初,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就确定了以长江下游为起点,逐次推行”清乡“的方案,采取”三光“政策。我们规定在敌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实行公开的合法、秘密的斗争为主。

为掌握反”清乡“斗争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总结反”清乡“斗争经验,也为了提高司令部机关军事指挥水平,我从师直属队选派中层领导干部和骨干组织武工队,轮流进入”清乡“区参加斗争。

武工队配备短枪,主要任务是深入据点,镇压日伪”清乡“的重要人员。民兵和群众在武工队带动下,采取盯梢、诱捕、”扎粽子“、”包馄饨“、”背娘舅“、”老鹰捉鸡“等各种办法捕杀汉奸、特务。仅四、五两月全区不完全统计,共处决特务、汉奸二百七十四人。苏南调来的”清乡“队员,被我捕杀半数。敌人原拟续调苏中的两个”清乡“大队,未敢再来。许多伪”清乡“人员请长假、开小差或躲在南通城里不敢上任。使敌伪失去了耳目、手足。

、统一协调是游击战术的组织保障苏中军区整训经验

一九四二年,新四军苏中军区组织了统一整编整训。

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力部队长期频繁作战,消耗过大,缺少整训,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二是地方武装数量虽已超过主力,但较多用于执行警备任务,较少用于进击敌人,还不能独立担负起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三是苏中今后除第二分区北部可能稍趋缓和外,其余地区特别第三、第四分区将更趋紧张,回旋余地更加狭窄,部队过于拥挤,容易遭受损失。

整编方案:各旅保留一个主力团(即第一、第四、第七、第五十二团),并予以充实加强,其余主力团地方化,与各县团合并,成为地方团的骨干力量。

经过这次整编,使军区有主力在手,随时可以对重要方向实施突击,而各分区、各县也都有较强的武装作为机动兵力,配合区游击队和民兵,担负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军得到了轮流作战、轮流整训的条件,地方军则大为加强,并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上升为新的主力。而大量半脱产和脱产的民兵,成为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的伟大力量和不断补充壮大我军的源泉。

闽浙游击区的历史矛盾

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四军苏中军区的整训工作应该是吸取了历史上闽东、闽北、浙南三个游击区因严重内部矛盾而造成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

(年)闽浙临时省委是在失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情况下由浙南和闽东两个游击区的党的负责人,根据实际斗争的共同需要协商一致成立的。临时省委成立后,由于浙南游击区和闽东游击区双方都有些本位主义、山头主义,从浙南方面来说,还有主力自居的思想,同时我们都不知道遵义会议的精神,受“左”傾冒险主义肃反扩大化的影响,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发生了误会,双方都有气,以致产生了矛盾。

临时省委本应按照党的原则妥善地来处理这些矛盾,但刘英同志却想“统”掉闽东。他几次提出要把叶飞同志留在临时省委工作,藉以调离闽东。我不赞成,认为这对坚持闽东游击根据地和协调两个地区的关系不利,也不符合组成临时省委的初衷。我对刘英同志决定派到闽东独立师任政委的人选也认为不当,可能对双方团结起不好的作用。

一九三六年秋(时间记不准),我正活动于闽浙边境之庆元县境,刘英同志以临时省委的名义给我送来一封信,要我乘与叶飞同志见面的机会,把叶飞同志押送省委,并派来一支武装监督执行。…….叶飞同志如被押送到省委实在是很危险的。幸喜在途中遇到敌人伏击,叶飞同志乘机脱险。闽东同志随即宣布退出闽浙临时省委。

(刘英)当时对我采取了对敌斗争的手段,派了一个班把我监视了起来,剥夺了我的行动自由。

我被迫违心地作了”申明”。这场斗争才算结束。此后,我和刘英同志就分开活动了,刘英同志主要坚持于浙南地区,我则主要活动在浙赣路南侧和浙西南地区。我们在总的方面仍是统一的,配合的,但在各自活动的地区内则各自行动,而且互相之间心存戒备,每当必须会合时也各自带着武装,并且不住在一个房子里。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读书笔记

《时晴斋主人自叙年谱》

读书笔记

黄仁宇:《明代的漕运》

外军研究:美军授勋及嘉奖制度观察

外军研究-美军士官制度观察

外军研究-美军体能训练观察

适合蜗居的体能训练:跳绳

行走的思想家

荐书|帝国的铸就

国之重器

罗杰斯报告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故调查

情绪的动物—认知、偏见与决策

红楼故事:康熙的秘密情报系统

经济学人年度推荐书单

读书笔记

《弗吉尼亚笔记》

嗑药简史:关于成瘾物质及其依赖机制

太公分猪肉--香港特区授勋及嘉奖制度观察

传统兵法摘要:选兵练将

RibosYim

为众人抱火者,不使其冻毙于风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86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