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教培行业的生与死,以及哭晕在厕所的俞敏洪


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双减文件一出,教培行业一片哀嚎。

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第一股新东方。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三个月前在参加许知远的《十三邀》时还说,“虽然新东方的存在加剧了教育的竞争和不公,但我的确是有某种教育理想。”

在《十三邀》中,俞敏洪曾坦言自己想要成立一所像“斯坦福大学”那样的学校。并扬言自己希望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但话锋一转,老俞又说:“当然了,这种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难实现。”

俞敏洪可能预见到了今天教培行业的大地震,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这场大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教培行业未来到底是生是死?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难以回答,但眼下,俞敏洪已经哭晕在厕所。

首先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新东方的股价。

继上个交易日大跌54%之后,新东方周一继续收跌33.79%,每股报价1.94美元,较今年2月份的高点,新东方已经跌去了90%。

《十三邀》中,许知远问俞敏洪,“你有想过放弃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俞敏洪想了想回答说:“一件事你做得越大,就越难以割舍,因为这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这背后有投资人股东、有新东方几千位老师、更有新东方好几万的学员。”

当俞敏洪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料想到今时今日的局面:几乎是一夜之间,新东方市值下跌90%!

俞敏洪对得起自己,但他对不起任何人。

在十三邀中,俞敏洪坦言,新东方的收入如今已经从出国留学转向了K12教育,且这个占比高达40%。

双减文件一出,哭晕在厕所的不止是俞敏洪,还有一众教育股。

好未来跌得更惨,继上个交易日跌超70%后,好未来周一继续收跌26.67%,美股报价4.4美元,较今年2月份的高点下跌95.16%。

高途教育跌得比好未来还惨。继上个交易日跌63%后,高途周一继续收跌28.98%,每股报价2.5美元,较今年2月份的高点下跌98.32%。

中概教育股也被波及,其中有道收跌33.41%,第一高中教育集团收跌31.81%,一起教育收跌26.24%,朴新教育收跌22.38%。

教培行业一片哀嚎生灵涂炭,教培行业还有未来吗?

01教培行业半死不活,未来喜忧参半

去年,正是教培行业的高光时刻。好未来的市值高达亿,全年营收两百多个亿。彼时,疫情带来的线上教育正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张邦鑫信心十足地表示要把业绩干到亿,而今年一看,好未来市值缩水到亿,堪堪跌破九成。

在此之前,所有教育行业的大佬都预见到了教培行业的变化。但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种变化是伴随着生杀大权的。

华尔街的一众精英估计想破头皮也想不明白:明明是刚需的生意,在zg为啥就变成了供给端被一锅端?

这个问题,俞敏洪估计也想不明白。

K12教育万亿市值,谈笑之间灰飞烟灭,从“双减文件”出台的那一刻,一个时代落幕了。

但,另一个时代还会冉冉升起吗?

毁掉了供给端,需求端又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堪比诺贝尔经济学奖级别的难题,谁能给出最优解?

俞敏洪能吗?张邦鑫能吗?

他们都不能。

我们可以大胆预言一下:教培行业未来究竟会不会亡?

这是很多行业内部和外部许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看过双减文件的人肯定会说:教培行业不会亡,但学科培训、义务教育和中小学课外培训会成为昨日黄花。

这个结论大抵正确。双减落地,学科被团灭,素质教育冉冉升起,教培行业再度出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久之后就会再度显现。

这个美好的想法会实现吗?要我说,总归还是太天真。

素质教育能做,成人教育也能做,但终究达不到K12教育曾经的辉煌。

说到底,这还是由经济学原理在起着最基础的作用:那就是市场的需求端。

毁掉了水龙头,就能期望人们不喝水,这个想法不仅是错误的,恐怕还会给想要喝水的人徒增难度。

换句话说,“双减”变相抬高了K12教育的门槛。线上不行,走线下一对一教育;明面上不行,背地里行不行呢?

机器人、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家长的吸引力而言,有学科培训大吗?远远没有。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科教育的本质,分数论、中考、高考,这些都是眼下看得见的好处。

但我们也都知道,双减落地,为的就是提倡和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以及给学生减压。

不过还是那个诺贝尔奖经济学的难题:消灭了供给端,需求端就没了吗?

没有供给,我们就制造供给。

这是人的塑造性,远不是消灭了供给端就能够解决的。

我们或许可以违背市场原理,也可以驳斥甚至是改变人们的行为认知习惯。

但,教育就是教育,只要考试还在,那么学科培训就永远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刚需。

02关于教培行业未来的一些发展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教培行业的现状?

我的答案是:像大禹治水一样去疏通和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1.资本退出,教培就能回归本质吗?

盈利性机构全部变更为非盈利机构;在线教育机构必须重新申办执照,不能上市、不能资本化。

这些硬性标准之下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教培机构全部变更非盈利机构,那么谁还愿意从事教培行业?至少这一要求,丧失了民办机构的可能性。

猿辅导和作业帮少了这么多钱,最后无缘上市,这背后的损失依然是由投资人自己来承担。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和我们自己无关。那么再说说和我们相关的,没有资本的介入,教培行业是更平民化了吗?还是说,教培行业成为了资源稀缺的少数人玩的游戏?

从现有资料来看,我更倾向于后者。

仅仅只是全部变更为非营利机构这一点,教培行业就将沦为少数者的游戏。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过去有钱就能给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今天由于教培机构变更为非盈利机构,民办退出舞台,这个门槛不是降低,而是提高。

没有资本的介入,教培行业喜忧参半。而我本人,更倾向于悲观的结局。

站在家长们的角度来看,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2.抢占学生课外时间,教培行业还将继续

学科类禁止补课,那么是不是可以辅导作业?是不是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一日行?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教培行业的需求依然存在且随着“内卷”的态势不断变本加厉,家长能让孩子闲下来吗?并不会。

虽然孩子们可能不用上课了,但是也一样可以让他们陷入忙碌状态。只要孩子们在忙,家门那颗望子成龙的心才平复得下来。

孩子闲下来,真正坐不住的还是家长。这也能够解释华尔街精英的疑惑:明明是刚需的生意,何以至此?

3.教培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一对一恐成主流

学科禁止补课,这一点是击中的教培行业的痛点。但能不能变呢?在我看来还是有变的可能性呢。

从明面上,变为私底下。

当然了,除了一对一的变化之外,收费自然也会提高,这也就变相抬高了教培行业的门槛。

4.员工被裁无可避免

教培行业的这番大地震,市值缩水等等,首当其冲的就是行业内部的大型教培机构。

一旦企业发生危机,首先要做的就是裁员。双减出台,裁员避无可避,在短期内,会有大量人员的多余劳动力涌现在求职市场。

5.更多的不确定性

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是:我预料到了某种结局,但我没有预料到一来就是死局。

教培行业尤其是K12的学科培训真的就走到尽头了吗?这个问题,从明面上来看显然是这样的。但在需求强劲之下,学科培训是死灰复燃,还是彻底沉寂?

姑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学科培训之外,接下来还有哪些会受到波及和影响呢?素质教育?成人教育?

前辈们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今天还会得到践行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担忧。

对家长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孩子的学科培训何去何从?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又该何处安放?

教培不会死,只要学科教育还在,教培就不会死。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js/224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