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介绍 > 关于股市中大小周期的判断之原理解析
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介绍 > 关于股市中大小周期的判断之原理解析
首先我们得先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周期运行的过程中,你是无法在中途就判断周期的顶底到底在什么位置的,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有蝴蝶效应的存在。无论是谁,在周期的运行过程中说未来大概会到什么位置那都是瞎扯淡,别的不说,假设市场总龙头本来快要到头了,结果一个人傻钱多的不知所以的扔进去一个亿,导致市场总龙头继续涨停,结果导致板块情绪继续高涨,最后引发大盘向上,怎么,你能预测龙头快到顶的时候会不会有个人傻钱多的主去拉一把?同理,本来市场情绪挺好,还有上涨趋势,结果因为某个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于是不得已将在股市的巨额资金抽出,结果引发高标股崩盘,然后引发市场恐慌,导致周期提前结束,散户看到还以为主力出货,他们怎么会想到居然是这个原因。所以,说能预测周期大概位置的大多都是瞎扯淡,因为根本没办法预测。有童鞋会问,既然没办法预测,那你说个毛?能问出这个问题的童鞋是很有思考能力的。虽然没办法预测,但是在周期的转折点上你是能察觉出来的,因为这个是有蛛丝马迹可以找到的,就像一个国家国运的开启和终结,这种宏观集合体,虽然你没办法预测一个国家能国运能持续多少年,但是在他快要步入衰落的时候,是可以从方方面面综合判断出来的,就比如美帝的国运,二党的不断内耗,民族主义抬头,失业率飙升,反智主义盛行等等的现象都意味着美国国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同理,股市的运行周期在进行反转的时候也是有蛛丝马迹可以给出提示的。
既然说到周期,那么就得分个类。股市中有三个周期。第一,是宏观股市周期。第二,是指数周期。第三,是短线游资情绪周期。而大牛股诞生的时候往往出现在三个周期共振向上的时候,什么叫共振向上,解释一下,就是宏观股市周期开始反转向上,指数周期也开始由冰点开始启动,短线游资情绪周期这个时候也是开始由冰点逐步发酵,这就是共振向上。反过来,一旦共振向下,那就是股灾。如果三个周期不一致,那股市往往就是涨跌参半。典型的现象就是虽然宏观股市周期是向上的,但是指数周期和短线游资情绪却是共振向下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牛市中所谓的深度调整,如果宏观股市周期向下,而指数周期和短线游资情绪周期却共振向上,那就是熊市中的一波大反弹。如果宏观股市周期向上,指数周期也向上,但是短线情绪周期却向下那就是精确到几个高标个股的调整,往往就是二十个点上下的波动。剩下的组合,以此类推就能推断出来是怎么回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判断这三个周期所处的阶段,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是宏观股市周期,这个周期判断的根本是出于国家行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经济走向,以及国际形势,这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以及货币理论,这里不做赘述,不然根本讲不清,因为这背后是源于对经济运行的深入理解以及国家政策意志的深刻洞悉,再说,这个市场做短线的居多,讨论这种宏观经济周期所导致的股市宏观运行周期意义不大,不过可以给结论,未来二十年大概率是中国资本市场崛起的二十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复制过去二十年房地产的牛市格局,甚至超越房地产所带来的财富效应,这个以后再谈。以后老妖会专门搞个专栏来说宏观经济走势以及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里先打住。接下来我们来说指数周期的判断,首先要判断指数周期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开启和结束也就是说如何找到能提示开启和结束的蛛丝马迹的方法,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观察方向。第一,如果指数周期是处于上升通道,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见顶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特征。指数周期见顶的特征一定是主力资金之间在无形中通过盘面语言知道了主力大军都在撤退的情况,那么这种盘面语言是通过什么来观察的呢?首先是大多数核心股的放量滞胀甚至下跌,这里必须说明二点,一个是是这里所谓的核心股是能承载大资金的股票,另外一个是大多数而不是单个,单个的随机性比较强,因为对于单一个股来说不同的情况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不具备参考意义。其次,就是大盘以及热点板块在几个交易日内出现了放量滞胀。第三,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变差,换言之,虽然大盘是红的,但是大多数人就是不赚钱或者说由前几日的普专变味有人专有人亏。第四,具备市场引领作用的高标股大多没有再向上突破,或者突破失败,更多的呈现出一种横盘微跌的状态。第五,板块效应开始消失,如果说有板块效应的话,这也是一个指标。如果这五个中有二个开始发生,那么就得警觉,如果有三个发生了,那么就该撤了。还有个判断特点就是券商板块的反应,如果说券商板块和大盘同步共振上涨,这是很健康的存在,但是如果券商猛拉,大盘却微跌,这就很可能是主力出货的特征,因为券商的火热一般是牛市的特征,主力往往利用这个掩护出货。上面讲的比较直接,因为很多都是结论主义,有的童鞋会问,为啥是赚钱效应减退,市场大多数高标股滞胀微跌,板块效应减退啥的这些就代表指数周期的在一定时间的反转。很多职业投资者如果初学者来问这个,肯定会说就是这样,虽然他懂,但是要给你解释的通,这就不一定了。老妖来一个个用大白话解释。首先是赚钱效应的衰退为啥是转折的开始这个问题。我们先把在赚钱效应情况下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散户的心理变化来说一遍。在市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买卖逻辑,哪怕那个逻辑狗屁不通,那也是逻辑,因为股市说白了不是涨就是跌,用任何方法都能在一段时间内赚到钱。当大多数股票探底开始回升的时候,这个时候底部买进的人用他自己的逻辑是赚钱的,然后等他卖出以后,他又会继续去用同样的逻辑买进股票,这时候卖出的人也同样是赚钱的,然后卖出的又会立马投入下一支票上,这样循环往复,也就是情绪引发的行动的反身作用开始加强,不断的赚钱效应刺激让人变得疯狂并且信心倍增自以为是。这里必须解释一个问题,如果资金是固定的,比如说5元的股票,你买进,另一个人卖出,那么接下来另外一个人也只有五元,他是无法再拉高股价的,这里假设每天的股价成交量是一定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没办法提高股价,无非就是相互换手。股价的提升必然是资金量的提升给拉起来的,换句话说,一定是有新的资金介入,那么赚钱效应下,如果不考虑主力资金,增量资金是哪里的来的,第一是随着赚钱效应的提升,人自信心会由谨慎走向犹豫直到疯狂,出于人趋利避害的特性,自然是由小仓位逐渐上升到满仓梭哈,你要说人就没一点风险意识?问到这个的童鞋老妖表示欣慰,这是有悟性的特征,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人类的特性是针对于复杂事物,他的行为是完全依靠经验的,而且近期的经验影响的权重最大,什么意思,当一个人用所谓的技术一次,二次,三次都赚到了钱,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技术是有效的,哪怕他之前熊市亏成狗,但是那种感觉已经随着时间而淡去。毕竟假设是你,当你感觉必须参与的时候,你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经验,因为下单是一瞬间的事,人的大脑cpu运算能力又有限,那么这个时候只要这种感觉出现,你就立马会下单,虽然风险也知道有,但是你会自我说服风险一来就立马撤,现在自己的技术表明能赚钱,感觉异常强烈,本来概率化条件反射行为是上帝给人类应付复杂环境的礼物,但是在股市却成了悲剧,这个时候对于利润的期望和疯狂远远盖过了对于风险的恐惧,因为短期内你没有经历过恐惧的感觉,所以就会随着感觉走,于是仓位越来越大。你当然也会自欺欺人一般的觉得风险一来自己立马跑就行。第二个增量资金来源于散户身边的人,一旦一个人靠着炒股赚了钱,他身边的人很多都会知道,于是觉得他行,我也行,更别说各种群里还相互联系,更别说有些踏空的眼见股价涨了,心里后悔,见到身边的人参与,自己却干瞪眼,而一旦股价再涨,他就会忍不住冲进去。这就会导致赚钱效应持续走强。一般主力出货的前提是市场氛围到达了最高潮,从股价走势上属于缩量上攻,这个时候散户的情绪趋于一致,换句话说持筹的散户不想卖等着继续涨,不会和主力抢跑,而场外的持币者又蜂拥想买,这个时候在一定的周期内收割人气的效率是最大化的,当然主力会选择出货,一旦主力出货,赚钱效应就开始减低,而当散户接力的资金开始出现枯竭的时候,大跌也就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又会因为亏钱效应导致股价暴跌,毕竟,涨起来慢腾腾,是为了有时间吸引人气,而跌起来暴跌,是因为都在抢跑,因为除了主力出货后面的筹码必须快速砸盘出货以外,还有就是恐慌氛围导致的散户的极度恐惧,形成踩踏效应。这里说一下,因为人类厌恶损失的恐惧的程度要远大于得到的欲望,只要这个恐惧一旦有苗头,就容易引发蝴蝶效应,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我们前面说了赚钱效应的由来,接下来把亏钱效应再说一下,亏钱效应的产生源于主力出货导致股价的滞胀以及大盘的滞胀甚至微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中有的人继续赚,但是赚的也没有之前那么多了,有的人开始亏,赚了的人开始欲望衰退,不会在操作那么激进,而亏钱割肉的是自我安慰,无论说是技术调整或者说模式内的必然亏损,进而又投入到下支股票上继续,直到连续亏损三四次,账户出现看得见的亏损,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报复性操作,参与涨势比较厉害的股票上,急着想回本,但是这类股票往往跌起来也很厉害,于是大部分这类短线选手会短时间内大幅度亏损,当然,前面那些赚死了钱开始谨慎的因为市场整体的衰落,也会步入后者的状态,于是亏钱效应大规模扩散,这个时候要不就是深套不动,要不就是亏损巨大割肉的,然后这些割肉的散户会进行反思,短期内不再进行操作,而场外的持币者看到这个跌幅,心里也会恐惧,不好介入,于是接力资金越跌越少,直到跌到一个位置,恐慌盘全部消化,这时候主力资金开始入场维稳顺带吸筹,然后轮回往复。为什么说板块效应褪去也是指标之一,因为老妖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一个板块中龙头是人气的极值,之所以炒作板块,搞出板块效应,那是因为题材本身具备吸引人气的条件。而搞出板块效应会让人气扩散,这也你一来,板块中龙头,卡位,中军,助攻等就能相得益彰,龙头带领板块,板块反过来又加强龙头,主力的大资金进行套利才有了基础,因为龙头是人气的极值,一旦板块效应开始衰落,那意味着人气本身开始衰落,只能说龙头本身人气够大,短期内一二天还能挺一挺,但是市场是一个整体,一旦板块效应衰退,人气开始涣散,那就很大概率会拖累龙头和大盘,除非人气爆棚,资金觉得这个板块炒作的太高,切换到另外一个板块,否则一般情况下,板块效应的衰退也就意味着行情的转折点到了。再说板块效应的衰落一般都是主力出货导致的,主力都跑了,股价还怎么涨。至于说大多数中军股,也就是适合大资金进出的股票开始大范围内乏力,那也是主力出货的征兆。顺带的市场的高标股群体,也是一个道理,因为高标股都往往是各个热点的龙头,或者龙二,它们之所以作为市场风向标,根本原因是它们是市场人气的极值群体,一旦它们开始乏力,其它的股票也就更不用说了,换句话说高标股一旦乏力,也就意味着主力出货差不多,或者说正在出货,那么也就意味着这时候是收割人气的最大效率存在,其它股票也是这样,但是因为其它股票人气不如高标股群体,一出货大都就跌的很快。上面讲的指数周期按照时间跨度来说一般都是以月为单位,说白了是一轮还不错的行情,如果说震荡行情中,直接参考涨跌比,说白了就是涨的家数多的时候跌的少的时候开始跑路,因为主力会出货,哪怕是一日游,那也是出货,跌的家数多的时候就杀进去,说白了主力会在这吸筹。震荡行情一般是在没有什么特大题材或者政策亦或说周期本身蓄力不够的时候,基本就是这么玩。这里提到了周期蓄力,老妖必须得把这个讲一讲,周期的根本来源是韭菜的生长,作为主力,你不能说天天割大韭菜吧,因为这需要时间来让韭菜们把亏损的在其它地方赚回来,进赌场得有钱!大的行情发动必然是得有周期蓄力这个前提,否则哪怕题材再好,周期蓄力不够,你也拉不了多高,因为股价是由资金推动上去最后进行财富分配,都没有资金可以分配,还怎么拉?难不成主力好心给韭菜解套去?周期的重要性要大于题材,题材本质上无非是给散户一个说服自己买股票的理由罢了,如果周期到了,哪怕没有题材,只要有个东西,能让主力资金形成共识,那么这个东西也能成为拉升股价的原因。只能说有题材,会比没有题材更好,因为有题材说服力会更高,也就意味着人气的聚集度会更高。如果没有,碰到啥东西形成了主力共识,那主力都是先拉了再说,后期涨上去了,随便按个题材都行,哪怕再离谱,都有散户追。因为最大的利器在于利用人心的贪婪,正所谓一根穿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哪怕你不给散户找理由,他自己都会为自己经不住暴涨的诱惑来给自己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买。对于周期蓄力的问题,老妖要在这重点说明一点,那就是不同涨幅度对于周期蓄力的影响。一般来说,上下涨跌一百个点,这点涨跌幅所能吸引的群体,和上下涨幅五六百个点是不一样的,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问题,因为赚钱效应的扩散在它能扩散的范围内是指数型的,为啥震荡来回收割就行的通,因为不见得每天盯盘的股民就会买卖股票,即使买了,这次他亏了,一个月不玩,另外一个又能补进来,韭菜的生长速度是赶的主力收割的速度的。但是你要一轮大行情结束以后,大妈们都被套进来了,这时候再发动这样一次大行情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妈们一时半会还搞不到进赌场的钱,因为周期蓄力不够,大盘也就会很长时间处于震荡行情,当然,是一轮周期到了底部开始处于震荡,大行情结束以后都是单边下跌,但是随着震荡久了,突然发现周期蓄力适合发动一轮中等行情,那么只要衙门同意,那么就会出现。接下来说游资短线情绪,其实游资这个群体,本来他们的收割对象就是打板一族,说白了激进派,那么只要大盘稳,游资就敢干,因为游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急拉猛砸是常态,打板一族就是这类代表,比的就是谁手快。一般来说观察短线游资情绪,就是观察市场的涨跌停家数,封板率,炸板率,以及跳空高开的力度和封板的力度等,这个说白了就是那群激进派的情绪轮回,业内常说的冰点,发酵,高潮,亢奋,分歧,反包,退潮等就是这个游资短线情绪的轮回。至于判断,就是根据经验参考以往的涨跌停来个大概判断,比如,牛市中集体高潮,短线超过一百家涨停那就是情绪高潮的表现,说白了就该撤了,而一旦跌停家数很多,比如七八十家,那意味着次日可以开盘小仓位试错,一旦情绪发酵成功,通过试错上龙头,上不了就上卡位,助攻,反正远离后排跟风,反映在游资账户收益曲线上,就是短时间内收益巨大,但是回撤也会很大,只要赚钱的速度超过了亏钱的速度就行,很多职业股民就是靠这个起家的。以上就是判断周期的大概原理,其中很多细节问题,以后老妖专门找来说,今天说个大概先。话说这些东西在游资大佬手里是不会轻易分享的,有些人花几万都搞不到的东西,老妖就当自己复盘,有缘者得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js/2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