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国内外肿瘤大数据公司盘点谁能解决药企痛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动脉网”,作者“杨雪”,36氪经授权转发

医疗临床数据就像一块掩埋在深山中的宝藏,虽然山中有金矿,但是假如没有良好的开采设备,大片金矿也只能是草芥不生的戈壁。临床大数据无论是对于药企、医疗服务提供者还是医疗支付方以及患者都有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由于数据密度低,数据处于孤岛状态,并且大量数据没有与病人长期随访相连接,所以并没有被利用起来。

随着医疗数据的空前增长,许多公司正在使用分析工具、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获得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以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收入流,开发个性化的药物,并对病人护理进行管理。现在随着更多付费方的进入,以及大数据应用在医疗层面以及推动更好的医疗效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掘金者们已经在登峰造极。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根据BISResearch一份名为《全球医疗市场大数据分析与预测,-年》的报告显示,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市场规模在年估计为.5亿美元,到年底预计将增长逾至.5亿美元。

哪些公司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取得了什么突破,在医疗大数据这座金矿上创新企业又是从哪些方向突破化解医疗大数据应用难题的。动脉网进行了盘点。

医疗大数据解决药企刚需

医疗大数据市场能够迎来如此大发展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对于药企,来自患者的大量数据可以推动真实世界研究,解决药企刚需。药企在药物上市后必须提交药物安全性检测数据,否则将会面临退市风险。而真实世界研究可以满足药企的合规性要求。扩展药物的可及性和市场容量。例如一种适用于末期癌症患者的药物。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可以把二线药物变为一线药物,一线药推往更早期广阔的市场,扩大药品市场容量。

在新药研发上,由于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医疗大数据可以在为新药研发提供方向。通过对真实世界数据的观察性研究,可了解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疾病负担、并发症、诊治情况等,从而获知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此外,RWE还可能提供一些发病机制方面的线索,进而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

大数据同样可以解决患者招募问题。FDA通过的临床试验概率约为7%。大约有三分之一的III期临床研究由于患者招募困难而终止。来自IQVIA的数据显示,37%的临床试验站点患者招募不足。制药企业或者CRO不能够匹配合适的患者,随着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药物的适用人群应该越来越少。

以各大药企都必争的肿瘤为例,随着越来越多分子亚型的发现,各组患者人数不断减少,传统的RCT寻找合适的受试者入组变得愈发困难,同时随着大量的抗肿瘤新药的投入,评价新药效果的需求越来越大。光是罗氏一家在年就有个肿瘤试验在进行中。

其次,FDA也在要求增加患者的多样性,无论是临床试验中还是上市之后。经验证明临床试验中汇集的患者越多样化,产品往往更安全和高效。而在合适的范围内找到足够多的临床试验患者如果没有大数据是相当不易的。以往的RCT对照试验对患者有着严格的排除和纳入标准,患者同质化严重。也让很多患者无法接触到临床试验。

在药物上市后,大量的医疗大数据也可以帮助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在新药研发中,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活性化合物能够进入临床Ⅰ期试验,发现已有药物的新作用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但是以往药企只能通过昂贵的RCT(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经过漫长的时间去发现新的适应症。注册经费非常高,而且风险较大。在效果上,RCT是一种高度特殊化的场景,而真实世界研究经历大量受试者和相当大的患者样本的长期追踪上,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54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