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9日,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机制及推进战略研究”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文科楼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复旦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围绕项目组拟定的研究设计和构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会议开始由项目首席专家王桂新教授主持。王桂新教授首先说明本次开题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举行,并介绍了线上、线下参会嘉宾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顾东辉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教授先后致辞,对王桂新教授又一次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对各位嘉宾百忙之中参加本次开题论证暨学术研讨会表示诚挚感谢。顾东辉处长表示,期待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真知灼见,学校文科科研处将为项目开展做好后续支持和服务工作,预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沈可教授主持课题汇报环节。项目首席专家王桂新教授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全面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框架设计,以及本项目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王桂新教授从平等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出发,指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特别是能保证农村人口具有平等发展权、城市权利获得权及流动性,可实现“完全迁移”和“完全城镇化(市民化)”,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保证农村人口具有平等发展权与城市权利获得权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子课题的研究设计。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王红霞研究员,负责“农村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子课题。王红霞研究员认为,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人口与农业和农村关系的具体实践形态和变化是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本子课题拟立足农村地区,聚焦三大问题:第一是农民阶层和规模变化及其城镇化发展特征;第二是农村土地城镇化对农民城镇化的影响;第三是如何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研究员,负责“城市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子课题。左学金研究员指出,该子课题研究目标,一是揭示城市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二是研究形成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和新机制,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他把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因素归纳为劳动力市场体制、基本养老保障体制、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义务教育体制、城市规划与治理等五个方面,并将主要对这五个制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力教授负责第三个子课题“农村-城市人口迁移、权利流动(可携性)与新型城镇化机制探讨”。该子课题有三个研究目标:一是从权力流失角度评价城市权力可携性水平;二是探讨影响城市权利和经济利益平衡因素影响流动人口城市权利可携性的程度及方式;三是提出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水平的治理方略。研究将围绕城市权利可携性水平的测度、城市权利可携性水平的制约因素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潘泽瀚副教授代表第五个子课题负责人王桂新教授,汇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近期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该子课题主要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根据前面子课题所研判的不同权利的流转范围、不同权利获得的可能性、范围统筹的可能性,对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多情景、多方案预测;第二是在前面情景预测基础上,设定“十四五”期间及近十年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多层次规划目标;第三是结合不同权利流动的属性,提出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实现前述目标的相关政策建议。项目开题论证与研讨环节,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力教授主持。七位参会嘉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课题进行了评述与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研究员认为,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以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则恰恰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着眼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本项目可以探讨几个问题:第一,中国14亿人口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兼具挑战与机遇,如何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从公共服务供给、央地关系、财政能力等角度打破壁垒。加大人口、劳动力的流动力度,改善城市劳动力供给,发挥几亿农民工的需求侧贡献,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第三,如何避免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问题,建议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在共同富裕的大框架下做一些贡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设计、研究视角及关键问题,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走高质量的城镇化;第二,中央已经明确到年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就是权利平等的问题,需要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未来城镇化格局的影响;第三要考虑的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制度下,对行政区划的优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第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涉及到的核心是人口迁移,未来农村的人口还会减少、不断往城里迁移,农村将持续面临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问题,未来城乡基础公共服务要根据城镇化率、城乡人口的分布等进行优化,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研究员,认为项目总体设计及研究框架有创新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深化、细化对人的研究,要区别已有研究,提升对“以人为核心”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