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里夫·马斯克(ElonReeveMusk),年以1.28万亿(RMB)的资产登顶世界首富(今年被超越,痛失宝座),特斯拉创始人,“SpaceX”的CEO。
虽然最近和推特收购事件闹得是沸沸扬扬,但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造火箭”。
造火箭不稀奇,稀奇的是,以极低的成本成功发射并回收火箭。
成本究竟有多低呢?
只有原先发射成本的十分之一。
马斯克是怎么做到的?
他运用了“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要鞭辟入里,看到本质。在这个层面去解决问题,或许就有不一样的视角。
这个过程很像物理世界对物体的切分,从分子到原子再到夸克,一层层细分下去。别忘了,马斯克拿到了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双学位。
让我们来看看马斯克具体是怎么做的:
整个火箭发射过程,占成本大头的,就是推进系统。通俗点说,就是发动机。
要想削减成本,首先得从重量上考虑,越轻越好。
于是他把发动机上所有跟动力无关的零件全部去掉了,重量少了,油耗自然就下来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但光轻还不够,你的推动力还得强。
换句话说,同样的油耗,如果你的推力更强,也相当于降低了成本。
马斯克把很多个发动机绑在一起,提升了动力,有一款火箭他绑了27个发动机。这又很像物理学里的“并联”电路。
不过这事儿并不是马斯克的原创之举,前苏联就这么干过。
他们把30个发动机绑到一块,结果实验失败,死了多个科学家。
核心问题在于共振,而马斯克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火箭的制造零件方面,马斯克是能自己制造,就不会外包。这样也大大节省了开支。
别忘了,火箭是可以循环利用、重复发射的,这又一次降低了成本。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马斯克是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的:
马斯克是商人,“SpaceX”的宗旨就是“以极低的成本完成火箭发射”;在所有的成本中,抓住占大头的“发动机”成本问题;
当然,马斯克能完成这一壮举,除了第一性原理,还有环境、胆量、运气等等方面,缺一不可。
不过,我们虽然无法复制马斯克的行为,但可以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思维模型,运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必定受益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