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新文科和经济学科建设澎湃在线


                            

三年来,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在热烈讨论“新文科”建设。这对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内涵与时代意义。在下文讨论中,首先介绍“新文科”的时代背景,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然后分别探讨“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内涵、研究范式的转型,包括文理学科交叉和经济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等跨学科知识方法的融合,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课程设置变革等,最后是简单的总结。

一、“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

“新文科”建设,一般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以交叉学科、交叉专业为主要内容的“新文科”这样一个学科建设过程。“新文科”概念最早由美国俄亥俄州的希拉姆学院(HiramCollege)在年提出,旨在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

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历史传统,其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路径依赖的特点,因此,任何学科的改革、创新与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历史基础上。但是,“新文科”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时代性。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我们如何应对这些要求?

(一)新时代的重要特点

首先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继问世,以这些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信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正在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产生了“数字经济”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形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有人将数据称为数字经济的“石油”资源。以前我们讲生产要素,一般是指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现在还要加上数据。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运行规律,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其次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数据、劳动、管理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空前大流动,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也形成了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跨国资本流向全球的各个角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更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以及先进的技术,赚取了超额的垄断利润。

中国过去40多年通过改革开放,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迅速成长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中国跟西方国家不一样,主要是依靠人口、经济规模以及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特别是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全球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中心。

最后,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由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中国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到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到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美国的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无法与中国竞争,导致中国与美国的产业工人群体产生了利益冲突。

第二,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开始争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与中国一样,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便宜,其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竞争力,但是世界消费市场容量就那么大,因此出现了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争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市场的矛盾。

第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也有很大进步,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优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这些国际市场原来是西方跨国公司的传统势力范围,现在中国开始与它们竞争世界市场与世界资源,便产生了新的利益冲突。

第四,最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美地缘政治冲突愈演愈烈。美国为了阻延中国崛起,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全面围堵中国,如在高新技术上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实行“技术脱钩”“禁止贸易”,在投资上设置种种限制,同时破坏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核心之一的地位。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与地缘政治矛盾,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出现的新变化,是中国经济学家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56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