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EXORDIUM
斯密的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一
斯密的两种思想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不仅来自他的经济学名著,也来自他的道德哲学的著作。与主流学者看法不同,我认为两者的思想是统一的,一致的。斯密认为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然秩序会通过市场和分工,自动导致一国财富的增加,在这里斯密强调了思想和制度两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建立在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斯密的从个人的利己主义出发,他的从同情心出发,这两者并不矛盾。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人必须是利已的;但是人作为”社会人"是有价值观的。人作为“经济人“的经济活动本质是人作为“社会人”的”行动“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人作为”经济人“只是人作为”社会人“的表现形式之一。“行动”是人作为“社会人“的有目的、有预期的、以”交换和博弈“为行为方式的人的活动。社会学家和奥地利学派都把人的行为看作是人的”行动“。在人的行动中,利己和利他这两者是结合的,这在其他地方多次阐述过。
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亚当斯密看似矛盾的两个出发点,并进行过辩论,但是他们也逐渐倾向认为这两种思想是统一的。近期学者对此多有研究,例如杰西-诺曼曾经这样说,“并不存在”两个斯密。……毋庸置疑,斯密希望他的两部伟大作品被并列阅读,希望它们被看作是自成一体的,同时也是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中深度互补的不同部分。这个体系建立在一个思想基础之上,即持续的、不断发展的相互交换:沟通时的语言交换,道德和社会心理学中的尊重交换,政治经济学中的市场交换。”[1]杰西仍然是从对于斯密的两种思想的重新解释出发来统一这两种认识的。
对于利己思想,他说:“斯密认为,自爱驱动的商业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力量,它可以改善习惯,把人的精力引导到交际、节俭、勤劳和投资上。即使是那句关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名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对他人利益的认同和满足,强调了交换的互惠性。”[2]
对于道德思想,他认为,“斯密对道德和社会心理学进行分析的基石,而且它是以同情心为基础的,与个人利益的理论针锋相对。前文提到的斯密关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观点,并不是说这些人缺乏道德敏感性,不是说他们没有或不应该调动自己的情感,也不是说他们应该被私利所驱使,或者说仅基于这一点就形成了他们的理性行为。斯密的意思是,不需要提供更进一步的动机来解释他们实际的行为方式了。以自我需求为导向的行为可以提升共同利益,这可能会限制美德的范围,但这并不是说这种行为是必需的,也不是说这种行为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合理化。”[3]
但是现有经济学家没有从知识的内在角度论证斯密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在下图中,人依靠两类知识:先验知识和经验知识,其中先验知识包括文化、信仰、观念等,也依靠实践中的经验,所谓社会实践就是“交换和博弈的过程”。市场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当人类应用自己的先验知识的时候,文化、信仰和道德等自然秩序在人脑中的映像,自然会发挥作用。
[1]杰西-诺曼:“五大迷思:亚当斯密思想体系的另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