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可怕的纳什均衡为什么补习搞的孩子和家长都


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马考帅摄于山野)

本文有个字

上两周,川大的唐英凯教授来我们公司做了一场有关当前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普及课,其中提及到了经济学里面一个叫做“纳什均衡”的概念。后面两天看到关于补习和作业的几个帖子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现象其实和经济学里面的“纳什均衡”是相通的,故作此文。

01

很辛苦,可是没有办法呀

说起当下的学校作业和课外补习的疯狂程度,每一个家里有小学或初中学生的家长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恨不得立马退出家长群(可是不敢呀):“我们家孩子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0点,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周末出去玩?没有空呀,孩子的补习班排的满满的,午饭都是在接送的路上吃呢!”。。。。家长们一方面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在补习的陷阱中痛苦挣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受着亲子关系被毁的风险从时间和金钱上支持着孩子,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在竞争中落入下风。老师们也知道孩子的课后时间有限,可是每科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科目可以在有限的课后时间中占有更多一点的百分比,从而让自己所教科目的成绩能够更好一些。极少的家长会率先减少孩子补习或退出让孩子的补习行列;也极少老师会率先主动减少自己的科目的作业量。因为无论家长和老师,现在都处于一场看不到的博弈之中,而且这个博弈正处于一种怪异的平衡:先减少补习的家长会面对孩子成绩下降的风险;先减少作业的老师会面临自己的科目分数下降的风险。

这种平衡,我们称之为“纳什均衡”。

(小区里清晨上学的孩子)

02

什么是纳什均衡?

或许你看过电影《美丽心灵》,其中的男主角原型就是纳什啦。纳什是著名数学家,但是他在年因为提出纳什均衡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说,数理化不分家呀)。纳什均衡的经济学定义为:“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学术定义通常看上去都有点晦涩难懂不明白。没关系,看完下面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囚徒困境有两个小偷A和B一起私入民宅偷东西、被警察抓住了。警方将两人分别关进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都和他们宣布了这样的政策:

如果两个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赃物,那么他们偷窃的罪名成立,两人各会被判8年;

如果一人坦白而另外一人抵赖,则抵赖者会因为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因为有功会被减刑8年而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会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因他们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我们很容易的看的出来,最好的情况是两人都抵赖,这样每人被判一年,两人一共只有2年,团体利益最大。但是每个人都是利己的,都会担心对方坦白了而让自己置于被判10年的境地。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两人都会坦白,每人被判8年。这个两人都坦白的状态就是纳什均衡,因为在别人都坦白的时候,改变策略的人只会让自己坐牢更久。

(马考帅摄于山野)

价格战几年前的滴滴和快的之间、美团和点评之间、摩拜和小黄车之间的价格大战相信很多朋友都还记忆犹新。通常,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竞争状态,比方麦当劳和肯德基,比方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我们也可以说,它们处于一种纳什平衡的状态。但是,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因为某种商业目的(比方想从对方拉点客户过来),打破默契开始降价,以期薄利多销,那么,降价的一方在刚刚降价的时候,可能会有销量和利润的增加。但是,其他竞争者也不傻呀,也会立即跟进降价,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在一个更低的价格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纳什平衡。当然,前提是没有竞争对手因为降价而被挤出局的前提下。在这个新的平衡上,各方的销售和利润都下跌了,但是又没有谁敢率先涨价。那这种降价就是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双方都默契的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上。

(马考帅摄于山野)我们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参与者数量不多的情况。在补习和作业这个例子上,因为参与者众多,情况就复杂得多。

03

为什么几十年前的学习没这么苦?

有次和朋友聊天,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根本用不着这么辛苦的补习。从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哪里这么辛苦?回到家一会儿就做完作业,一堆小朋友就一起疯玩。最后还不是可以上大学?”。

你觉得这位朋友说的对不对呢?

三十多年前的情况也的确是这样。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大家基本都能在放学后半个小时写完所有的作业(不是写的快,是真的作业少),然后就呼朋喊友的跳皮筋、跳房子、玩石子,或者在村边的山坡上疯跑。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早上,正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进到教室里面,把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叫了出来,说“今天要带你们俩去县里参加一个数学竞赛”,我俩有点蒙,啥竞赛考啥一概不知,就被老师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搭到考场上去了。考完了,下午回学校接着上课,从此与这个考试相关的信息鸟无音信,就跟没考过一样。这要搁到现在,提前N天就开始的复习、冲刺和收集比赛信息一个也不能少。

那个时候考试,如果谁能考90分以上那就是绝对的优秀学生,80到90之间的人是绝大多数,每学期还偶尔有不及格的。那时的全班分数,完美的符合高斯分布。偶尔有个别学生突然觉醒,奋发图强,排名前移,也往往会被家长们归类为“天资聪颖”或者“开窍了”等不可控原因,就好比冷兵器时代的几个农民起义一样,不会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基本维持着一个整体相对轻松的平衡状态。

(马考帅摄于山野)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为了从竞争中胜出,打响了“课外补习”的第一枪,并很可能在短期收到了显著效果。跟降价促销一样,这种极具操作性、而且是父母完全可控的方式引来了其他竞争对手的迅速跟进。当人人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在一个更加紧绷的“整体低利润”状态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纳什均衡:要在班级挤进前几名依然困难重重,但是要维持住现有的名次却需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除了补习机构坐收渔翁之利以外,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整体“幸福感”都大大下降。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改变,就是传说中的“负和博弈”。

这个新的均衡出现了几个和以前显著不同的地方:

分数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之前90分就是好学生,就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和一顿美餐的犒劳;可是现在却很可能是班上倒数几名,得到的是父母的批评,甚至红肿的屁股。

名次的严重不稳定。之前如果因为看错一个字被扣两分,虽然也会有名次的下降,但不至于变成滑铁卢;可现在两分的差距就可能从班上前几名变到后几名(可是孩子的水平还是那个水平)

知识的课外超前补习(学习),只为了在别人还在努力“学会”的时候,自己已经走在“更加熟练”的路上。

和三十年前比,今天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绝大多数的家长也就无法像前面的那位朋友说的一样,坦然的用三十年前的方法来应对今天的新环境。只要没有一个比高考更合理和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出现,这个平衡只能是越来越紧绷。

但也不是说我们就啥也做不了。

04

作为家长可以做点啥?

很多的家长都期待着政策上能够做点什么,来缓解当前补习和作业上的这种紧绷状态。这的确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就像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

在人民公社的时候,所有产出按人头平均分配,尽量偷懒能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是那个时候的纳什均衡;后来包干到户,多劳多得,那勤劳耕作才能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整个社会转换到了另外一种均衡。这种转换完全是政策引导的结果。

只是教育问题要更加复杂的多,而且这也是作为个人,我们完全影响不到、控制不了的。在三件事中属于“老天的事”。

本着务实的态度,我们把焦点放到“自己的事”上,一起来讨论下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

(马考帅摄于山野)

1.帮助孩子用更少成本维持当前平衡

在一个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市场中,要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降低成本–花更少的钱去创造和别人相同的利润。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学习时间。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如果之前需要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那就可以用剩余的一个小时来玩耍、阅读、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是父母觉得你应该做的事)。而这也会在看不见的地方对只有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沛的学习动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都能很好的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时间。这些都需要父母,或者借助专业的机构,在日常中有意的对孩子进行培养和引导。比方上周我们发布的文章“如何帮助孩子编织知识的网”,就是日常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起来的学习方法。如果大家喜欢,我们也会在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5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