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解读丨ldquo复联4rdquo


今天零点,虽然是以往睡觉的时间,但却是漫威影迷们的狂欢,朋友圈和微博全被去看的和没去看求不剧透的人刷屏了,全国不少电影院门前基本也都是这样的——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据猫眼票房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晚上8点,《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内地的预售票房正式突破7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预售票房超过7亿的电影,创下中国影史映前总预售新纪录。截止至4月24日0点,中国内地零点场票房粗报1.79亿元,观影人次.4万,首映日排片82.7%,刷新由《变形金刚3》保持了7年半的排片纪录。

然而此前,《复仇者联盟4》以“复联4太贵,看不起”为热门话题,掀起一番风波。4月12日中午,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开启中国内地预售。因上映日期比北美早2天,24日零点场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首映”,零点场预售躁动不已:很多影院开一个厅就秒光一个厅,上海的零点场已出现.99元票价,而南京最贵的是.5元,50元以下的电影票很少见。尽管如此,首映票依然一票难求。

看看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有些电影票价低却无人问津,有些却高价上线依然供不应求。对此,不得不说经济学原理以及各种经济效应发挥了巨大的功劳,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复联4》高票价背后的经济学。

宁愿高价,不愿被剧透

竞争性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显然,影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竞争市场。

有的是为了情怀,有的是为了防剧透,大量的漫威迷都抱着“必须看首映”的想法,那么面对稀缺的位置资源,《复联4》票价提升仿佛是必然的。

虽然供求定理会影响票价的提高,但导致首映票的价格升至“惊人高价”的原因是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对市场进行分割后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即有时厂商拥有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的信息,此时购买者的特性是可以观察到的,厂商就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是一种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

对于漫威的铁粉来说,不管是“全球首映”还是“终局之战”,这场《复联4》充满了人生某种关键时间点的告别和开始的仪式感。对于这部分人,在4月23日晚上零点坐在杜比全景声、DTS:X临境音以及IMAX、4DX巨幕影厅观影能给他们带来极高的观感体验。

以上这些理由就给了厂商——市场上少数拥有高质量、高水平放映条件的电影院:如华谊兄弟、万达、博纳、保利等,进行直接差异定价的机会。即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所以,出现惊人高价也就不足为奇啦,毕竟这种难得一遇的爆款“大肥肉”,谁不想借此赚一笔呢。

IP经济创造消费力

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的英文简写。在当下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语境中,可以将其解释为“文学潜在价值”,即可以用于影视改编的文学、漫画、音乐、游戏作品。在实际使用中,IP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20世纪80年代之后,范围经济效应的凸现迫使电影产业融入多元化的媒介与娱乐价值链,电影产业与相关衍生产业一起,共同构建了电影产业价值链体系。

年开始,漫威在7年时间内共推出11部IP电影,以20亿美金的制作成本狂揽83亿美金全球票房。尤其是在年被迪士尼收购后,漫威更是打造了一条从电影到动画到游戏,再到周边衍生品的产业链,IP效应在系列化与集群化过程中联动效应明显。

除了《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及《复仇者联盟》的系列化打造,漫威还通过其电影IP,成功带动了包括手机游戏、周边手办、电子书、漫画等一系列的媒介产业链条。可以说,漫威IP呈现一个纵横交错的丰富状态:比如从横切面看是媒介形态多元化,包括图书/游戏/电影与周边产品开发如玩具等的联动式开发、从纵断面看是产品系列化,比如系列小说、连载漫画和影视季播等。

粉丝经济与迷文化

粉丝即“FANS”,指那些对于某个对象事物,例如明星、电影、品牌等有着极大喜爱和热忱的群体。这群人的特点是互动性强、多元化和自主化以及黏性强,能够自发地形成群体组织,并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二次加工能力。

粉丝经济就是架构在粉丝和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4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