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考研真题库,由向然学习网倾力研发并提供给大家。
课程简介
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近年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且附有详尽解析,考生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本部分遵循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22章。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习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这些经典习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把握各章的重难点内容,并提高解题能力。
课程目录
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单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六、计算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1篇?导?言
??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市场和福利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竞争
??第17章?寡?头
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外部影响[东北财经大学研]
答:外部影响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却并没有为此而承担后果。然而,在实际经济中,这个假定往往并不能够成立。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即所谓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全部利益(即所谓的“社会利益”,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得到的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即所谓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全部成本(即所谓的“社会成本”,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边际产品价值[兰州大学研]
答: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生产可能性边界[深圳大学研;北京工业大学研;武汉大学研]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1表示。
图1?生产可能性边界
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达到的产量组合,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可以生产出的产量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要获得更多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性;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存在。
4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均等[江西财经大学研]
答: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用公式表示为dMU(q)/dq<0。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生理、心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边际效用递减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
边际效用均等也叫“效用最大法则”,是指在收入不变、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应该使所购买的各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用公式表示为MU1/P1=MU2/P2=MU3/P3=…=λ。此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两者之间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均等都属于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均等可以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出。当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某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时,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到边际效用等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
5公地的悲剧[东北财经大学研]
答:公地的悲剧是指公共所有的土地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的现象,后特指公共资源可能很快就会因过度地使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公地的悲剧产生于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由于土地是公共所有的,每一个放牧者都只考虑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并不考虑自己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所有个人的最优放牧数量总和将远大于公共地整体的最优放牧数量,由此导致放牧超载,土地日益衰落。
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对于公地的悲剧,其解决方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采取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中央财经大学研]
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所有竞争性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竞争性均衡就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隐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①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它与分配无关,利润最大化只保证效率,不保证公平。
②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均衡,只有在竞争均衡实际存在时才有效,因此排除了较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
③假定任何一家厂商的选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说不存在生产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外部效应。
相关资料推荐: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
免费试看/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