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进行马恩选集第二卷的解读,停了许久,我争取这次速度快一些。今天将马克思二卷当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后面手稿摘选当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同进行简单的梳理(后面就以序言和导言指代)。为了更方便的理解,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分别解答。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资本论吗?
先来了解下是“政治经济学”,这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有许多人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资本论,我认为这是不太准确的。马克思在序言中说到“考察经济制度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从上面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逻辑顺序,马克思说”第一册论述资本“,其欲论述的资本,其实跨越了《资本论》三册的内容,当然在其中穿插着相关内容,但从第三册(从目录可知)第六篇才由资本转向地租。由此可见,马克思想论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而已出版的称为《资本论》是较为准确的,因为他本就是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但马克思本意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决非资本一域。
二、序言和导言的区别
1内容的具体写了什么下面会大体描述;
2时间来看,导言写的比序言早;
3序言是完成篇,大体写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导言是未完成篇—“已经起草的一篇总的导言夺下了“。
4马克思在导言中就已经“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但马克思在序言中希望读者跟随其思想路径来审视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过程。
序言讲了什么?
1“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马克思自己承认林木盗窃和地产分析的相关文章为其首次阐发物质利益的看法。也正是在此时马克思愿意通过实际的知识的加深来重新审视“前进”的,马克思开始对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屑,但也深知其未研究的发言是不合事宜的,可见其辩证的思维。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便是如何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又如何看待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一开始认为可以通过研究法哲学寻求思想的路径,却发现思想的路径根植于“市民社会”中,这里的市民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更简单来说就是日常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经济关系并不是人与人发生的唯一关系,但是却可入客观实存而不以人的当时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并不反对也极为赞同的意识的能动性,但生产力的桎梏,让人明白生存才能生活的意义。
3“两个决不会”,这个有关论述及解答相当之多,现在最常用来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的达成阶段的科学性。
4“另一条道路是什么?”网上有说的,我看的很迷,也不想去多做分析,都有道理。我说下我的看法吧,供参考。其实我们原理都学过分析事物的方法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运用就是历史分析方法,而恩格斯用的就是阶级分析方法,我并不是将两种方法做拆分,而是强调。
5社会形态的演化:马克思在这里还提及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对比下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所有制形式:1,部落所有制;2,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3,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导言讲了什么?
导言是一篇未完成的手稿,但是里面按马克思的原话是含有“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导言中讲的主要的内容就应该是含有马克思想证明的结论?
1物质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性的个人,这种个人是历史的产物而非自然,马克思认为生产的个人,在历史的早期阶段越不独立且社会关系不发达,现在的人独立到孤立,但却是在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中,说明人的独立性的体现跟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成正比,那么这里的独立就是相对独立性。因为人在社会中才可以独立,那么物质生产就具有社会性。社会在马克思看来是历史的进展,所以生产也是历史的进展。另一方面生产若表现为历史的进展,那么一定有一种一般和共同点,马克思称为生产一般,他在后面解释到:“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即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宽的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对于这个一般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解释,在后面马克思论述劳动一般是:“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
下面马克思提到了四个“同义反复”,①生产=几个简单规定的要素的集合②财富=主客观因素更高的程度③生产=占有④财产不存在=社会不存在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不过马克思在接下来说:“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同义反复。
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从抽象到一般。
4留下个思考吧:马克思在第三部分说到“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又在第四部分说到:“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冲突点在于先说发展的好处,后又说发展的缺点。那么好和不好到底在哪方面统一?别告诉我是辩证统一。。。
----
附:我和大家也是一样在慢慢啃读本书,所以当前的观点可能会招致某些错误,但就当前来看是正确的,随着时间阅读的深入,可能会对现在的观点作相应变更,也请大家理解和批评指正。
1序言中写到:“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看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里十分不解,马克思所说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空降资本的输入,能使社会步入什么新的阶段?
2斯图亚特运用了苏格兰历史学派所有的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在第一篇分析生产一般的基础上,在第二篇以后,分析了从15世纪以来的原始积累的过程,以及它的各种范畴、政策和制度。他在本质上并未摆脱重商主义立场,十分重视货币机能的作用,强调有效需求和为政者的干预,并且从流通主义的角度,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作出了批判性的结构分析,指责了近代社会的内在危机,从保守的立场,要求国家为保护近代的市民权利,必须重视有效需求而采取干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者从这个侧面,又提出了“斯图亚特的复兴”。
红字部分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5,-.
思考与思想音乐与心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