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危机后的经济学研究会丨经济学教育必须改革


找工作就来预备干部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nk365.cn/fengshang/sscl/20201206/870.html

文章信息

作者:危机后的经济学研究会(Post-CrashEconomicsSociety),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

译者:张林,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出处:史正富、孟捷主编,《现代经济学的危机和政治经济学的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

摘要

本报告是到目前为止曼彻斯特大学危机后的经济学研究会(PCES)对英国经济学教育的批评最全面的陈述。它基于曼彻斯特PCES委员会成员在曼彻斯特大学开展的研究。不过,由于大学经济学教育相对的同质性,这份报告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和国际层面上的经济学教育高度相关。在剑桥、伦敦经济学院、谢菲尔德、格拉斯哥、艾克塞斯、伦敦大学学院以及亚非学院都存在类似的社团,表明了学生广泛的不满。

本报告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详细的、证据确凿的论证,概述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育的缺点。我们的经济学教育已经把通常所称的新古典经济学这种范式,提升为学习的唯一对象。替代性的观点已经被边缘化。这种状况扼杀、损害和压制了对于经济学的认知至关重要的创新、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批评。此外,课程中几乎完全没有伦理学、政治学和历史的学习安排。我们认为不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的话,是不能理解经济学的;这个学科必须重新定义。

必须对课程进行重大改革。在曼彻斯特,经济学教育的当前状况不能满足这所大学自己规定的大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在全国层面上,经济学教育的日益狭隘已导致了经济学讨论的技术化。对经济政策的考虑越来越强调是否代表了科学真理,而不是看一种范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学科内多样性的缺乏扼杀了创新,导致了狂妄自大。

本报告不只是对现状的批评。我们研究会本着与我们的经济系进行建设性的沟通的精神开展活动。在报告后面的部分,我们概述了一系列原则,如果被采纳,这些原则将提供一种更好的经济学教育,满足学生、学科和社会的需要。我们也提出了短期和中期的改革方案,相信曼彻斯特大学会予以考虑。简言之,我们赞成视角的多元化,应把伦理学、历史和政治学包括进来。我们提倡的方法是从经济现象入手,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工具箱,让他们去评价不同的视角在解释这种现象上的优劣。这个学科应该从一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理解,要认识到多样性和范式间相互促进的重要性,这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承认,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学生,某些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天真或者产生了误导而批驳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观点向经济学这个学科发起了挑战,要求它为下一代人应对世界的挑战做好准备提供更多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观点是理想主义的。但是,希望我们的理想主义由于我们所采用的方法而变成现实,在这种方法中,我们渴望结合学术的严谨和专业化方面的高标准。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观点,与我们的系进行了建设性的沟通,提出了替代方案和批评意见。我们的观点植根于公认的学术讨论、方法和发展的原则。

我们知道我们知识有限,也认识到我们并非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对我们意义重大,他们是安德鲁·霍尔丹、张夏准、维多利亚·奇克、斯蒂芬·戴维斯(StephenDavies)和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Skidelsky)爵士。他们为我们的活动增添了阅历和权威性。

不过,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为什么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为什么经济系聘用的每一个人都要关心这个问题?正如安德鲁·霍尔丹在本报告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因为“经济学以现实的方式影响着现实生活”。经济学家有巨大的能量和责任。无论于公于私,他们都必然引领着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他们的建议和指引对于社会未来的繁荣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金融危机就是明证。如何训练未来的经济学家,哪些人才称得上是经济学家,我们相信这些是我们时代的决定性问题。解释经济现实以及社会上紧迫的经济问题的能力岌岌可危。经济学的状况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们编写这份报告,是希望它能激起对英国经济学教育状况的讨论。改革必须由各所大学和诸如英格兰高等教育筹资委员会(HEFCE)这样的国家机构发动。英国有着令人自豪的、卓尔不凡的经济思想史。如果不作重大改革,未来堪忧。

主要研究结论:

1.曼彻斯特大学的经济学教育已把通常所称的新古典经济学这种范式,提升到唯一的学习对象的高度。其他思想流派几乎全然不涉及,比如制度主义、演化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经济学。

2.上述后果是阻碍了有意义的批评性思想和评价的发展。由于方法论、假设、对象和定义上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批评就局限在技术上的和预测方面的分歧上。一个有较广泛的具有差异性视角知识的学科,会有更多的学科内的自我批评,会认识到其知识的局限性。各所大学不能把一种经济学范式的垄断视为理所当然。

3.课程几乎完全不涉及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所要具备的伦理学素养以及经济政策的道德后果。

4.经济思想史是三年级的选修课,选课的学生敷衍了事,因为这门课要求具备论文写作技能,而这种技能在所有其他课程中都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几乎不讲授经济史。取得经济学学位的学生没有任何关于从大萧条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的重大经济事件的知识。

5.这些问题结合在一起,意味着经济学学生学到的是一种视角的经济学理论,似乎这种视角的经济学代表着普遍接受的真理或者法则。

6.这种状况违背了曼彻斯特大学自己的大学生教育指导方针。“曼彻斯特大学培养模式”明确了大学希望毕业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举个例子来说,它说这所大学的教育应该“为毕业生在多样的、全球的环境中取得公民权和领导权做好准备”。在像经济学这样的学科,这一点尤其重要。但是,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被排除在这个学科之外,被放到选修课程里由其他系开设。不鼓励纯经济学的学生去选修这些课程,因为认为它们没什么价值。

7.英国很多大学的课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研究会在曼彻斯特大学得到的广泛支持,以及在英国的10所大学出现了类似的学会,表明很多人对当前的状况感到沮丧。

8.15年前的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是多元的,存在各不相同的视角,经济史在课程中有较高的地位。自那以后,非主流视角的学术研究在系里一直被边缘化。从事这些研究的人退休或者离开以后,替代他们的并非相同视角的研究人员。

9.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学研究经费的分配方式(REF)。[1]高排名的期刊都支持新古典视角,结果,像曼彻斯特这样的以提升科研排名为目标的大学,就只会聘用属于新古典经济学这个流派的学者。科研上的这种优先选择,意味着很多大学的经济系对那些不遵守新古典规定程序的经济学家关上了大门,即便他们对教学和经济学理解有积极的影响。

10.一些聘用经济学家的机构支持对更加多元化的、批评性的教育的呼吁。最大的经济学家聘用机构政府经济学服务部(GovernmentEconomicsService)强烈反对求职者“顽固坚持……一系列为了追求理论一致性的公理化规则”。相反,它需要的求职者是“知识上多元的”。包括英格兰银行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多个用人机构,同样需要的是具备更多知识的经济学毕业生。

11.所有这些方面加在一起,对经济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提出了强烈要求。

综上所述,曼彻斯特大学必须确保经济系的学术环境是开放的,使其成为经济学多样性的代表。这是我们培养有能力应对日益逼近的经济挑战的经济学家的唯一途径。维持现状的成本太高了。

注释:

[1]REF是“科研卓越框架”(ResearchExcellentFramework)的简称,是英国高等教育筹资委员会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根据各高校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估来确定科研经费拨款,于年启动,其前身是年开始的“科研评估活动”(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RAE)。——译者注

导言

危机后的经济学研究会由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于年12月创建,致力于改变曼彻斯特大学的经济学课程和教学。那一年,我们发起和促成了围绕以下问题的国际大讨论:什么是一名好的经济学家,什么是一种好的经济学教育。我们写了一份请愿书,概述了我们所关心的经济学教育的问题,以及我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变化。作为一个研究会,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批评现状,而且要与经济系和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建设性的沟通,以确定现实的、可行的改革。这份报告有六个目的:

1.概述我们关于在曼彻斯特大学更加深入地广泛改革经济学教育的观点,为我们的主张提供支持证据。

2.找出一些在当前状况的形成和反复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3.回应曼彻斯特大学反对经济学教育改革的一些共同看法。

4.找出曼彻斯特大学面临的约束,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约束的建议。

5.提出我们认为的经济学教育必须包含的一系列原则。

6.为基于这些原则的经济学教育改革提出一系列现实的、可行的建议。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98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