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风向大变经济高层最近的这波举动,颇有意


岛君说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总的基调,即宽财政+宽货币+宽信用+稳基建+稳杠杆,这在外界看来无一不透露出宽松的货币信号。

就此,本文对国常会此次释放的保增长和稳基建、投资两大重点信号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剖析了财政政策的具体变化以及加大基建和城投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时对去杠杆政策的是否放弃和此次稳投资与以往的区别等问题作出了解答。

图片:视觉中国

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大众还在哀叹疫苗之殇、调查记者式微时,金融圈已忍不住要欢呼雀跃了。

终于熬到了头,央妈大超预期的天量放水,释放宽松货币信号——

本周一(7月23日)上午,央行往市场投放亿MLF。先别管MLF是个什么东西,只要知道这是央行创设一种货币投放工具就行了。这是历史上MLF规模 的单次投放。

下半年宏观政策大转向,严监管让位保增长——

这一切仿佛都在晚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尘埃落定。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一个:宽松!宽松!宽松!

市场奔走相告,货币放水来了,财政刺激也来了,流动性合理充裕统统来了,地方债务准备扩张,这回有救啦。

高层的政策意图此刻无人细研,交易的逻辑已经沿着人们的设想的政策大转向展开了。

今天(7月24日),感受到央妈呵护的A股上演绝地大反弹,沪指收复点,两市70股涨停,铁公基板块大涨。

人民币掺了水,离岸汇率快速击穿6.84关口,从今年3月底以来跌逾个基点,又叒叕创下新低,有望能保持过去一个月“亚洲表现最差货币之一”的记录。

6月份以来,在外围 压力下,经济数据下行、股债汇三市动荡、央行财政部等宏观调控部门公开论战之际,对于宏观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对过紧的财政和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内外反思就已经展开。

这一次国常会的政策基调转变,是道路修正的新故事,还是大水漫灌的老套路?

读懂国务院文件两大重点

,释放政策进一步宽松的信号,保增长。

货币政策不再提“中性”,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财政政策从年初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转变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积极”两个字这算是给此前的央财之争一锤定音。

但是,这种宽松是要搞“定向调控”,明确“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刺激内政以“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要让经济在贸易摩擦白热化的时候失速。

第二,稳投资,稳基建

基建和城投是戒不掉的,现在要求要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此前调整规定重新上马的地铁项目是一个验证。

这下城投平台最为欢欣鼓舞,下半年城投债将受到追捧,贷款也将向平台公司倾斜,优质城投平台违约风险将明显下降,同时合规的PPP项目也将“重出江湖”。

财政要出力,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金融部门也要帮一把,“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国盛证券宏观熊园团队认为,此举开始降低了打破刚兑的可能性。

同时还有一个提法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9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