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8774.html
经济问题无非市场问题,而市场问题集中呈现在供求关系上。供求关系所反映的,是人们的消费意愿,或者说欲望,所以经济学的研究需从消费意愿出发。
人的欲望与心理活动一样复杂,它永无止境、永不满足,且大都"喜新厌旧",欲望是否能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乃至所有的经济行为吗?
其中一个词:“消费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学中我们需注意一点:人们消费欲望与消费行为是否一致的问题。
实际上,消费欲望是一回事,而真正的"消费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触景生情,人的消费欲望是无止境的,但人的受到消费能力却要受种种限制。
如,你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件衣服,你很想买,但一看标价:5位数!只能多看几眼,默默地离开了。
在古典主义的经济学中所忽略的实际消费能力,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称为"需求"。
实际情况,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也并非一成不变,也就是说,需求本身是带有"弹性"的。
这种"需求弹性"的概念,是由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
"需求弹性"的意义在于,需求会对价格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升高,人们对该商品的需要会减少,而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则会增加。
马歇尔用"需求曲线"来表示这种变化,也称作"马歇尔的剪刀"。
在图形中,用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随价格上升反方向变动;另外一条向上倾斜的是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两条曲线唯一的交点,就是供需的平衡点。
马歇尔说,不同商品的"弹性"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受价格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商品价格越高,需要量越少。其中,有些商品受价格变化影响大,被称作"弹性大"的商品,它们多半是一些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还有些商品不管价格如何变化,需要的变化很小,它们多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被称为"弹性低"或者"刚性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商品的需求曲线都是向下的。生活中偶尔也会遇到这些的情况,价格提高了,反而销路更好,这往往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品味"或者炫富的心理需要,或者是商家营造出的一种节奏。
马歇尔的经济学被人们称做"新古典主义"。其最主要著作是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直到今天,《经济学原理》依然在各国的经济院校中作为教材来使用。
马歇尔经济学在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主要有"弹性"原理,及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个体分析方法的"静态经济学"。
特别是关于"需求弹性"概念,更是微观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概念。
马歇尔以"需求弹性"为起点,发展出"均衡价格论",并奠定了"自由市场"经济主张的基石。
在马歇尔眼里,经济学是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人的购买行为,则受两个因素支配和制约: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此外,消费者个人的嗜好决定了购买欲望,不过这种嗜好仍然取决于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等。
在他的努力下,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