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威伯尔的新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


摘要

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ofNewhampshire)经济学教授詹姆斯·威伯尔(JamesR.Wible,-)是新科学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的研究集中在新科学经济学,皮尔士的经济学、数学和哲学等理论上。

正是因为受到了皮尔士的科研项目选择经济学的启发,威伯尔在莱斯切尔和拉德尼茨基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完善了科研的成本—收益模型,并提出从投资的角度来分析科学家的科研行为。

威伯尔在世界的不确定性假设和认知稀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应对认知的稀缺性,需要重视理论与方法论的多元化、制度与组织的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互补论、初级科学与次级科学的互补、不同科学方法论的互补的观点。

同样从世界的不确定性假设和认知稀缺性假设出发,他区分演化理性与机械理性,并在演化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理性的经济观。另外,为了应对新科学经济学的自我参照问题,威伯尔提出了内部批评策略。

威伯尔的哲学思想来源于皮尔士等人的演化论观点,经济学方法主要来源于新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威伯尔的理论为新科学经济学给出了大概的分析框架。

文末在威伯尔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来完善威伯尔的新科学经济学,并将威伯尔的新科学经济学转向科学知识经济学,讨论的主题主要有:

科学家个体的选择自由、科学家个体和具体情境的差异性、科学家的利己性、科学研究的成本、科学家的理论投资、知识的地方性与普遍性、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等。

威伯尔的新科学经济学

詹姆斯·威伯尔曾经也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生项目的研究员,在那里他学习了科学哲学,研究皮尔士的实用主义,以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威伯尔的研究集中在:新科学经济学;皮尔士的经济学、数学和哲学;宏观经济学和科学哲学;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货币论和哲学思想。

二〇〇五年,他的文章“走向经济学和科学中的理性的过程概念”被美国选为“80年代社会经济评论”的两篇最佳文章之一。他的著作《科学经济学》是新科学经济学领域的一本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对某学科或研究方向的描述往往是一种抽象概括,这些抽象概括往往不能与具体学者的理论契合,对于威伯尔来说就是如此。

从研究内容上,威伯尔的科学经济学理论涉及科学的成本—收益模型、科学方法论的互补、经济认识论等内容,可以将他的研究纳入科学知识经济学。

但从研究立场上看,威伯尔反对经济建构论,认为经济建构论对科学做了过分的经济学解读,又可将威伯尔的研究纳入新科学经济学。

这样的矛盾也体现在了学者们对威伯尔理论的讨论中,汉兹将威伯尔的研究纳入新科学经济学,但又将新科学经济学纳入科学知识经济学,并认为新科学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科学知识经济学。

王一雪将是否承认经济建构论为标准来区分新科学经济学与科学知识经济学,却又在文献综述部分将威伯尔的研究纳入科学知识经济学文献。

为了研究的方便性,本文尊重威伯尔反对经济建构论的个人立场,将威伯尔的研究纳入新科学经济学,并由于威伯尔的理论在内容上对科学知识经济学具有重要贡献,故将威伯尔的研究作为新科学经济学向科学知识经济学的过渡。

威伯尔认为科学是部分内生化的,认为不应该对科学做过分地经济学解读,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不足,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到皮尔士等人的演化论思想的影响。

彻底的经济学解读容易陷入基础主义困境,假如科学是由社会—经济因素主导的,那么这个判断本身是要用更基础的判断来支持的,且不得不陷入反身性困境。在一种演化论的视角下,基础主义的判断只能是暂时的、可修改的。

虽然威伯尔认识到基础主义的问题,他用部分内生化的观点来避免陷入基础主义,即认为科学发展虽然受到外部经济影响,但科学内部仍然自主发展的。

威伯尔反对经济建构论,认为经济建构论会导致科学丧失自主性,使科学知识丧失客观性,然而他并没有明确为科学经济学划定分析界限。

为了保留科学的自主性与客观性,他提出将科学分为初级科学与次级科学,并认为在初级科学中存在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正是一样一个过程保证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在经济学方法上,威伯尔主要运用了新、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他模仿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科斯,科斯曾追问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并以此发现交易费用的重要性。

威伯尔追问科学为什么会存在?并同样用交易费用概念来解释科学制度和组织存在的重要性。如同企业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一样,科学也能够降低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并且,如同新制度经济学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56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