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论》这一巨著里,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是不公平的。
在剩余价值论中,劳动者会有自己的价值,利用劳动生产时,劳动者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时间安排。
一、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不同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理论
1.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
马克思把批判的思想带入到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研究中去。
而生产商品会有一定的劳动时间需求,那么每个人在完成这个一定的劳动时间需求后,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剩余不同的时间,剩余的时间不一样,创造出的收益也会不一样。
这里创造的价值是高于其本身所得到的工资,而这些超过本身的工资便可以当做剩余价值。
显而易见这些是劳动者得不到的,并且在无形中会从劳动者手中流失,流失的最终方向便在于非劳动者。
非劳动者会根据自己拥有的各个要素进行分配,那么如何进行分配呢?
就需要根据这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多少,在一系列分配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是需要观察的重点,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无非是对生产者的剥削。
因为资本家或者土地所有者总会对劳动者进行剥削,他们在手中握有资本和地租,这都是从劳动力的价值中剥离出来的。
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生产资料本应该用于社会的生产,但是变为资本积累的途径,资本也会实现自我增值,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获得资本增值带来的收益,对劳动者的工资进行限定,并且这个限定是在能够创造资本积累的基础之上的。
于是在现实中,劳动者的工资只是资本家愿意给予的,而不是真实的。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对产品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异化,也就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而言是相对立的,生产量越多往往自身就越贫穷。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是生产活动的基础,而这个积累并不是由非劳动者创造的。
是由劳动者以自己为交换而创造出来的,如果资本家获得的积累越多。
说明劳动者的奉献程度也越多,产品被资本家占有的也越多,那么这无疑是对劳动者更加不公平。
劳动者自身需要生存而交换自己的劳动换取维持生活的物质回报。
但通常情况下,劳动者的奉献程度越高,劳动者的创富能力越强,对自身的生活越不利,劳动者被贴上低廉的标签,而这是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的情况。
随着资本的的不断强大,这种情况越发严重,劳动者的反抗力量薄弱,想要反抗却迫于现实,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将遥遥无期。
2.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关系并没有具体论述,基于对生产关系的考量进行推理分析。
认为在社会主义中,非资本家能够有一定的政治权利,通过掌控权力获取资源。
而这些非资本家的存在是为了把社会资源平等分配给全部的社会部门,这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的性质。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并没有多余的其他性质的生产资料,人们本身所具有的劳动是唯一能带来的利益的途径。
那么社会上的生产资料就是公共所有,由此失去了阶级性质。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共所有不是一个小集团内。
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中存在的现象,那么人们的行动也会逐渐具有社会化,这就形成只按照劳动量的多少来进行分配。
而此时的分配显然是人们所期望的、给予支持的。
因为此时各个阶级的生存者都被视为在同一地位,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级的说法。
并且在劳动产品中,每个人得到产品的机会也是相对均等的,根据自己实际劳动时间来决定,确保了人人都有可以参与到劳动中去的权利,从而获得与劳动等量的分配。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分配确实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公平,但依然存在先天的因素,导致在起跑线上就不一样。
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并且在劳动的开始阶段,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里的差异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人的技能水平根本不可能达成一致。
而以劳动量来分配显然是对这种现象的掩饰造成社会公平的现象。
可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这依然是一种能发挥其优势的分配方式。
(二)产权理论中所有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产权是一个广泛的权利,包含多种权利,是一个抽象的权利体系的涵义。
产权在所有制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收入分配功能,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产权。
产权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受到学者的探讨,一般而言产权是所有制的微观体现。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制通常是直接体现企业的性质中,而企业就需要通过一个媒介来体现这种自身带有的不同的性质。
所以产权是至关重要的,因所有制的不同,那么对应的产权性质也将会不同,在社会中优化资源的能力也会出现差异,反应出最真实的所有制状况。
在资本主义社会,将拥有私有产权,显然权利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必然会导致收入不平衡的存在。
因为私有产权的诞生会增加掌握权利的人的利益,而其他人只能等待被分配,并且这些分配又是私有产权的进一步占有后才出现的分配。
在这种状况下,是完全符合常理的,因为在资本家看来,他们购买了劳动产品。
并且能够使用劳动产品,这些都是值得自己拥有的,是本身拥有的生产资料的内部组织形式。
但是从价值形成中可以发现公有产权更有利于创造价值,那么在公有产权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收益就是其所付出劳动应该分配到的相对应的份额。
劳动产品具有公有权,此时的分配具有平等的性质,整个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