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不断的刷新华仔对于广大网民消费能力的认知,据了解开场2分6秒,成交额破百亿;开场26分3秒,破亿;开场1小时47分,破千亿!这些庞大的数字都是广大无名网友的消费成就。
自年,某猫第一次在双十一举办购物狂欢节,不知不觉以购物为名的“双十一”已经走过了十年,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全民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持续。
双十一已逐渐落下帷幕,据了解某猫全天成交额达到亿元,目测有不少小伙本们即将开启吃土模式,听说双十一过后的这几天,有不少小伙伴后悔了,抢着要退货,于是微博就出现了一则热搜:淘宝退款崩。有人开玩笑说:难道是睡了一觉理智重新占领大脑的高地了?也有人说:昨晚忙着血拼,今晚忙着退货。当大家顶着黑眼圈熬夜买买买,各种凑单用优惠券,以为自己是省钱小能手,殊不知已经中了商家的某些套路。商家为了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究竟会采用那些营销手段额,这些营销手段又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原理呢?下面就让华仔为大家总结一下双十一常见的“营销套路”,看清这些“套路”,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01
打折错觉
有不少华粉向我吐槽,双十一前放入购物车的商品到了双十一,价格咋变了?于是有人在这个双十一做了一个实验,在两大电商品牌中分别选取了不同类别的50件商品加入购物者,观察它们距离双十一还有一周的价格和11月10日的价格,据调查发现:一家平台50件商品中有17件价格上涨,2件显示下架,另一家5件商品中有11件价格上涨,3件下架,也就是说在你没有留意价格的时候,在你等待付款的这段时间,价格就已经变了。双十一买东西都是加在购物车,一键付款,如果购物车中买的物品多,有几件商品涨价可能就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所以华粉们以后在遇到大型促销活动的时候,一定不盲目冲动,理性考量。
02
第二杯半价原理
很多卖饮品的商家经常会搞第二杯半价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会觉得是优惠,但其实不然,对于只打算买一杯饮品的顾客来说,“第二杯半价”可能不会影响他的购买行为;对于本来就打算买两杯饮品的顾客,相当于获得了七五折优惠;对于可买可不买第二杯的顾客来说,可能为了获得优惠买第二杯,或身边的朋友买第二杯。于是,商家既用折扣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实现了促销,也没有给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折扣,这种营销策略比简单的打折更能增加利润。
这种不断刺激消费者付出剩余价值的行为,就是经济学中常讲的“价格歧视”原理。商家在面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时,会要较高的价格,以少量高价获利;在面对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时,则要低价,以实现薄利多销。
03
长尾理论
大家都知道商业规制中大部分的利润可能只是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热门商品,而那百分之八十的尾部货品可能是不赚钱的,但其实正是这些尾货才是盈利的关键,如果尾货卖得好,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创造更大的利润。而如今双十一更像是一个积压库存商品的大卖场,将一部分尾货商品进行二次包装营销,在双十一这一天进行打折甩卖或者是满减凑单,只要收回成本就可以保证商家的利润,要知道这些尾部商品在平时可是打折都没人买的。
华仔在此提醒大家,双十一盲目下单是不可取的做法,要多方面了解产品信息,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纠纷,重要的购物记录和电子凭证一定要保存好。理性消费,不剁手!
以上部分内容源自网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如有侵犯请联系本号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文字:华仔
排版编辑设计:华仔
*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