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图你认识几个?
有朋友问我,经济学为什么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经济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说经济学说的到底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呢?
这个问题真是说起来话长啊,不如就长话短说。
经济学的问题由来已久,毕竟要活着就要吃饭穿衣,这就避免不了财富从哪里来和财富如何分配等问题,古往今来很多有思想的人都思考过这些问题。尽管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想法,但是还没有升华到“集大成者”的身份。
岁月就在原始采集、农耕劳作、手工业萌芽、贸易往来、资产阶级而发展中慢慢流逝,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演变和知识的积累。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叫亚当斯密的哲学家首先成为“集大成者”,据说他几乎集成了前人全部的思考,并经过各种抄袭和创作,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在这本书中,斯密为后人奠定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高歌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的神奇力量,呼吁政府要做“守夜人”“看门狗”,只要保证国家安全、私人产权和契约执行即可,其余的什么都不要管了,这叫做“自由放任”。
斯密之后年的时间里,天才经济学家出现不少,在市场机制的阳光大道上埋头精耕细作,都没有摆脱斯密给他们在地上画的圈圈。他们这群人及其思想叫做“古典经济学”。
直到19世纪70年代,边际三杰驾着五彩祥云从欧洲冲进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阵营,将独门炸弹扔进了经济学的阵营,炸死了古典经济学家们深信却一直糊涂的劳动价值论,树起边际效用决定价格的大旗,并把古典经济学轨道从总量经济研究扳到了个体行为研究的道路上来,这叫“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期间,一位伟大的剑桥经济学家再次成为“集大成者”,他就是马歇尔。他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家和边际革命的成果,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马歇尔再次创造了自己的攀岩工具,这包括需求函数、函数连续性、弹性、均衡分析等(都是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味道吧)。
通过数学化、形式化过去那些仅仅用文字表达的深邃思想,马歇尔为经济学架上了飞翔的翅膀,穿过五湖四海,传播到所有能看懂英语的地方,包括中华民国的大地。以边际革命为开端,以马歇尔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马首,以其追随者为阵营,这叫做“新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有个学生叫凯恩斯,本号介绍了很多凯恩斯的光辉事迹,这里不累述。年的经济大萧条给世界来了当头一棒,全世界都在自由主义的火车上晕头转向,凯恩斯直接撬了轨道,终结了自由主义的道路,将大家情愿不情愿地赶到了干预主义的火车上来。
自年《通论》出版到二战结束,凯恩斯干预主义堪称复兴号高铁,迅速碾压了全世界的各种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果是,自由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掀起了干预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我是唱着打出来这几行字的,你呢,会唱吗?暴露年龄的歌曲)。
至此,经济学一直还在叫经济学。
字虽然丑,内心是美滴
为什么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呢?
这要感谢“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麻省理工的经济学教授萨缪尔森。二战后,应学校邀请写一本足以不让学生上课睡觉的教材,于是,《经济学(上、下册)》在年横空出世了(此后再版18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牛X,如果不是因为年去世,估计一定会继续再版。就好像我们的教材,高鸿业老师已经去世了,还继续以主编身份再版中)。
上册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讨论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到消费者个体和生产者个体决策,取名为《微观经济学》;下册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国民收入的决定,涉及到经济总量的决定,取名为《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把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揉在一个派里,不再是纯粹的苹果派或者橘子派,而是折中了两种味道的产品,所以被学术界称其极其追随者为“新古典综合派”。从年至今,大学经济学教材沿用的都是新古典综合的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很多经济学家困惑于这个体系,微观经济学中看不到整体,宏观经济学中看不到个体。可是,中国十几亿人所表现出来的总量,难道不是一个个个体创造出来的吗?每个个体的行为决策,难道不会成为大江水流中的一个个小漩涡、小暗流吗?如果大江中有无数小漩涡、小暗流在涌动,按照数学中无数矢量共同求和的原则,那么大江的所有流动方向和速度,一定是无数小漩涡和小暗流的共同作用结果,个体必然是导致总体变化的决定者。
凯恩斯忘记了个体,我们不能忘记,经济学家们重新将个体决策融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走上了微观宏观融为一体的道路,这就是今天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高举干预主义大旗的新凯恩斯经济学……
当然,我们的教材还是新古典综合,微观宏观一体化的教材尚未诞生。
未来,期待你的努力!
扩展阅读:
罗斯巴德:亚当斯密的神话
休谟和斯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西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日落西方,唯我不败
资本主义大神凯恩斯炮轰共产主义大神马克思
赞赏
长按怎样可以治白癜风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kb/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