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视角看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联系
历史根源
只要存在市场,就会存在非理性投资者。历史上知名的非理性投资案例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早期现代社会”(或称为“重商主义时期”)。一位名叫康拉德·桂士勒(ConradGuestner)的男子把郁金香球茎从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引入了荷兰境内。美丽的郁金香引发了大众抢购,一度成为荷兰精英阶层消费品位和身份的象征。初期的购买者大多出于对郁金香的喜爱,但投机者很快加入了这场争抢,欲从中牟利。随着交易活动不断升级,郁金香球茎的交易最终出现在当地的证券交易所中。
对郁金香的痴迷逐渐蔓延至荷兰的中产阶级群体。基于对郁金香价
格会持续上涨的预期,他们为买入郁金香不惜出售拥有的一切,包括房屋、牲畜和其他必需品。在“郁金香狂热”的高峰期,一只球茎的售价大约相当于几吨谷物、一件大型家具、一群牛或一群种猪的价格。消费者普遍认为,郁金香与那些不可或缺的昂贵耐用品价值相当。截至年,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莱姆和欧洲其他地区的证券交易所陆续开设了郁金香球茎的交易市场。随着郁金香球茎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品,交易所聘请了专门的公证人来记录交易,并设立公共法律法规监督其交易活动。然而,就在年年底,第一批投机者开始抛售囤积的郁金香球茎。郁金香价格先缓慢下跌,然后开始跳水,一个月内就下跌了90%。许多投资者的郁金香合约由于被迫违约而产生巨额亏损。年和年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事件或经济泡沫。
然而,直到18世纪中期,随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人们才开始探讨经济决策制定中的人性特征,这为后来的微观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基础。此时,效用这个概念被引入,来衡量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古典经济学派赋予经济效用更广泛的含义,他们将效用与人类心理学甚至道德联系起来,而在之后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效用则主要作为一种基本的供需法则而存在。
很多人认为,亚当·斯密(AdamSmith)(见图2.1)是因年出版的《国富论》(WealthofNations)而闻名,其实亚当·斯密最重要的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kb/2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