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中的医学人文学
医学人文学科体制化的历史脉络
《周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北齐书·文苑传序》曰:“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西方的“人文”概念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和尊重人。医学人文(MedicalHumanities)是一门运用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那些与每一个人相关的医疗卫生健康问题、现象、价值和本质进行审视、理解和诠释的学问。
医学人文的理念和实践虽然历史悠久,但医学人文学科的构建与发展却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虽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中国唐代的孙思邈等医学大家的思想和行医实践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理念和价值,但医学人文的概念则是20世纪初才出现。年,威廉·奥斯勒率先提出了医学人文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学人文逐步进入欧美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开启了学科的建制化进程,成立专业学会、创办专业期刊、实施研究生培养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就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体系达成共识,开始了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医学人文综合”成为国家医师执业化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卫生健康领域中存在的哲学/伦理、政策法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正确分析和妥善解决。
一系列积极因素推动了医学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患者和社会公众逐渐意识到医者弘扬人文精神、践行人文医学实践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全球最知名的医学人文研究机构更能把医学人文学科推向前进。
评判医学人文学成熟度的标志
任何一个新兴学科都要经历一个从萌发、成长到成熟的艰辛历程,医学人文学科也不例外。当前,这个以“医学人文”为核心内容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相关学科关系等方面尚未在国内外学界达成一致意见。传统的学科设置造成医学人文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多为孤立、单向的。医学人文学科都分散在各母体学科末端,难形成合力。人们从中外冠以“医学人文学”的教材、专著所涵盖内容和理论体系的不一致性,就可窥见一斑。正因如此,很多专家学者明确指出“医学人文学”尚未形成一门显学。当前我国医学人文建设相对滞后的主因有:医学异化、资本介入、人文教育的缺乏。
当然,学者们的总体印象也不一定能够客观准确地描述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如果用“0”代表无,而“1”代表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完全确立的话,“医学人文学”的理论体系的完备程度也必然介于0和1之间,而具体偏重哪一侧,主要取决于它能否令人满意地回答下列问题。首先,它是否具备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对象?第二,它是否具备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概念网络?第三,它是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后,它是否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为此,笔者将分两部分对上述四个问题做简答和评判,以便为这个学科发展定位。
年上半年,国务院学位办开展了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笔者参与了在医学门类下设置“医学人文”一级学科的申报论证工作,也是医学人文一级学科论证报告和研究报告的两个主笔人之一。本文将分享医学人文学科内涵建设的一些阶段性认识,愿引发更多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