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解惑者。
每一代人的观点与发声都不该被浪费,他们有着超然的头脑与胆识。这些知识分子、教育者,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稀缺的宝藏。
谈笑之间,体会人生况味。
何谓大学精神?百年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非为有大楼之谓也,而为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那么什么是“大师”呢?大师,指的是那些知识渊博、学术思想自成体系、能传道授业解惑又有所坚守的人。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们,就是那些有趣的大学教授们。
当下数字技术革新给传道授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往日严肃的学者们也乐于走下木制讲台,尝试坐在电脑前,或是打开手机里的抖音等软件,在更为开放自由的对话环境,与屏幕那头的学生们交流起来。
他们在谈笑之间,难掩知识与风趣的魅力。
他们属于一个集体,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形象标签。而这些教授也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吸引大家感受智慧的光芒。
最近,一则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延庆,对自己女儿无奈的抖音短视频走红网络,点赞量高达万。丁延庆自小便是神童般的存在,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然而,他的女儿却不是学霸,在辅导孩子功课的过程中,数十载所从事的专业不断受到挑战,丁教授痛心疾首,慢慢也习惯了女儿是普通人的设定:
“我老婆也是北大毕业,我们的智商低不了,我闺女和我们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这条短视频的走红,也许就是因为教授源于生活的感悟,道出了千万家长的中国式焦虑:那些横亘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子女注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固化思想。
出生之时,无数人坚信自己的孩子会有龙凤之姿,但随着时间的慢移,也逐渐接受了现实与期许间的差距。
在丁教授的短视频中,家长们同样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并用他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一个事实:父母登峰造极,孩子可能平淡无奇;父母普通寻常,孩子也可天资聪慧。这种来自权威的感同身受,让大家心中的焦虑得到了真正的慰藉。
在抖音上,丁延庆教授常常会分享教育孩子的宝典,即便是讲述了自家女儿穿别人旧衣服的小故事,也会引起众人感慨万千:
“不论谁人之女,都要有着一份坚守。”“物质简朴,精神富足,多么难得。”……
在镜头前,虽然可能间隔千万里,但教授却用一份“真”换得了无数的认同。心怀大爱,用生活的阅历讲述着专业知识,带给这世界以盼望。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与丁延庆喜欢分享育儿的细枝末节不同,同为北京大学教授的陈平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