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把握经济学的直觉,帮你看透很多生活现象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在进入今天的正式话题之前,小北想考大家一道常识题,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具体是哪几个?

或许有人要说,不就是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六个嘛。

诺贝尔的遗嘱

但其实,诺贝尔在遗嘱中只设立了前五个奖项,经济学奖并不在其列。

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周年时,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而增设了经济学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之所以如此独树一帜、成为唯一设有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学强调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并借助数学工具构建了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

不过,也正是因为强调经济理性,或者说是因为过度强调经济理性,经济学往往会给出一些冷冰冰的、基于逻辑铁律而“不问道德”的真知灼见。

换一个角度看,这也就导致经济学家为自己构建了很高的进入壁垒,而使经济学成为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自嗨”科学。

而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对于经济学的敬而远之也并非本身所愿。在愈发市场化的世界中,我们较之以往更为迫切地需要经济学的知识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与生活。

比如,如果我们很好地理解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原理,我们就能够理解由此延伸开来的众多社会现象。诸如“条件好的总是剩到最后”、“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这类的“劣胜优汰”的场景就是这一原理的翻版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愿意排长队等一家饭店的餐位而不愿意踏入旁边空闲店铺,我们宁愿为了一个专家号抢破头也不愿意去刚出茅庐的医师处就诊,我们总是习惯性跟随大流行动……

这些都能够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来解释。如果我们理解了“马太效应”,或许就会在日常的随波逐流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冷静和克制。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看到背后的本质,而这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学术和理论水平,而是凡事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跳脱出来想想。

1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

天下依然没有免费的午餐!

十多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阐释了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进程是如何抹平各种不平等的。

现在的世界,有些地方的确更“平”了,但更多地方依然存在“不平”。互联网消除了空间距离,让地球变成一个村,甚至塌陷成一个点,让集聚的力量空前强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强者恒强,强者愈强”,逐渐成为主导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互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从构词上可以释义为“网间网”。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不同的人组成不同的子网,所有的子网又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这个众网之网(“众王之王”)。

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消费等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没有互联网,我们会感到魂不守舍、无所适从。每个人像是一滴水,互联网则瀚若海洋,不管喜欢与否,涓滴成流,百川归海,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其基础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而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立即可以推演出网络外部性:人们加入一个网络的私人收益与已经加入这个网络的人数正相关,而且人们加入这个网络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结果会产生极大影响。网络外部性很强的领域,竞争基本上都会变成“你死我活,赢者通吃”的决斗。

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获益,谁付费。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网络外部性很强的地方,这个传统智慧似乎被颠覆了,取而代之的是双边市场下的“谷歌盈利模式”。

为了阐释其中的道理,我们做个简单化的处理,在此仅考虑谷歌的搜索功能。若将谷歌搜索引擎理解为双边市场中的一个“平台”,则平台的一端(左端)连着无数的网络用户,而平台的另一端(右端)连着许许多多的广告商,他们在谷歌的搜索平台上向网络用户投放广告,同时向谷歌公司支付相应的广告费用。

谷歌搜索具有如下运行特征:当人们进行搜索时,页面左端会显示搜索结果,而页面右端则会呈现一些与高尔夫相关的公司或者产品。

谷歌搜索区分左端和右端的这种安排兼顾了网络用户与广告商的利益。从技术层面上讲,搜索引擎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它能否基于人们输入的关键词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

大多数网络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搜索引擎的目的是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相关内容,而不是购买产品,故将广告信息进行区分展示是符合用户基本需求的。

但是,给定网络用户成千上万,即便只有少数用户希望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产品,或者在搜索关键词时看到相关产品就有可能成为“冲动消费者”,这些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尽管人们通常将广告理解为“广而告之”,但正如计算机领域里所展示的,该词的本义是“导流”。故从广告商的角度看,广告的效率,即广告在多大程度上能促成和提高市场交易的关键在于广告投放是否具有精准性,即广告商的产品是否投放给了最有可能购买这些产品的潜在用户。按照这个逻辑,搜索引擎的威力就展现出来了。

谷歌盈利模式的精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向用户提供高质量且免费的搜索服务来吸引人们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多多益善。

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用户越多,到谷歌搜索平台上做广告对广告商就越具有吸引力,或者说,谷歌就可以向广告商收取更高的广告费。

简言之,平台的一端是旨在获客的亏损端,而平台的另一端则是旨在赚钱的盈利端;给定搜索质量足够高,谷歌在亏损端亏损的钱,都会在盈利端加倍地赚回来。

互联网时代的“时时处处有补贴”似乎颠覆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传统智慧。但实际上,“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仍是正确的——人们虽然可能在一时一地享用了免费午餐,但它并不是真的免费,而是有其他人买了单。

进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对某些“免费”或补贴感到疑惑不解,那是因为这些玩法超越了我们的视野。正如围棋中局部的受损甚至弃子,放在更大范围或者整个棋局来看却可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高明策略。

2

如果你觉得免费

那是你没看到它的商业模式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谁获益,谁付费”,是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则。

但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这个原理已经过时,因为免费乃至补贴随处可见。滴滴和快的打架,买菜平台多方打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正如卡尔·夏皮罗和哈尔·范里安在《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所阐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貌似颠覆传统。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依然成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是如此。免费的午餐并非真的是免费的,而是有人替你买了单。

阐释这个问题,最好的分析起点是交易、交易的外部性,以及交易外部性的“内部化”。我们以具体例子来代替让人头晕的逻辑证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24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