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作者 > 重磅第二届ldquo西政名师rd
当前位置: 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作者 > 重磅第二届ldquo西政名师rd
第二届“西政名师”评选投票开始啦
根据《西南政法大学“西政名师”奖评选办法》
第二届“西政名师”评审专家组依据参评基本条件
对候选人进行初步审查后
已确定出10位候选人名单。
本次评选
新增投票环节作为考评项目之一
投票时间:从即日起至年6月1日12点
每人限投一票
王煜宇老师教授(二级),博士生(后)导师。校学术(评价)委员会委员。首批“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霍英东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专咨委)委员、珠海市仲裁委员会委员。全国(重庆市)青联委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CCSEP访问教授,俄勒冈大学、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经济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推荐。
15年坚守一线,奉行“通法晓理、启智达真、明德至善”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中国梦、教育梦、法治梦”的家国情怀外化为法学教学科研十余年如一日的探索创新。率先将双语、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手段引入法学教育,建成《中国金融法》全英文网络课程平台。主持完成全国教育规划重点项目、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各1项。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主讲教师。主持承担市级双语示范、校级“中国法项目”等校级以上课程项目5门。主讲课程多次被学校作为公开观摩课,受到校内外高度评价。学生评教长年平均95分以上。年全英文教学作品“Whatisinstrument”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包括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译)著9部。科研成果获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关于中国农村金融法制化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被全国人大等认可采纳。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年获金平教育基金会首届西南政法大学教学贡献奖。
陈和平老师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级审计师、统计师评审委员委员,重庆市教委首届资助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市会计学特色专业负责人,重庆市交通会计学会副会长。
先后主编出版《税收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经法规》、《财经法规指南》等10部教材。出版《财务活动理论与管理》、《养老保险与政府监管》、《企业财务活动分析》专著3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五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重庆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赵树坤老师
自述:我来自黑龙江五常,相比使一个边陲小城在偌大中国声名鹊起的大米,我更喜欢家乡富有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的“五常”之名。23年前,我求学西南,历经本科硕士博士,并于年成了一名法学教师,也按部就班地获取了通常认为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准的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等名号。其实,任何符号化都有遮蔽性,任何太拿它们当回事都会害人害己。起初选择当老师,是稀里糊涂的,就像从教的过程中我常分享给学生们的,“人生中,许多时候当我们开始选择时,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在成长总是会在生活中展开,在反思与追问中,从学做好老师一步步开始,我通过课堂,也通过文字,认识法理学、进入法理学,同时将这些所得分享给学生们。我迄今出版个人专著3本,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南京社会科学》、《思想战线》、《求是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也主持、参加了不少项目、课题。不过说实在的,我还是更喜欢讲课,尤其是我看见讲台下的学生都在认真听时,就像打了鸡血,全不顾儿子每次告诫我“小点儿声”。所以,我判断我是爱老师这个职业的,因为爱,我才付出;因为爱,我才不保留;因为爱,虽然,这么多年来,仍克服不了上讲台前仍心跳加速的忐忑,我却不惭愧;因为爱,我才坚持。
金承光老师湖南洞口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律逻辑学学科点负责人、法律逻辑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市逻辑学会副会长。
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年1月,毕业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诉讼逻辑方向)。长期从事逻辑学(含法律逻辑、普通逻辑)、申论思维与写作、批判性思维训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善于借助多媒体课件、论坛、网站等新技术新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教学中,尤其注重将启蒙精神与理性态度融入课程教学中,不仅教给同学们逻辑方法和技术,更注重引导同学们学会养成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态度。
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法律逻辑学讲义(十讲)》,曾多次获学校及教育部奖励,主讲的《法律逻辑学》(共89集),已上线超星学术视频(超星慕课)。
发表有《民主、科学、法治与逻辑》等论文,著有《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合著)等专著,主编有《法律实用逻辑学》等教材。
李珮老师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
“看‘双师型’教授的专属标签”
她是全国新闻学院中少有的“双师型”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重庆分社副总编辑,从业18年,在对外报道、人权报道、政法报道等领域采写重大稿件,获奖40多项。
“跟着‘珮姨’学新闻”
年她华丽转身,三尺讲台上言传身教,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珮姨”。她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领衔专业主干核心课在线课程建设;她推进实践教学,联合清华大学设立“大篷车课堂”,走过了巴基斯坦、图瓦、奥地利等地;她创新教学方法,坚持12年带领学生进行校运会“全媒体直播”,今年的网络点击率超百万;她拓展教学改革,启动校企联合的“蓝鲸计划”,创新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的小船永不停驶”
她研究对外传播、网络舆情、新闻实务,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1部;主编新闻传播学系列丛书、教材、译著共48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8项;发表CSSCI论文10余篇;年获重庆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年被授予重庆市首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称号;年获重庆市教科文卫体系统巾帼标兵。
刘苓玲老师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专业博士,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系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劳动学会理事,重庆市劳动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为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成员。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在《经济评论》、《人口与经济》、《宏观经济管理》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年获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征文评选一等奖,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亲自颁发荣誉证书;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南政法大学“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担任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保险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除努力提高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外,还致力于在法学专业推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撰写教学大纲,编著教材《经济学原理》,印数超过1万册。从年起《经济学原理》被列为全校法学专业的通识限选课,为法学专业同学打开了一扇知识大门。其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被届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自发授予“金牌专家奖”。
侯国跃老师
教授,博导。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四川医事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建筑房地产法研究会理事。担任5家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担任4家法院、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担任重庆大学MBA商法主讲教授、重庆律师学院主讲教授、重庆两江新区律师专家法律服务团成员、重庆市“六五”普法学法用法讲师团成员。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4项,出版《中国侵权法立法建议稿及理由》等独著2部,《新中国民法典50年起草回顾与展望》等合著5部,以及《中国民法学》等合写教材8部。在《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近三年为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提供法律培训或讲座余场。作为主讲人之一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法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民法学》、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民法系列课程》等课程的建设。入选“年度重庆市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排行榜”、“年度全国最受欢迎百佳教授排行榜”(评师网)。年获得重庆市教育法制论文二等奖、首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三等奖,获评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实习优秀带队教师。年在西南政法大学“精彩一课”比赛中获奖。年所指导的本科学生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本人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重庆赛区先进个人。年获得“金平法学教育基金西南政法大学教学贡献奖”。
王怀勇老师
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马丁路德大学法学院授课教授,台湾东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校首届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兼任深圳前海法律研究院秘书长、企业法务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主要从事《经济法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双语教学资格,长期承担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6项;主研、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公司自治及其限度研究》等专著4部,参编教材4部。在《政法论坛》、《社会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法制日报》、《金融时报》等知名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
荣获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奖励。指导的学生参赛作品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唐力老师
祖籍:四川富顺;年1月14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现职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民事诉讼法学科负责人,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6年入选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年获重庆市教学名师称号,年获聘“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担任重庆市法检系统咨询专家,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双师同堂民事疑难案例分析、民事强制执行法等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推行案例教学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承担重庆市重大教学改革课题、法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教学示范区等多项教研教改课题。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主讲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民事诉讼诉讼法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主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民事诉讼法课程建设。获得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课题。年3月-5年3月日本广岛修道大学访问学者,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
曹兴权老师
法学博士,民商法学院商法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国际仲裁院保险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商法学的教学,坚持“享受过程、思维盛宴、挑战极限、感动你我”教学信条。极力推崇法律实践教育,努力践行“法律学习生活化、基本理论通俗化”的理念,引MBA案例进法学课堂,推行以“学生参与的全面性、教学开展的组织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基本要素的“实践教学课堂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与超星图书馆合作,全程讲授并制作截止到目前我校唯一的网络视频课程《商事法律思维》。
主持研究《商事法制实践对商事习惯的回应机制研究》、《公司制度变革的政治约束》等6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参与《改革成果公平分享法律机制研究》(李昌麒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6)、参编的教材《保险法》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西南政法大学金平法学教育基金教学贡献奖()。
谁是你心目中的西政名师?
快来为你心仪的老师投上一票吧
投票方法:戳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zz/2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