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疫情下,钟兆民重仓进场方法论投资实战的1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yyjs
来源:红刊财经作者:李壮精彩观点摘录:△知道投资原理,找到榜样,是个人、组织或者团队进步的重要前提。△人性包括感性和理性,投资是反人性中感性的一面。△我把资产管理人比喻成医生看病,要把病看好,同时最好兼顾病人的感受。我们追求绝对回报,同时也得兼顾投资人的感受,减少一些波动。△投资是术与道的结合。从术的角度,《股市真规则》这本书值得反复读;假如上到道的高度的话,我觉得要看《穷查理宝典》△我们的团队有句“原创”的话:投资人整体期盼牛市,内心深处是有一点不劳而获的想法。△我觉得投资人天天关心宏观问题,对投资有帮助但有时候很危险。△虽然中国GDP增速变慢了,我仍然看到三个大机会。早在疫情暴发之前的年12月19日,钟兆民先生就在《红周刊》编辑部做了这期节目,今天才和读者们正式见面。其间,疫情黑天鹅重创A股和全球主要市场,钟兆民管理的基金采取了积极的进攻策略,这个策略是他投资思想的又一次实践。具体收效如何,我们将在时间的长河里保持观察。本期,《红周刊》对话钟兆民,讨论《投资实战中的10大关键问题》。期待这期节目能让投资者们有收获。问题1:股票是买还是卖?提要:这个问题是投资的“世纪之问”。(我们)先说基本结论,哪一个投资人不问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投资人就走向成功的道路了。◣主持人:我们今天主要是围绕投资实战的问题,投资实战10大关键问题来进行一个探讨和交流。第一个问题,这也是世界上(被)问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投资界的“世纪问题”:现在股票到底要怎么办?“怎么办”的问题,您是怎么思考的?◣钟兆民:从业20多年了,同行聚会和投资者见面,问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办”这个问题是投资的“世纪之问”。先说基本结论,哪一个投资人不问这个问题了,就走向成功的道路了。但大部分投资人真的不知道,甚至很多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都不知道自己公司值多少钱。理论上一个公司值多少钱取决于你的内在价值的判断。你真知道值多少钱了,大盘短期的涨跌根本不影响一个好企业的长期价值。所以天天问行情,其实短期行情是随机的,猜不到的,长期我们当然对中国的前景是看好的。所以这个问题理论上是无解的。短期是随机的,长期是可分析的。问题2:怎么在大白马上赚钱?提要:不要天天想着抓“黑马”,投资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在白马上赚钱。因为白马就摆在那里,即便你以合理价格买入,并记住“耐心是投资的美德”这句话,伴随时间的推移,你一定能赚到钱的。◣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就是钱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投资者根本就赚不到钱?不仅仅是大多数投资者赚不到钱,在大白马上他也赚不到钱?这两个问题您是怎么来分析的。◣钟兆民:我从业20多年,投资有一点像我们中学数学,老师教你“二元一次方程”,你懂原理了,但马上考你50个应用题,你不见得能答满分。假如你去不断的练习、刷题,做了很多练习(家庭作业),再回来考,就会提高了。所以大部分投资人,我接触过很多投资人,加起来五万、十万投资人,他怎么赚钱的,到底赚什么钱,要想明白。做量化有量化的原理,做价值投资的有价值投资原理。假如企业利润不增长,你买得足够便宜,它分红给你,作为股东也是能赚到钱的。假如是买成长型的股票,你买的估值略高一点,因为它利润在增长,价值迟早会反应(到)价格。真正做价值投资的,我奉劝投资人,一定一定要理解“现金流折现”价值投资的这个根本的原理。然后你再去不同行业里应用,比如在消费品行业应用,在医药行业应用,在化工行业应用。原理不懂(的话),你是糊里糊涂赚的钱,也会糊里糊涂地亏掉。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对一般投资人,甚至大部分投资者,先要在白马上赚到钱。因为谁都想(抓)黑马,但是白马是摆在那里的,信息很透明,治理很规范,这样的股票你赚不到钱,甚至赚不到大钱的话,你一定是在方法和逻辑上要去完善的。比如说你合理的价格买白马,(收益)肯定没来得那么快,但你持股时间足够长,这个公司一直在发展。比如说公司治理结构很好,战略很好,经营管理层很努力,利润还在增长,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是能赚到钱的。所以虽然说“耐心是投资的美德”,实际上耐心的后面,你要彻底理解这个(投资)原理。我们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年轻的妈妈怀孕以后,为什么耐心等十个月才生小孩呢?这是生理规律。她为什么不急功近利让小孩早一点出生呢?也不想小孩晚点出生呢?短期是随机的,长期是有规律的,一定要理解投资的规律,那么你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是在增长了。问题3:现金流折现是咋回事?提要:现金流折现原理理解起来不难,本质上是追求模糊的正确。同样的原理,应用在不同的市场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结果。要在自己熟悉的市场,使用这个方法。◣主持人:这也涉及到我们第三个核心问题,现金流折现这个问题。◣钟兆民:比如说我和你有一个餐厅,(假设准备在)经营5年以后把它卖掉,这五年每年分得的利润,先不考虑税收问题,每年赚的利润分给我们,今年的利润是今年的利润,明年的利润(算在今天的话)就要除以折现率。因为同样万,我存银行都有一个利息,明年的利润除以一个风险收益率,比如(使用)长期国债利率,当作参考指标。我买长期国债至少有几个点的收益嘛。(假设我们计划)5年后把这个餐厅卖掉,比如(预计能)卖0万,(那么这个餐厅在今天值多少钱?)把(每年利润和预计卖出价格)都折现回来(到现在)加总。(1+折现率的五次方)这个方法非常简单,而且是通用的,全球通用的一个算(企业)价值的原理。原理很简单,难在哪里呢?因为企业未来的增长是有很多影响因素的,比如中美贸易摩擦了,外部经济有变化了,国家宏观经济有变化了,企业面对内部变化和外部的变化等,未来增长的确定性你越了解就越接近一个模糊的正确。折现率就取决于你认为这个公司,假如认为风险大折现率就(高一些),折现率就是现金流的风险函数。所以这个原理是全球通用的,关键在应用。比如安东尼·波顿(AnthonyBolton),号称“欧洲的巴菲特之一”来香港做投资,为什么做不好呢?因为他对(香港)的经济他不了解。价值投资的原理他肯定是懂,但这个市场不懂。所以说,我们在本土市场做投资有我们的优势,就是比较熟悉。◣主持人:但这个折现率的问题,比如您刚才说道,如果我们用未来5年的国债收益率做对比(参照),但我们的国债收益率也是变动的,5年期国债在调低,那么我们的风险函数或者说那个r(折现率)是不是也自动下调一些?◣钟兆民:对,折现率和利率是挂钩的,这个公式里主要三个参数变化比较大,就是(公司)近几年的增长,假设未来永续地增长,这两个都在分母上面,分子下面是折现率。折现率低一点也能接受。◣主持人:您对传统的龙头(如有历史、已经存在20年了)和上市刚过解禁期的不同公司,是怎么评估的?◣钟兆民:我觉得这样的(分析)教科书上比较多,我建议大家百度一下,能百度到。我们就不要纠缠公式了,它难不是难在原理,是难在应用。类似一把枪,我们没打过枪的射击就不准,如果我们天天练射击准确率就很高。所以对这个行业很了解,使用的参数就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况。◣主持人:先走进去,了解行业,了解企业。◣钟兆民:对,边做边优化。难在应用,不是难在原理。问题4:理性从哪里来?提要:着急发财符合人性,但不符合科学规律。芒格说,两个字总结投资最重要的事是“理性”。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后,再把巴菲特和芒格作为追求的榜样,努力做到“学习别人,做回自己”。◣主持人:第四个问题,刚才您说一定要有耐心,时间函数对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忍耐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培养自己对于时间的把握,培养忍耐力?◣钟兆民:《红周刊》采访过芒格,芒格先生认为“投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理性”。耐心也好,着急也好,都是没有真理解规律。当然投资也是考验人性的。年轻的时候就着急发财,比较爱冲动,所以芒格说他一般不愿意见40岁以下的投资人。但是我也见过年轻的,很理性的(投资者)。也有年纪大的,很冲动的(投资者)。这和人先天的性格遗传有关系。所以假如真知道一个企业的价值需要时间来打磨的。哪怕现在市值大的中国公司,如阿里、腾讯都是很多年历练出来。阿里现在的董事长张勇说,公司的战略是打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创始人就设计完成的,是边做边优化的。战略是边做边优化,产品、研发、销售包括销售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时间来优化的。所以当这个企业在各方面不断的优化的时候,它就越来越值钱。所以,时间可以说是是投资里面最重要的函数之一。但是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平均寿命才70多岁,所以着急发财是符合人性的,但不符合科学规律,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假如我们都能活一万年,我想谁都不着急了。◣主持人:是,每年5个点就够了。您进入资本市场已经26年,您是在40岁以后对时间的理解变得深刻了,还是之前对时间函数已经有认识了呢?◣钟兆民:资本市场也好,包括之前做期货,我们叫丛林原则,竞争很激烈。现在中国有1亿股民,外资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我们也能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买香港的股票了。短期看上去是全球竞争了,因为香港市场是全球开放的,非常非常惨烈。我个人或团队能在资本市场活下来,而且做的收益还可以,和我们的一个指导原则有关系。原则是什么?就是每个人最缺的是时间,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跳过师父找“师爷”,我们当时做期货的时候找到了华尔街最优秀的投资人斯坦利·克罗(StanleyKroll),我在平安做资产管理三年的经历,平安证券因为管一部分集团的保险公司的钱(保费),保费有规模大、时间长的特点,自然想到全世界这一块做得最好的是巴菲特,年我就通过买他(伯克希尔)股票,到领事馆领签证去参加(巴菲特)股东会。然后一次、两次、三次(的参加)。后来它(巴菲特股东会)网上直播了,从学习来说,就不需要亲自到奥马哈了。就是说,知道原理,找到榜样,是对个人、对组织或者团队进步是很重要的。◣主持人:巴菲特先生也算是您的导师。◣钟兆民:肯定是我的偶像、榜样,但投资不能照搬。我们学他的时候,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我们在中国,我本人不是巴菲特,所以要“学习别人,做回自己”。问题5:怎么不高估自己?提要:人过了50岁,对自己的认识会慢慢接近客观。但必须承认,你不可能对所有领域都懂,因此在承认自己无知的同时,要不断学习,靠正确的逻辑、道路和团队,来成就事业。◣主持人:第五个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对未来的预估和估值的判断,可能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其实是普遍现象,您会高估自己吗?◣钟兆民:我估计越年轻高估得越多,人过了50岁了,对自己可能慢慢接近客观,但也有高估的时候。◣主持人:因为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可能和一个人的年龄有很多的关系,比如他很年轻,对于风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66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