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邓向荣等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新进展


作者:邓向荣、汪小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曹红,天津商业大学

来源:《经济学动态》年第1期

摘要:传统的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在解释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方面经常遭遇困境。非连续性技术创新作为技术演进过程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全球化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在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技术封锁、跨越式发展及国家间竞争等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越发明显,并深刻影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制定。本文在梳理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概念界定与表现形式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该理论的演进脉络与主要研究内容,并对其实际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非连续性技术创新、技术变轨、技术范式变迁、创新距离理论、技术跨越

一、引言

非连续性技术创新(DTI)理论是相对连续性创新(CTI)理论提出的,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技术发展史,用于阐述技术及投资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经济增长周期波动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属于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课题,所以熊彼特的非连续性创新思想在当时并未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索洛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长波现象及原因的广泛讨论。学者们发现,18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确存在长波周期。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自年以来逐渐加快,并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峰值,之后一直在减速。此后大量学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原因做了深入而系统的讨论,早期熊彼特有关技术创新影响投资活动的论述重新被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53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