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财货稀缺性和非稀缺性


作者:JffryA.TuckrandStphanKinslla

译者:禅心云起

来源:经济与自由原理

本文共计字数,阅读约需要17-21分钟。

每个认真对待思想的人,现在不得不面对“知识产权”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数字媒体的降临,以及政府对据称侵犯知识产权者的战争。伴随着史无前例的知识广泛分享,情况一度大有希望;但面临政府强迫每位互联网服务商代行不公正的法律——硬逼发展中国家接受苛刻的西方知识产权法,形势又格外严峻。[1]

然而这个争论所涉及到的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围绕这个主题的讨论也进一步澄清了其他问题,如财货和财产的特征,经济生活中非稀缺财货的存在和中心地位,知识在社会演化中的作用,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知识产权是如此炙手可热的主题:它导致我们重新审视被误以为理所当然的那些关于财产、所有权、竞争及其他领域的问题。[2]以下是对今年夏天我们反复探讨的一些基本观点的总结。

稀缺性和稀缺财货

“为什么有形财货是财产?”这是斯蒂芬·金塞拉《反对知识产权》的核心问题。财产的理由乃是:

在这些财货上可以存在多个行动者的冲突。在一种资源上的冲突可能性导致了它的稀缺性,由此产生了控制其使用的伦理规则之必要性。因此,财产权的基本社会功能及伦理功能是阻止稀缺资源上的人际冲突。

对此可引述霍普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理论》,这本书中霍普的描述特别清晰:“只是因为存在稀缺性,才产生创制道德法则的问题;在财货超级富余的情况下(‘自由’财货),对财货的利用没有冲突的可能性,协作行动也就不必要。”[3]霍普这个洞见的逻辑源于罗斯巴德,而“自由财货”这个词来自米塞斯。

霍普写道:

要形成财产的概念,财货必须是稀缺的,这样方能产生财货利用上的冲突。财产权利的功能,正是通过赋予排他性的所有权,避免对稀缺资源利用的可能冲突。财产因此是一种规范概念:这个概念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相互约束的行为规则(规范),使避免冲突的交往具有可能性。[4]

霍普解释道,即使处在伊甸园,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意味着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都能获得,财产权仍有存在的必要性。这是因为人的身体本身是稀缺的:关于谁能使用它以及怎样利用它的那些选择,必然排除其他的选择。谁都无法同时吃苹果、抽烟、爬树以及盖房子。同样,正如霍普所特别指出的:

因为身体和时间的稀缺性,即使在伊甸园当中,也不得不建立财产规则。若无财产规则,并且假设目前多一人存在,他们的活动范围重叠,在这些人当中没有预先的利益和谐与协调,则在对自己身体使用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例如,我也许想用我的身体去饮一杯茶,而别人也许想要和它展开一段恋情,这就阻止了我用这个身体手段喝茶,也减少了我用这个身体手段实现自身目标的时间。为避免这个可能冲突,就必须制定排他性的所有权规则。实际上,只要有行动,就有必要建立财产规范。[5]

一个人对稀缺身体的财产权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即使面对超级富余也是如此。霍普甚至说,身体是“稀缺财货的原型”。在这里,他支持杰斐逊的老师德斯蒂·德·特拉西伯爵:“财产权天然存在:因为每个人必定不可能不是他本人个性及才能的主人”。[6]

但要明白稀缺性这个词在用于这个讨论的意义上不意味着什么。某些东西价格为零但依然稀缺:泥饼、漂着苍蝇的汤、无法启动的电脑。只要没人需要这些东西,它们就不是经济财货。然而,它们在物理性质上仍然是稀缺的,因为,假如它们曾为人所需并因此成为财货,对它们的占有和使用就可能存在竞争。对它们就不得不进行分配,要么通过武力、要么通过财产权基础上的市场交换。

稀缺性既不必然指一件物品是否短缺或多余,也不必然指它们是否很少或是否很多。非稀缺财货可以有独一“主人”(我刚构思的一首诗,我可与你分享,而你不必从我这里夺走它),稀缺财货也可以有无数主人(尽管回形针到处都是,仍是经济物品)。

稀缺性也不必然仅仅指有形性,不必然指实际操作某物的能力,或者指通过感官认知某物的能力;空域和无线电波[7]是无形的稀缺财货,因此可将其作为财产持有并因此定价,而火则是可无限供应的有形财货之例。

相反,稀缺性这个词此处是指在一件限定物品占有上冲突的可能存在。它意味着,对于无法被同时拥有之物所存在的竞争性控制情况:我的所有权和控制排除你的控制。

复制和稀缺财货

与之对照的是存在非稀缺财货。关于它们的经典论证来自法兰克·菲特的《经济学原理》:

某些物品即使是如此不可或缺,但是,由于它们的充裕性,无法成为期望或选择的目标。这样的物品被称自由财货。经济学对这个词的用法表示没有价值。自由财货是那些超级富余的物品;亦即,数量多到不仅足够满足,而且完全满足那些依赖于它们达成的所有欲求。[8]

必定非稀缺财货的一个例子,是一件有需求之物,它可被无限复制,以致于我可以有一个,你也可以有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有一个。这种情况下,所有权上不存在竞争。正如霍普所说,在这些情况下,对它们的所有权及使用的管理规范毫无必要。

这种非稀缺状态也许适用于许多物品,但它总是适用于非限定之物,亦即,可被无限复制的财货,其额外复制品不替换前一次复制品,且从原财货复制而得的财货质量没有下降。

杰斐逊本人用以下永恒语句,清楚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财货:

假如大自然使某一样东西比所有其他东西更不易成为财产,那就是被称作思想的思考力之作用,只要一个人将某个思想仅保留给自身,就能独占它;但这个思想一经公开,就使它为每个人所占有,获得这个思想的人无法把它撵走。思想的特质也在于,不因为其他每个人拥有它的全部,某个人就对它少拥有一分。谁从我那里接受一个思想,其本人获得教益而无须减少我所受教益;就好比谁用我的灯芯点燃他的灯芯,获得亮光而无须遮挡我的亮光。各种思想应该在全世界从一人向另一人自由传播,使大家共同获得道德教益并改善境况,它仿佛是大自然特别充满爱心设计似的,大自然使它们,例如火,熊熊燃遍一切所在,而在任何一处都不削弱其强度,又比方空气,我们在其中呼吸、活动和生存,而空气不被禁锢或独享。因此,发明不能天然成为一种财产。[9]

以上观点不独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圣奥古斯丁也注意到话语的这种特殊财货性质。

我的话语穿透你们的感官,这样每位听者都拥有它们,却不妨碍别人获得……我不必担心向谁倾囊相授,其他人就会被剥夺。相反我希望人人享有一切;这样,不拒绝其他人的耳朵与心灵,你们取走一切,但把一切留给其他所有人。要不是因为个人的记性好坏,来倾听我话语的人都可通过各自方式将它全部取走。[10]

想象一下,如果将杰斐逊和奥古斯丁对思想的描述运用于限定物品。比方说,有人拥有一个魔法面包圈。他可以赠给友人一个面包圈,而另一个面包圈将在原地神奇出现,允许他同时保留面包圈。这个赠送面包圈之举动,会创造出一个完全相同的面包圈。邻近之人如法炮制,则可能世间人人都会拥有一份相同的面包圈——每份都同样美味。

魔法面包圈将会构成传统所称自由财货或我们现在所说的非稀缺财货——该物可被拥有至无穷无尽,可由无数人拥有,而不替换或贬损原物。对于自由财货或非稀缺财货不存在所有权上的冲突。

你可以说你对魔法面包圈拥有财产权,但由于任何人可以通过复制“取走”它,这种说法毫无意义。它无法在传统意义上拥有。我当然可以秘密保留我的魔法面包圈,不让任何人知道它。但这丝毫不改变它的魔法属性。它仍旧是一种可以被无限复制的财货。我保守秘密的能力源于我对——即我有能力控制——自己身体这个稀缺资源的财产权。

在这些情况下,面包圈作为自由财货的状态源于它的可复制性。假如它无法这样被复制,假如它的魔法消失,它将成为一件稀缺财货。一旦它成为公共的,在这个面包圈的所有权上将会产生竞争(假如我拥有它,你就无法拥有它)。

因此对于一切物品:假如对它的占有存在零和竞争,它就是稀缺的;假如在它的所有权上不需要竞争,并且复制和分享它的能力是无穷的,它就是非稀缺的。

这听起来怪吗?对于面包圈的确是。但如果某些东西真如魔法面包圈的例子?昨天我可以通过影印机复制信息,使用激光打印机打印任何数量的完美复制品;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数码方式复印及复制文件。假如所谓3D打印机推广情况会如何?它是利用“配方”装配种种实物的设备。一般而言,某个人可以见到他所喜欢的一个面包圈(或一辆汽车),寻获或创造它的蓝图或配方,使用他本人的3D打印机、能源或原材料打印一件复制品。

可以想象一下,知识产权警察阻止人们使用自己的3D打印机去制作有用的工具及财货,所依据的观点,是此举乃以某种方式“偷盗”仍旧在别人家中的财产。

无论如何,到目前为止,3D复印及打印技术仍处在襁褓期。而数字编码信息则非如此。例如,考虑一下存在你硬盘上的一份文件。它可被打包并且通过邮件发送。这份文件不会消失。这份文件的完美拷贝出现在他人的邮件当中。此人可以同样将这份文件(的拷贝)发送给另一人。这可以发生上万亿次而不损第一份文件的完整性。实际上,这份文件就像魔法面包圈,一件非稀缺财货。假如文件是位于服务器上,它可以被数以亿计的人访问,每个人都可以一样成为这份文件的主人,直至它无限倍增。

考虑一下这种非稀缺财货的力量。这份文件可以包含上个月全球所有金融交易的数据库。这些交易的记录将是非稀缺的。这份文件可以包含国家艺术馆里的所有画作的图像。这些图像将是非稀缺的。它可以包含上学期美国所有大学演讲的录像,一样是非稀缺的。

这一切既有可能性也有可行性。我们每天都在体验这一点。除非被特别编码成另一种形态,在万维网上的所有文件构成了自由财货。

我们似乎明显地,正在进入这样一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解释大量及愈来愈多非稀缺财货的存在,就这些财货有潜在可能被复制到无穷无尽的意义来说。这些财货脱离了配给所必须的严格限制。对于它们来说冲突乃不必要,因此传统财产权也不必要。

财货稀缺性和非稀缺性

有助于理解这一点的方法,就是将所有财货分类成限定的因此通常是稀缺之物,或非限定的因此是天然非稀缺之物。这种分类法在思想史上不时出现。[11]对于稀缺财货而言,财产权是必要的。这些稀缺财货才是行动的手段。而可被复制而无须替换原物的非稀缺财货,则不是行动的手段而是行动的指导。[12]谈论关于稀缺财货的某种“社会所有权”是荒谬的。稀缺财货只能由一人在一时拥有。当然,你可以分享它们,但这只是分配一件稀缺财货的手段,而不改变这件财货的固有本质。最终,社会化稀缺资源的一切企图导致了国有制,并且伴随着广为人知的混乱。

且让我们回到面包圈,这一次,面包圈没有魔法属性。而关于制作它的配方及技巧呢?配方及技巧可被另一人复制。每个人都可以观摩及学习。这个配方可被分享直至无穷无尽。一旦配方上的信息及制作它的技术公开,它们就是自由财货,非稀缺财货或非限定财货。[13]

稀缺性[14]

非稀缺

财货

面包圈、工厂、鞋子、人、桌子

配方、观念、歌曲、影像、技术、火

非财货

泥团、毒汤、鼻涕虫、横死街头的动物

坏主意、难听声音、胡言乱语

对这种天然的非稀缺财货能举出更多例子吗?一个人可以分享一个思想,这个思想可以无限传播,不会减少或贬损原来思想的品质。火也可被视作一例(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一根火柴可以点燃一根木头,而无须替换这根火柴上的火焰。还有一例是乘法表:小学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时,并不“放弃”这个知识。任何物品的图像也同样具备资格。一人可以凝视另一人并且记住他或她所看到的,而无须以某种方式取走或替换原来的。一支曲子也一样。它可被无限分享和复制。我可以唱一首歌,你可以唱同一首歌,而无须从我这里夺走这道歌。

诚然大部分物品同时是一整束稀缺性和非稀缺性的财货。一本书是在稀缺的纸上记载非稀缺的文字,文字传递着非稀缺的思想,书占据着书架上的稀缺空间。开门的钥匙是由稀缺的金属制成,但它的功能源于非稀缺的钥匙切割形状,而形状是可被无限复制的。

LadyGaga的演唱会是稀缺的人身,她背后是稀缺乐器和麦克风,它们生产的音乐和声音马上在演奏和欣赏上变得非稀缺。试鞋需要在可复制(非稀缺)的技巧和技术的指引下,使用稀缺的鞋带和稀缺的双手。

复制和文明

配给非稀缺财货的可得性,不需要价格的协助。非稀缺财货是能被全世界分享的免费馈赠。这些财货有多重要?考虑到它们包含着所有信息、艺术、决窍以及任何可被占有和复制而无须替换的东西,它们是极端重要的。没有这些馈赠,整个学习、模仿及世界文化将毁于一旦。

不作为人类文明的一员,实不成其为人;而没有知识的扩散、传播和积累,也就不会有文明和进步。要成为人,就要作为一个知识社会、交际社会及信息分享社会中的一员。社会是建基于模仿之上的。

就目前来说,非稀缺财货的存在是所有智力进步的基础,也是技术发展及艺术繁荣的基础,从而是文明的福音。它同样位于企业的核心。企业家起初要模仿业已成功者才能成功。围绕着利润目标,成功者的非稀缺经验和思想,首先要被复制然后才作改良。企业家追随的成功典范本身是非稀缺财货。任何具备这些手段的人,自由模仿及复制成功的思想。非稀缺财货是竞争过程的动力。

与之对比,稀缺财货无法被无限分享。一时必定只能由一人占有及控制;甚至分享之举也意味着替换(当我拥有它时,你就失去它)。要获取它,要么是先占无主资源,要么是偷盗、改造、或是契约式取得(购得)已存资源。[15]正是交易产生了借助价格体系的分配及配置。

再次,对稀缺资源谈论社会主义是可笑的,因为对同一稀缺财货同时有两个占有者在物理上不可想象。[16]然而,对本质上非稀缺的财货谈论“社会主义”则可能,因为它可被无限复制。

非稀缺财货只要不被公开就是私密的;它必须保密。一旦秘密公开,这件财货就成为公共品的一员(或者社会分享的,假如你想要)因为每个接触它的人都可以利用它。技术一直在有效创造更多已纳入非稀缺范畴的财货,这是见于所有时代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奥地利学派学者论“自由财货”

奥派学者一直以来,有时也许只是隐含地,意识到非稀缺财货的存在,而非稀缺财货正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财货。门格尔在年的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中,着手定义一种不含稀缺性考虑的财货。在门格尔看来,只要能在因果联系上满足一个人需求的物品就是财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

门格尔认为。某件物品要成为财货,必须要有这个因果联系的人类知识,并且控制这件物品,从而使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可获实现。在这些财货中,他总结了信誉、家庭关系、友谊、爱情、宗教及科学伙伴关系—以上全部属于可被复制而无须替换的物品类别。只是在首章靠后,当探讨到财产权问题时,门格尔才介绍了稀缺性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使用之必要性。

将财产视为更大类财货下的子类,意味着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所谓“自由财货”的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无须经济使用”的那些物品。[17]米塞斯说,尽管它们不是“任何行动的目标”,但它们是有用的甚至是生产所必需的。[18]以配方为例,他写道,这些自由财货,或者非稀缺财货,提供“无限的功用”。一件自由财货“无论多么频繁被使用,也不丧失任何生产力;它的生产力是不可消耗的;因此它不是一种经济财货。”

但此句同样重要:“这些设计——配方、公式、意识形态——是基本的东西;它们把那些原始要素——人的和非人的——改变成手段。”[19]思想和信息是非稀缺财货,但它们在稀缺手段的利用中,乃作为行动的指导,从而对世上稀缺之物进行转换,实现行动者期望的目标。正如米塞斯所写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为。它不仅仅是行为,而是由价值判断所引起的行为。它要达成一个限定的目的,而且还要受关于限定手段合宜有否的思想之指导。”[20]

穆瑞·罗斯巴德阐明了:“另有一种独特类型的生产要素,它在每个生产阶段都不可或缺。它就是‘技术思想’。”[21]罗斯巴德指出,这个思想一旦产生,就再也不用被生产。它是一种“不会被人的行动所消耗或需要经济使用的非限定的生产要素。”这正是非限定的、非稀缺的财货:不受限制的生产要素。

菲特也觉察到思想本身是非稀缺财货:

然而,只有当新发明被实际体现在机器中,才能导致整体福利的增进。一样发明仅仅是非物质思想,包含发明的机器才是具备资本价值的财富。进而,只有当机器的耗用不致高到抵销大部分效率的增进,才能产生收益。不是所有劳动节约的发明,都要求更复杂或更昂贵的机器。有些只是更优的方法,并不要求更多的设备——或甚至更少的设备。某些发明比起其所替代的形式更简单及更省钱。它们(除非取得专利)是自由财货,提升生产效率“而无须金钱和代价”。[22]

尽管菲特假设专利权的存在,而不质疑其合法性,他认识到方法——只是配方,一种信息类型——乃非稀缺财货(他称它们是“自由财货”),可被自由利用、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也就是说,除非它们获得专利,因而导致它们的人为稀缺性。

在这个主题上最长及最具探索性的文章之一是欧根·冯·庞巴维克的《法律权利及法律关系是否属于经济财货》。[23]在此篇作品中,庞巴维克认为物品的某些特征让它们成为经济财货,其中包括物理占有及“处置力及控制力”。尽管他是假设而非明说,称呼某件物品为“经济财货”要以稀缺性概念为前提条件。然而,庞巴维克给财货的思想添加了关键元素,即强调个人服务也必须包含在这个范畴当中。物品本身是否为真正财货,不是内在于其本身功用,而是取决于对这个功用的主观反应,因此在财货思想中引入了主观成分。在这里,庞巴维克敏锐观察到物质稀缺性和主观稀缺财货之间的相互作用:

假定诗人的心灵必定有原初的思想及情感,并且进一步假定,这些思想和情感只有存于另一心灵,并且通过智力才能被复制。但从心灵到心灵的路径要经由物质世界展开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智力因素必须利用物质工具,也就是说,利用自然力。本书就是这种物质工具。[24]

如约瑟夫·萨勒诺所强调的:“庞巴维克利用一首诗的生产和消费的例子,揭示了财货与需求满足过程无可避免的密切关系,这个过程横贯及联系着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25]

稀缺财货、非稀缺财货、进步及干预

以上一切何以关键?上述在理论层面上相当有趣,但对于实际情况也非常重要。我们时代的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对于稀缺财货和非稀缺财货的清晰理解。例如,在时下的衰退中,危机冲击着稀缺财货,而政府企图刺激的也正是稀缺财货部分。但是非稀缺财货部分并不受制于生产结构,因此对于商业周期的后果具有抵抗力,它们继续繁荣而免受拙劣宏观政策之诡计的影响。

像谷歌和米塞斯学院这样的机构,发现了分发非稀缺财货(搜索引擎及电子书籍)及仅限于分配稀缺财货(教师服务、实物书本以及屏幕上的广告空间)的商业运作的秘密。[26]分发非稀缺财货与销售稀缺财货的结合,允许两家机构通过服务茁壮成长。

但这个区别对于理解经济学理论也极有助益。它澄清了财产权和价格自由浮动对所有稀缺财货的绝对必要性——正如同古典经济家所说。它同时揭示了,有必要完全解除对非稀缺资源的禁制,让自愿学习及分享过程完全顺其自然。[27]非稀缺财货是现实结构的慷慨馈赠,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一个巨大资源宝藏——使世界愈来愈美好的工具。[28]

对于稀缺财货及天然非稀缺财货之间区别的蒙昧,有助于说明为什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阴魂不散。例如,对于宗教领袖、知识分子、艺术家们潜在社会主义冲动的一个可能理由,乃他们的主要工作包含着非稀缺财货(拯救、思想及艺术)的生产及分配,这解释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难以向冷酷的稀缺现实妥协的缘由。

总之,世界给予我们两种类型的财货,一种需要通过财产和价格进行分配,一种可以被无限复制。在稀缺财货的生产及分配中,商业市场是无可替代的。认为政府应该限制可被复制的非稀缺财货,或给予稀缺财货单一垄断生产者以保护,这种想法和自由、物质进步及社会和平是水火不容的。

注:

[1]参见金赛拉“停止反伪贸易协定”,自由主义标准(年4月11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5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