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年普通专升本考


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招生计划:

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升本考试科目:

公共课英语统一考试,各高校统一大纲:公共课:年湖北普通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各专业课考试大纲如下:0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宏观经济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20分,计算题30分,分析论述题20分。五、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7月第6版。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6版。六、考试的基本要求《宏观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能掌握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在掌握基本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掌握基本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术语,能够了解认识各种基本宏观经济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理解国民收入基本公式。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熟练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理论。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掌握投资、利率的决定,IS曲线,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第五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掌握失业的描述、原因、影响,奥肯定律。掌握通货膨胀的描述、原因、成本,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掌握菲利普期曲线的政策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理论。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经济影响。初步掌握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供给管理政策,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LM图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了解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微观经济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20分,分析论述题40分。五、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二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年。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丰富,从微观的视角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并加强课后练习。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实践进一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能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不同角度去分析微观经济规律,并解决我国微观经济领域的典型现象和问题。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4.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了解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构成。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掌握需求的概念,需求曲线的特征;2.掌握供给的概念,需求供给的特征;3.掌握供求定理及价格均衡;4.掌握弹性的概念,供求弹性的计算;5.掌握供求理论的应用事例。第三章消费者选择1.掌握效用的概念;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掌握消费者均衡条件;4.掌握无差异曲线的概念,无差异曲线的特点;5.掌握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及含义。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1.了解厂商的生产目标;2.掌握生产和生产函数的概念,了解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3.掌握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决策区间,并能够计算;4.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掌握等产量曲线特点;6.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7.掌握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8.掌握厂商生产成本的相关概念。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市场结构及划分依据;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3.掌握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4.掌握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1.掌握垄断的含义及其原因;2.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3.掌握寡头的含义及其特征。02《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选择题30分,简答题24分,辨析题14分,材料分析题32分。五、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项贤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第一版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教育学基础的各个方面,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节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并加强课后练习。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系统掌握教育学知识体系;探索并灵活运用教育规律;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造;寻求并选择教育价值;提升教师素养,主动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的特点;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要求: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伸缩泡、细胞内消化、裂体生殖、接合生殖、包囊、应激性等基本概念;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六章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2.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3.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的特点。要求: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水螅的身体构造;比较分析水螅与水母在形态结构的主要异同;掌握皮肌细胞、神经网、辐射对称、世代交替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类群。第七章扁形动物门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2.三角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3.两侧对称及中胚层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4.原肾排泄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和功能;5.血吸虫、猪肉绦虫的结构特点及生活史;6.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要求: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特别是相对于腔肠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如两侧对称、中胚层、原肾等;理解寄生扁形动物如日本血吸虫、猪肉绦虫等如何适应寄生生活;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八章假体腔动物1.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点;2.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要求:理解假体腔动物的共有特征;以蛔虫为例理解线虫动物门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第九章环节动物门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环毛蚓的形态结构特点;3.水蛭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4.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要求:理解环节动物作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端应具备的条件;理解同律分节、体腔、循环系统、后肾排泄系统及链状神经在动物进化上的地位;理解水蛭或蚂蟥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十章软体动物门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的身体分区;3.软体动物的类群及与人类的关系。要求: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双壳纲、腹足纲及头足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贝壳、外套膜、晶杆、钩介幼虫、生殖腕、鳃心、缠卵腺等基本概念;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1.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2.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的主要特征;3.昆虫纲的主要特征;4.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与意义以及和人类的关系。要求: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类群;理解甲壳动物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理解昆虫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掌握异律分节、分节附肢、马氏管、触角腺、血体腔、几丁质、外骨骼等基本概念;掌握昆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类型及特点;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1.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2.柄海鞘、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点。要求:理解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进化意义;掌握被囊动物、内柱、背板、逆行变态、肝盲囊等基本概念;掌握柄海鞘和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熟悉脊索动物的主要分类群。第十七章鱼纲1.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2.鱼纲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3.硬骨鱼的支持与运动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及渗透调节、生殖系统、神经和感官的主要特点;4.鱼纲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特征与进步性特征;5.鱼类洄游的类型及意义。要求:能够比较硬骨鱼与软骨鱼在主要特征方面的区别;理解鱼类对水中生活的适应性表现;掌握泄殖腔(窦)、肝胰脏、螺旋瓣、鳃耙、鳃弓、鳔、单循环、性逆转、侧线、洄游等基本概念;了解鱼类洄游的意义。第十八章两栖纲1.水陆环境的差异及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主要矛盾;2.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3.两栖类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适应水陆两环境的特殊结构特点;4.青蛙或牛蛙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要求:理解两栖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的具体表现;理解五趾型附肢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在脊椎动物进化上的意义;掌握口咽式呼吸、犁鼻器等基本概念;掌握青蛙或牛蛙的主要特点;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和代表动物。第十九章爬行纲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爬行纲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3.爬行纲完全适应于陆栖生活的进步性特征;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要求:理解爬行动物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具体表现;理解爬行动物中出现的重大进化事件及进化意义,如羊膜卵、颞窝、次生腭、胸廓、新脑皮等;掌握羊膜动物、颊窝、胸廓、盐腺等基本概念;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二十章鸟纲1.鸟类的主要特征;2.鸟类羽毛、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泄殖及神经感官的主要特征;3.鸟纲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4.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要求:理解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理解恒温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掌握叉骨、愈合荐骨、双重呼吸、腔上囊、鸣管等基本概念;熟悉鸟类的主要类群和代表动物;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第二十一章哺乳纲1.哺乳纲的主要特征;2.哺乳类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泄殖及神经感官的主要特征;3.哺乳纲的主要类群及主要代表动物;4.哺乳纲与人类的关系。要求:理解哺乳动物的高等进步性特征;理解胎生、哺乳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掌握胎盘、膈肌、反刍胃、肾单位等基本概念;熟悉哺乳动物的主要类群和代表动物;了解鸟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选择题25分,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题10分,简答计算题40分,综合应用题15分。五、参考书目《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张洪渊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简明生物化学》,王玮主编,科学出版社。六、考试的基本要求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科各专业都很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离提取和物质代谢及调控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应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氨基酸分类、三字母缩写,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2.氨基酸与蛋白质重要的研究方法,理解其原理;3.肽的结构,重要的多肽;4.蛋白质一级结构及测定方法;5.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意义;6.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7.蛋白质的性质,分离与纯化。重点: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的计算,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一级序列测定和几种重要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高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第二章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与结构;2.D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特点;3.RNA的分类,各类RNA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4.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5.核酸的研究方法。重点:DNA的二级结构特点,各类RNA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第三章酶学1.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酶的分类及命名;2.酶的重要结构与活性中心;3.酶的作用机制;4.酶促反应动力学;5.影响酶作用因素,酶活力的测定;6.酶活性的调控。重点:酶的分类,酶的活性中心,米氏方程及Km的含义及实践意义,酶活测定及基本概念。第四章维生素与辅酶1.水溶性维生素与重要辅酶的关系;2.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重点:维生素的生物学意义。第五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及酶类;2.呼吸链的概念、两条呼吸链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排列顺序;3.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的几种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的基本要点及ATP合酶;4.氧化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重点: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学说,解偶联剂,抑制剂等。第六章糖类及其代谢1.糖类的概念及功能,重要的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2.糖酵解的概念、部位、过程、限速酶、ATP生成及意义;3.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ATP生成及意义;4.HMS途径及意义;5.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及过程;6.糖原的分解和合成的过程及调控。重点:理解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各代谢发生场所及意义。第七章脂类及其代谢1.脂质的分类、功能;2.血脂组成、来源与去路,脂肪动员的概念;3.脂肪的分解代谢:甘油的氧化;脂肪酸β-氧化反应过程、概念及特点。4.酮体的概念、合成原料、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生理意义;5.脂肪酸合成的原料、部位和过程及与β-氧化的比较。重点:脂肪的分解代谢,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能量生成的计算,酮体代谢意义。第八章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吸收及必需氨基酸的概念。2.联合脱氨基作用:概念、过程。3.氨的来源与去路。4.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基本步骤、尿素分子中2个氮原子的来源及鸟氨酸循环的意义。重点: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的意义。1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机械制图》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机械制图》

二、考试方式:闭卷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填空题10分,画图题70分,读图题(填空、问答等)20分。

五、参考书目

《机械制图》杨铭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六、考试的基本要求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机械类绘图员岗位的支撑课程,是其它后续专业课及课程设计的基础。通过这门课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分析能力、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设计必需的想象能力。使学习者具备绘图和读图能力,为从事机械、汽车制造及设计相关工作的必备基础技能,并为学生从事机电、汽车类其它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七、考试范围

考核知识及要求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并贯彻国家制图标准所规定的制图基本规格,学会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了解投影的概念、投影形成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投影面和投影轴;掌握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能够通过点、直线和平面的已知两面投影,求出第三平投影。能通过投影判定点线面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和特点;熟悉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立体投影特点及在其表面取点的具体方法。掌握棱柱、圆柱截交线的画法,掌握圆柱与棱柱、圆柱与圆柱相贯的相贯线的画法。

第四章组合体

掌握叠加组合体和切割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能够利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懂三视图。能够按给出立体,画出三视图。能够通过给出两个已知视图用形体分析法想象立体形状,并画出第三视图。

第五章轴测图

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特点及轴测图在工程上的作用,了解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基本绘图方法。

第六章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正确理解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图样简化画法的概念、标注方法、读图和画图方法;熟练掌握以主、俯、左视图为主的基本视图及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熟练掌握剖视图(单一剖切面)、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能看懂机件的视图、剖视图及断面图;能理解各种表达方案的表达方法,提高对机件的表达能力。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熟悉螺纹的要素;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与查表方法;能识读螺栓连接的画法。

第八章零件图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典型零件图。理解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了解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和尺寸,了解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了解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标注和识读;了解极限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了解尺寸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和识读;了解常用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及其标注和识读;了解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识读简单的零件图。

第九章装配图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理解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基本画法和简化画法,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理解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了解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通过装配图了解部件或设备的零件构成及零件间的联接关系。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考试方式:闭卷三、考试时间:90分钟四、试卷结构:总分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填空题10分,判断题20分,简答题20分,计算题30分。五、参考书目《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陈立德、罗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六、考试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技术课准备必要的机械原理和机械传动方面的基本知识。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重点是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的设计和机器动力学相关内容;具备设计一般参数通用机械零件的初步能力。七、考试范围考核知识及要求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掌握掌握机构的组成、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的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机械零件失效形式、计算准则。第二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1.掌握摩擦、磨损的概念,了解润滑的目的和密封的方法第三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并进行类型判定;2.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变。第五章凸轮机构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了解凸轮机构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3.掌握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1.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类型。第七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1.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了解螺纹的分类和应用;2.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掌握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3.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条件;4.了解螺纹连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第八章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目的及张紧装置;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应力分析;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带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原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第九章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掌握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及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第十章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的形成、性质;3.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4.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5.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原理,不产生根切的条件;6.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7.了解齿轮材料及热处理,了解齿轮传动常用的精度等级;8.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9.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了解强度计算公式推导的理论依据,掌握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和对强度的影响;10.了解齿轮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第十一章蜗杆传动1.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蜗轮蜗杆的结构和常用材料;2.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计算;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第十二章齿轮系1.了解齿轮系的类型及应用;2.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3.了解复合齿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第十三章轴和轴毂连接1.掌握转轴、心轴及传动轴的承载特点;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3.掌握轴的强度计算;4.了解轴的设计方法;5.了解轴毂连接的类型;掌握键连接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强度计算。第十四章轴承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类型;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掌握表示轴承内径尺寸、直径系列和轴承类型基本代号;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4.掌握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等基本概念,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3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