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22政治毛中特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丨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哈喽~,今天船长分享的内容是毛中特+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

食用建议:

每天在零碎时间看一遍,加深印象!可以收藏或转发到朋友圈以免后续找不到或忘记。

1

中共一大

一大立党:建了党。

时间:年7月

贡献:

①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②确定革命对象(不过是错误的);

③中共诞生,并提出了最高纲领。

2

中共二大

二大立纲

立的是当前阶段,务实的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并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时间:

年7月

内容

1.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明确地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2.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中共二大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个党不仅“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而且“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

3.作出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意义

①分析社会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两步走——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3

中共三大

年6月

内容:

①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②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

③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意义:

在党内确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形式。

注意:

国共合作正式确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而不是共产党的三大。

4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年1月

内容:

①联俄,联共,扶助衣工:

②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民族,民权(核心),民生。

5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

时间:

内容:

1.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2.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3.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6

中共四大

时间:

年1月

内容:

①无产阶级领导权;

②工农联盟。

功绩:

①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

②国民竞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

③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7

中共五大

时间:

年4月

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

8

八七会议

时间:

.8

内容:

提出枪杆出政权;

纠正陈右倾;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9

三湾改编

时间:

年9月

内容: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组织、政治、思想建军

10

中共六大

时间:

.6

内容:

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

批判翟秋白“左”倾和陈独秀右倾。

1)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①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③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④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⑤革命的形式: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11

古田会议

时间:

.12

内容: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12

六届四中全会

时间:

.1

内容:

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3

中华苏维埃一大

时间:

内容:

1.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的法律文件;

2.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3.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意义:

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4

遵义会议

时间:

.1

内容:

①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注:没说政治路线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一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③是幼年党向成熟转变的标志。

意义:

1.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5

瓦窑堡会议

时间:

.12

内容:

①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将“工农共和国”变“人民共和国”:

③无产阶级和全民族(两个先锋队)。

意义:

1.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2.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3.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4.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6

洛川会议

时间:

.8

内容:

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无产阶级领导权;

减租减息解决农民问题。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意义:

1.洛川会议是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2.正确地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党在抗日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任务和各项政策,从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17

六届六中全会

时间:

内容:

总结抗战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毛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18

六届七中全会

时间:

.4

内容: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

确立毛泽东思想;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建党学说重要内容(思想建党);

世界观和党性(作风建设);

整风处理党内矛盾;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意义:

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了充分准备。

19

国民参政会

时间:

.9.15

内容:

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0

中共七大

时间:

.4

内容:

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总结;

建立毛思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区别其他党的标志);

作风建设(世界观和党性原则)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最终目的(解放、发展先进生产力,由落后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群众路线(根本政治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

2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时间:

.9

内容:

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22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3

内容:

①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两个转折、两个务必)。

②毛泽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现状以及党应该采取的基本政策;

③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意义:

1.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

2.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3

七届三中全会

时间:

.6

内容:

1.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2.会议制订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意义:

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迅速战胜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4

七届六中全会

时间:

.10

内容:

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25

一届人大

时间:

.10

内容:

通过第一部《宪法》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工、农、交通运输、国防)。

26

中共八大

时间:

.9

内容: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工业国与农业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与不能满足需要。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地方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一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政治:扩大民主,建立健全法制;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和各民主党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科学文化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外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意义:

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7

八届九中全会

时间:

内容: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8

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时间:

.12

内容:

周恩来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防,科技)。

29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时间:

.3

内容: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内容:

1.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3.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5.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1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

.6

内容: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意义: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2

中共十二大

时间:

内容:

1.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①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20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这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222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