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学科专业机械


北京青春痘医院在哪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
应广大同学的要求,这期给大家出工学下面考的较多的机械专业,这个专业的国家线不高,但是考分以上的学霸也有很多呀~下期你想看哪个专业解析呢?欢迎评论区留言~金融学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硕(非法学)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新闻学翻译硕士出版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播电视会计学中国史(点击标题可链接到原文)

01

历年招生情况机械专业招生的学校比较多,招生大户还是在理工科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好多理工科的学校不止一个学院招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考的那个学院的考试内容避免复习错书。

02

部分院校初试参考书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

1.船舶结构力学,陈铁云、陈伯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流体力学,熊鳌魁、王献孚、吴静萍、刘艾明主编,科学出版社。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下册,冯雪梅、李波、韩少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主编:谭跃刚,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统计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控制》,作者:王敏华,中国质检出版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

1.《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岳丹婷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传热学》杨世铭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综合

1.黄华梁、彭文生.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燕、颜彬.港口起重机械.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新版)。

武汉纺织大学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贵怀、高教出版社。

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上册)》、第5版、周明德、清华大学出版社。

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力学

1.范钦珊主编,材料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3.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第五版,上下两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机械原理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年。

武汉轻工大学

机械设计

1.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九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2.濮良贵主编.机械设计(第十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

3.彭文生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

北京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

1.杨庆生,崔芸,龙连春主编,工程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年。

电工学

1.《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电工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出版。

2.《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电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出版。

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原理与设计

1.《机械原理》邹慧君、张春林、李杞仪主编(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及理论》李柱国、许敏主编,科学出版社,年。

控制理论基础

《控制理论基础》王显正等编,第三版,科学出版社,年。

03

部分院校初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机械设计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机械设计基础或船舶力学基础(含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或控制理论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含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与拓展创新思维的技术基础课,课程重点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简单的设计方法、机构选型、常用零部件强度计算、受力分析与结构设计,机构创新设计等,注重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常用机构的基本性质与设计方法,齿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构平衡与飞轮设计占40%

2)常用零部件的类型与特点、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占40%

3)机构创新设计及工程案例剖析占20%

4.题型比例

1)概念题20%

2)计算题30%

3)设计题30%

4)综合题2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机构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机构组成方式。

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

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

4.凸轮机构的类型与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特点及基本尺寸的确定;平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

5.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和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尺寸计算;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特性;变位齿轮基本参数的确定与尺寸计算;直齿锥齿轮机构的特点。

6.齿轮系的类型与传动比的计算。

7.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其应用;万向联轴节、螺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组合机构的性能和特点。

8.机构平衡的基本方法与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9.机构及其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运动循环图。

10.机构构型与基于功能原理的机构创新设计,工程案例剖析。

11.机械零件疲劳失效特点;不同应力循环下的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方法;机械设计中的载荷及应力的分类。

1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齿轮的接触强度及弯曲强度的计算方法。

13.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与特点;摩擦型带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择原则。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与运动特性。

14.轴的功能及类型;轴设计的约束条件;影响轴结构的主要因素;轴结构设计的方法。

15.滑动轴承类型和特点;滑动轴承结构和材料选择;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

16.滚动轴承类型选择;轴承寿命计算方法;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轴系结构错误识别。

17.螺纹的类型、主要参数及应用场合;螺栓连接的结构设计方法和防松原理及方法;普通螺栓连接和铰制孔用螺栓连接的计算;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18.联轴器、离合器类型及选择;键联接、弹簧的基本特点。

19.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过程与要求;方案设计的创新性思维方法和评价与决策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船舶力学基础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

(1)基本要求

1.运用截面法求轴力,绘轴力图

2.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3.轴向拉、压时的虎克定律及变形、位移计算

4.弹性模量E、横向变形系数μ、轴向拉、压时的变形能U

5.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6.一次静不定杆的求解

(2)熟练运用的公式

σ=N/A,σmax=(N/A)max≤[σ],ε’=-με,

σ=Eε,Δl=Nl/EA,U=N2l/2EA

二、圆轴扭转

(1)基本要求

1.运用截面法求圆轴的扭矩,绘扭矩图

2.纯剪应力状态的概念,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3.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

5.圆轴扭转静不定问题的求解(一次静不定)

(2)熟练运用的公式

τmax=TR/IP=T/Wt≤[τ],φ=Tl/GIP,θ=T/GIP

IP=πD4/32,Wt=πD3/16(实心圆轴)

IP=πD4(1-α4)/32,Wt=πD3(1-α4)/16(空心圆轴)

U=T2l/2GIP

三、梁的弯曲

弯曲内力

基本要求

1.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Q、弯矩M

2.列Q、M方程,绘荷载较简单的梁的剪力、弯矩图

弯曲应力

(1)基本要求

1.梁的弯曲强度计算:弯曲正应力计算,弯曲剪应力计算,掌握强度计算的一般步骤

2.几个重要的概念:纯弯曲、横力弯曲;中性层、中性轴;抗弯截面模量W、抗弯刚度EIZ

3.截面的几何性质:静矩、惯性矩、极惯性矩的定义和概念;主轴、形心主轴和主惯性矩的概念;平行移轴公式

4.弯曲变形能的计算

(2)熟练运用的公式

σ=My/IZ,σmax=Mmaxymax/IZ=Mmax/WZ≤[σ]

τmax=QmaxS*Z/IZb≤[τ]

U=m2l/2EI

截面惯性矩计算:矩形截面,T型截面,圆截面,空心圆截面;S*Z的计算

弯曲变形

(1)基本要求

1.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建立

2.掌握计算位移的积分法、叠加法;梁的刚度计算

3.掌握简单静不定梁的解法

(2)熟练运用的公式

1/ρ=M/EI,EIv’’=M

f=ml2/EI,f=Pl3/3EI,f=ql4/8EI(悬臂梁)

f=Pl3/48EI,f=5ql4/EI(简支梁)

四、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1)基本要求

1.明确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2.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解析法和图解法求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熟练掌握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3.几个重要的概念:一点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主平面,主单元体,主应力

4.广义虎克定律.重点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广义虎克定律

5.强度理论:第一、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6.运用强度理论对复杂受力构件进行强度校核

(2)熟练运用的公式

(三向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

五、组合变形

(1)基本要求

1.掌握构件组合变形时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叠加原理

2.正确判定构件在组合变形时的危险截面、危险点及危险点处应力值的计算

组合变形: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心压缩;扭转与弯曲的组合(无扭转的组合变形,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凡有扭转的组合变形,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

3.根据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正确选择并建立强度条件,掌握构件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一般步骤

(2)熟练运用的公式

六、能量方法

(1)基本要求

1.掌握杆件变形能的计算:轴向拉压、圆轴扭转、梁的弯曲

2.运用卡氏定理和单位载荷法(莫尔定理)计算结构指定点的位移

3.用力法求解静不定结构(一次静不定问题)

(2)熟练运用的公式

七、压杆稳定

(1)基本要求

1.理解失稳、临界力、临界应力、长度系数、柔度等基本概念

2.计算细长杆临界力、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

3.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

4.压杆稳定的实用计算;稳定条件;稳定计算

(2)熟练运用的公式

μ值:μ=1(两端铰支);μ=0.5(两端固定);μ=2(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μ≈0.7(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

n=Pcr/P≥nst

第二部分流体力学(占总分的1/3,共50分)

一、流体的物理性质及流体静力学

(1)流体定义及连续介质假定

(2)流体的密度和粘性

(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4)流体静压特性及静止流体的压力分布

(5)静止流体作用在壁面上的力

二、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2)流体运动中的基本概念

(3)连续性方程

(4)运动微分方程

(5)伯努利方程

(6)动量积分方程

三、管流和边界层概述

(1)粘性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

(2)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3)圆管中的湍流流动

(4)管流水力计算

(5)边界层概述

四、孔口出流与缝隙流动

(1)薄壁孔口的定常出流

(2)厚壁孔口的定常出流

(3)平行平板之间的缝隙流动

五、相似理论

(1)相似理论

控制理论

一、基本概念

(1)基本要求

1.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之间关系

2.了解系统反馈概念

3.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能够绘制控制系统框图

5.了解控制系统的要求

二、系统模型

(1)基本要求

1.运用动力学、电学及电机知识,写机械系统、电网络及传动系统的微分方程

2.运用分析法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

3.了解典型环节的特点、传递函数形式,运用传递函数方框图化简,求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4.运用叠加原理求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和传递函数

5.了解相似原理

(2)熟练运用的定理、公式

牛顿定理(力学)、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直流电机方程,基本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公式(含三角函数的不要求)、传度函数求解及化简公式

三、时间响应

(1)基本要求

1.了解时间响应的组成、运用系统特征根分析系统稳定性

2.了解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特点

3.掌握典型二阶系统的特点,单位脉冲响应、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意义

4.能够求解二阶系统性能指标

5.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6.能够分析系统的输入、系统的结构及干扰对系统误差的影响

(2)熟练运用的公式

典型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及阶跃响应计算公式;典型二阶欠阻尼系统单位脉冲及阶跃响应计算公式,性能指标计算公式;典型输入误差系数计算公式、终值定理及稳态误差计算

四、频率特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频率响应、频率特性的概念

2.能够求求取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特性。

3.掌握Nyquist图、Bode图的概念及特点

4.能够绘制典型系统的Nyquist图、Bode

5.了解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2)熟练运用的公式

谐振频率及峰值计算公式、系统截止带宽计算公式

五、系统稳定性

(1)基本要求

1.掌握稳定性概念、系统稳定的条件

2.掌握劳斯判据、Nyquist判据、Bode判据、相位裕度及幅值裕度的概念

3.运用劳斯判据、Nyquist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及极点的分布情况

4.运用Bode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求取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2)熟练运用的公式

相位裕度、幅值裕度计算公式、劳斯判据公式

六、系统校正

(1)基本要求

1.了解系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

2.掌握系统校正的方法

3.能够进行相位滞后、相位超前串联校正分析

4.掌握PID校正的概念、物理意义

(2)熟练运用的公式

相位滞后、相位超前串联校正补偿器、PID校正控制器

七、线性离散系统

(1)基本要求

1.理解信号采样过程,掌握采样定理、D/A及A/D转换器功能及原理

2.掌握Z变换与Z反变换的概念,能求解典型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3.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稳定性概念、和稳定性条件

4.掌握w变换,运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2)熟练运用的公式

基本Z变换及Z反变换公式,W变换公式、脉冲传递函数公式

八、系统辨识初步

(1)要求

1.系统辨识概念

2.能够利用频率特性建立系统模型

(2)熟练运用的公式

Bode图绘制及计算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汽车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汽车理论基础机电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机械设计或控制工程基础或统计质量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流体力学或机械设计或机械原理或发动机原理或自动控制原理或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物流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或俄语或日语+数学二+机械工程综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

一、考试性质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是1年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通过本科目综合考查考生是否熟练地掌握了本《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考查要点所涵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满足硕士生阶段专业学习和相关研究的需要。考试对象:1年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型和机械专业型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学科范围及考试中所占比例

考试范围: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以上考试的范围包含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考试中,均占50%的比例。

三、考查要点

船舶流体力学:

1.掌握流体物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概念和静止流体对壁面作用力的计算;

3.掌握欧拉方法下,流体运动分类的基本概念,以及运动参数、流线方程、连续性方程等的计算;

4.掌握欧拉运动微分方程各项的含义;掌握与伯努利方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伯努利方程和一维定常流动积分形式动量方程的应用;

5.掌握重力表面波势流求解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提法,掌握二维线性推进波(微幅波)理论假设、势流求解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提法、以及描述波形的参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水波按水深的分类;

6.掌握一维不可压缩粘性管道流动的流动状态及其判断方法,粘性管道流动速度分布特点,粘性应力组成成分特点,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平板边界层流动状态及其判断方法,边界层发展过程,边界层结构组成,边界层不同流态的特点和区别,边界层分离的基本概念。

船舶结构力学:

1.掌握船体结构计算图形的工程意义;

2.掌握单跨梁、复杂弯曲梁和弹性基础梁的弯曲理论,掌握弯曲要素表和初参数法;

3.掌握力法和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求解简单刚架和简单板架中的应用;

4.掌握能量法和矩阵法的基本原理;

5.掌握薄板弯曲理论的相关概念;

6.掌握杆/杆系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概念;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长:分钟。

3.分数分配:总分为分。其中,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分数各占75分。

4.题型分数:

(1)名词解释题20分;

(2)简答题30分;

(3)论述题20分;

(4)计算题80分。

考题类型

一、名词解释题(2*10=20);

流体5题

结构5题

二、简答题(5*6=30);

流体3题

结构3题

三、论述题(10*2=20);

流体1题

结构1题

四、计算题(80)

1.流体10

2.流体15

3.流体15

4.结构15

5.结构15

6.结构10

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机械设计》入学考试是为招收机械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1)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2)机械设计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

(3)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2.齿轮传动设计

(1)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与计算载荷;

(2)齿轮传动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3)齿轮材料选择及许用应力;

(4)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3.蜗杆传动设计

(1)蜗杆传动的特点;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材料选择;

(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4.带传动设计

(1)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及打滑,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V带传动设计,带传动的张紧。

5.链传动设计

(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与受力分析;

(3)滚子链传动设计;

(4)链传动的布置及张紧。

6.轴毂联接设计

(1)键联接设计;

(2)花键联接设计。

7.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设计

(1)螺纹的分类与主要参数,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

(2)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3)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3)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4)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8.轴的设计

(1)轴的分类;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强度计算。

9.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

(2)滚动轴承的载荷、应力、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4)滚动轴承装置设计。

10.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轴瓦的结构和材料,滑动轴承的润滑;

(2)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

(3)液体摩擦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

一、总体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应考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主要内容,具备一定的工程实际控制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控制的基本概念、类型,反馈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系统数学模型。包括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函数、系统方框图,重点是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函数。

3.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和分析。重点是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

4.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频域响应计算、Bode图和极坐标图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等。重点是Bode图和极坐标图绘制、稳定裕度计算和分析。

5.系统校正。主要包括校正的概念、方法与类型,常用校正装置及特性、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重点是常用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及特性与设计。

6.离散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离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离散系统性能分析与控制设计。重点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以及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统计质量管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科目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工业工程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能够系统的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2、质量管理标准

ISO认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TS的应用领域及方法

3、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数据的收集及其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计算与数据分析

质量管理新旧七种工具

4、试验设计与可靠性

常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应用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

5、过程质量管理

质量波动及其规律性

工序能力计算

SPC过程能力控制图的计算与绘制

6、质量检验

计数型抽样检验原理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7、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控制

8、测量系统分析概念、内涵、意义及计算

9、其它高级质量管理模式和先进质量工程方法

APQP

PFMEA

PPAP

QFD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及油气储运专业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理论知识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两大部分。

3.评价目标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工程问题的基本分析求解能力。考生应能:熟练掌握热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性质和热力过程;掌握水蒸气、湿空气的热力性质、气体与蒸汽的流动及应用;掌握压气机、热力装置、制冷装置及其循环;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换热器的基本热计算方法;能对强化传热和减少传热损失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计算。

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分钟

(3)试卷分数:满分为分

(4)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和分析判断60%,应用计算题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工程热力学概论: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热力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2.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热力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过程、热力循环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系统的储存能量、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和提高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克劳修斯不等式、状态参数—熵、熵增原理

5.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与过程:理想气体的定义、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图示综合分析

6.水蒸气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水的定压汽化过程和水蒸气的p-v图及T-s图、水蒸气表、水蒸气的h-s图、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理想混合气体、湿空气、湿空气的h-d图、湿空气的典型过程

8.气体和蒸气的流动:喷管和扩压管的截面变化规律、气体和蒸气在喷管中的流速和质量流量、气体和蒸气的绝热节流

9.压缩机的热力过程: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单级活塞式压缩机所消耗的机械功和容积效率、双级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叶轮式压气机

10.气动动力循环: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往复式内燃机的动力循环、往复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11.蒸汽动力循环: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基本蒸汽动力装置的理想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和回热循环等其他蒸汽动力循环

12.制冷循环: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剂的性质、吸收制冷循环、吸附式制冷循环、热泵循环

13.传热学概论:传热学的研究对象、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过程、对流换热过程、辐射换热过程和传热过程

14.导热: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平壁导热、圆筒壁导热、肋片导热、固体接触热阻

15.对流换热原理: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实验求解

16.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受迫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蒸气凝结换热、液体沸腾换热

17.辐射换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热辐射的基本定律、物体间的辐射换热、太阳辐射

18.传热过程与热交换器:传热过程的分析与计算、热交换器的类型和平均温差、换热器的热计算、增强传热的方法和热绝缘的应用、热管

机械工程综合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机械工程综合》是我校物流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术型硕士、机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的考生具有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分析能力或者具有较好的起重运输机械方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能力,有利于录取时择优选拔。考试对象为参加物流工程学院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卷时间:分钟;

3、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试卷共分,其中选择题30分,判断题30分,简答题30分,综合题60分。

三、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考生可选择复习《机械设计基础》部分或者《起重运输机械》部分。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四、《机械设计基础》考查要点

(一)机械传动设计

1、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设计

掌握运动副、约束、自由度等重要概念,掌握正确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计算的方法,能判断机构运动的确定性。

2、平面连杆机构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型式的判别及特性,能熟练运用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变。

3、凸轮机构设计

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从动件运动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以及凸轮机构设计中压力角、自锁等有关问题。

4、齿轮传动设计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范围、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式和性质,掌握圆柱齿轮、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受力分析、设计原理及强度计算方法,熟悉不同工况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防止措施及计算准则,以及齿轮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影响因素以及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5、蜗杆传动设计

深入了解蜗杆传动的啮合特点、运动关系和几何参数,掌握其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和热平衡计算方法。

6、轮系分析与设计

熟练运用传动比计算公式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以及混合轮系进行分析计算。

7、挠性传动设计

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打滑,以及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主要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二)机件的连接设计

1、螺纹连接设计

熟悉螺纹、螺纹连接及其零件的结构、类型,熟练掌握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及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2、键连接设计

掌握各类键连接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以及平键、花键连接的选用和强度校核方法。

(三)轴系零部件设计

1、轴的设计

熟悉轴的分类及轴径估算,重点掌握其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

2、滚动轴承及其装置设计

熟悉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能够合理选择轴承类型,正确计算轴承的寿命,完成轴承装置的组合设计。

3、滑动轴承及其装置设计

熟悉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掌握液体动压润滑的原理。

4、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掌握联轴器的作用、类型和特点。熟悉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作用和特点。

五、《起重运输机械》考查要点1、起重机械概论

(臂架类,桥架类)起重机的类型和构造特点;港口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港口起重机的基本组成;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的定义和确定原则;工作级别的含义及意义;驱动装置的型式及选取电动机的基本步骤。

2、起重机设计计算总则

起重机上的各种载荷及确定原则;港口起重机械载荷组合的类别及作用(分别用于何种计算)。

3、起重机主要零部件(1)钢丝绳滑轮组及其卷绕系统

钢丝绳的构成特征及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的措施;滑轮组的型式及其运用,滑轮组倍率的含义、判定及应用;卷筒的构造。

(2)取物装置

吊钩组的形式、特点及应用;双绳抓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影响抓取能力的主要因素;集装箱吊具的型式及特点。

(3)制动器

制动器的作用、类型及其在各工作机构中的运用;块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带式制动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4、起升机构

起升机构的组成及典型传动方案;起升机构的载荷特点;起升机构的设计计算步骤。

5、运行机构(有轨)

运行机构的组成、类型及其特点;运行支承装置的组成,均衡的原理、均衡装置的设计及分析;运行驱动装置的组成及其设计计算步骤;运行机构的载荷特点;打滑的含义和验算,避免打滑的措施。

6、回转机构

回转机构的组成及特点;回转支承装置的作用、类型及特点;配重的作用及其确定原则;回转驱动装置的组成及典型传动型式;极限力矩限制器的作用及原理。

7、变幅机构

变幅机构的作用、类型和特点;吊重水平位移补偿方法及其原理分析,补偿校验标准;臂架系统自重平衡方法及其原理分析,平衡校验标准;变幅驱动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变幅阻力的类型及计算确定方法。

8、轮压和抗倾覆稳定性

支承反力和轮压的含义及其影响;支承反力计算的假定及其应用;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含义及其计算原则和计算工况。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机械设计或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设计

本课程是本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基础理论解决机械零件的设计,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计算方法,具有设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分析机械零件中失效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初步了解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初步了解有关工业技术政策,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1)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2)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零件的材料、结构工艺性、润滑剂、装置及密封的一般知识;

(3)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结构工艺性;

(4)磨擦磨损和润滑的一般知识。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机械力学的有关原理、受力分析、刚度、磨损、寿命、热平衡等;

(2)条件性计算当量法、试验法;

(3)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以上所述零件,指各种一般尺寸和常用工作参数的通用零件(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螺纹连接、键连接等)。

微机原理及应用

1、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微型计算机中的数制、数和字符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80x86微处理器

(1)IntelCPU的内部结构;

(2)16位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结构;

(3)IntelCPU对内存的访问;

(4)Intel微处理器的引脚和工作模式;

(5)Intel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

3、80x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1)Intel的寻址方式;

(2)Intel的常用指令;

(3)DEBUG工具。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主要伪指令;

(2)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

(3)汇编顺序、分支和循环程序的程序设计方法;

(4)汇编程序上机过程。

5、存储器

(1)存储器的分类及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3)外部存储器扩展方法。

6、微机总线技术

(1)微机总线概念、功能及分类;

(2)不同类型的总线及其功能;

(3)现代常用总线。

7、中断技术

(1)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类型和中断响应的过程;

(2)掌握中断类型号、中断向量和中断向量表间关系;

(3)中断控制器9A的引脚信号、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9A的工作方式、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

8、I/O接口技术

(1)I/O接口的基本概念、编址方式;

(2)I/O端口寻址和指令;

(3)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4)3/4定时器、5A并行接口、1A串行口等常用接口的初始化方法和应用。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英语二+数学二+材料力学或机械原理

材料力学

一、考试目的

本材料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力学是力学类、机械类、土木类以及交通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材料力学》作为全日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等专业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专业学习所要求的基础力学知识。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为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包括静力分析及材料力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分析计算方法。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五、考试内容(或知识点)

(1)将一般工程零部件或结构简化为力学简图的方法。

(2)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受力分析。

(3)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位移及应变的计算及其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4)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包括简单图形的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和圆截面的极惯性矩的计算。用平行移轴公式求简单组合截面的惯性矩。型钢表的应用。

(5)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建立变形条件,用变形比较法解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及简单超静定梁。

(6)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对组合变形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7)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及测定方法,电测应力分析技术,常用电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8)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9)弹性稳定平衡的概念,确定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10)受铅垂冲击时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11)用能量法求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12)交变应力及疲劳破坏的涵义,交变应力下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3)能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单位力法计算结构的位移。

六、考试题型

本考试采取填空、绘图、判断、选择和计算题形式出题。

机械原理

本考试大纲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自备必要的计算和做图工具,如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二、试题类型及百分比

试题的类型为:

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2.分析说明图解题;

3.设计计算题;其中第(1)类题目的份量约占30%,(2)类题占约20%~40%,其余为设计计算题。

三、参考教材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年。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绪论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机构的结构分析

(1)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3)掌握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用解析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能用瞬心法对简单的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

(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3)掌握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等概念;

(4)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了解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概念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5.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2)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

(3)掌握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凸轮机构的受力分析、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的概念及确定(包括压力角对尺寸的影响、压力角对凸轮受力情况、效率和自锁的影响及失真等问题);

(4)能根据选定的凸轮类型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

6.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有关共轭齿廓的基本知识;

(3)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4)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

(5)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切齿原理及根切现象;

(6)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最少齿数及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7)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8)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9)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

7.轮系及其设计

(1)了解轮系的分类方法、轮系的功用,能正确划分轮系;

(2)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8.平面机构力分析

(1)了解机构中作用的各种力及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2)掌握确定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及需加于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的方法;

(3)掌握对一般平面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的过程。

9.平面机构的平衡

(1)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10.机器的机械效率

(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的求解方法;

(3)掌握移动副、转动副和螺旋副等运动副中摩擦力的分析计算。

11.机器速度波动的调节

(1)掌握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等效构件和等效动力学模型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机器运动方程式的两种表达形式(动能形式和力或力矩形式)的建立和适用情况;

(3)了解机器两种速度波动调节原理和方法(主要是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4)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

一、考试目标:

1、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考试内容

1、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机械零件设计概述,机械设计中的一般原则,标准化等。

2、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强度问题

载荷和应力,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变应力下零件的强度,摩擦、磨损和润滑。

3、连接件设计

螺纹联接:螺纹概述,螺纹种类,螺纹参数,自锁和效率的概念;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预紧和防松;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设计;提高螺栓联接措施;键联接﹕键联接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和应用﹔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花键联接的类型、定心方式、工作特点、强度计算﹔销联接的作用种类、应用。

4、带传动设计

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轮的结构、材料及设计。

5、链传动设计

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速度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滚子链国家标准结构、规格、主参数及其选择﹔滚子链的设计计算。

6、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齿轮传动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材料、热处理及材料选择﹔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参数的选择及许用应力﹔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受力分析、强度计算﹔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润滑。

7、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失效分析,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蜗杆与蜗轮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8、轴

轴的类型,轴的材料及结构设计﹔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按疲劳强度条件进行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9、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轴瓦的结构和材料﹔滑动轴承的润滑﹔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液体摩擦动压径向滑动轴承设计﹔其它轴承类型及特点。

10、滚动轴承

概述﹔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选择﹔滚动轴承的载荷、应力、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三、总分值

四、试题形式

1.选择题;

2.判断题(备选);

3.简答题;

4.分析题;

5.计算题;

6.结构改错题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工程力学或电工学

工程力学

一、考试要求

工程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智能机械研究院()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和环境与生命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内容包含静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静力学部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力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要求考生具有正确的基本概念,熟练地分析计算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定理

2.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3.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合成及平衡条件,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材料力学部分

1.熟练掌握截面法求拉(压)、扭转和弯曲构件的内力,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2.熟练掌握杆件在拉(压)、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弯曲变形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以及强度与刚度分析。掌握简单的拉压静不定问题和静不定梁的计算

3.熟练掌握二向应力状态的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主应力、主平面的概念与计算

4.熟练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与强度理论,能够解决复杂应力状态(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问题

5.掌握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及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

6.熟练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拉、压实验;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电工学

一、考试要求

电工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智能机械研究院()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内容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电工学中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电工技术部分

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与负载的判断、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2.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3.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RC电路的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RL电路的响应。

4.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的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阻抗的串联与并联,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功率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的应用,提高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5.三相电路

三相交流电的概念,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功率的表示方法。

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磁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交流铁芯线圈电路的分析计算与功率损耗,变压器原理与计算。

7.交流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二)电子技术部分

1.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类型、外特性曲线与主要技术参数。

2.基本放大电路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射极输出器,差分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3.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技术参数;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反馈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类型的判断,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5.直流稳压电源

整流电路设计,RC滤波器设计;直流稳压电路分析。

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数制和脉冲信号;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TTL门电路原理与特性;CMOS门电路原理与特性;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

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RS触发器、边沿D触发器与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集成计数器与寄存器。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

1.拉伸、压缩与剪切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塑性指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和强度条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Hooke定律、possion比;变形能;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2.扭转

外力偶矩的计算;纯剪切、切应变、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Hooke定律;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3.截面的几何性质(静矩和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简单图形惯性矩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惯性矩的计算。

4.弯曲

A内力

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关系极其应用。

B应力

弯曲时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矩形截面梁、工字型截面梁和圆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C变形

梁的挠度和转角、刚度条件;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5.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

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主平面;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圆、最大切应力;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变分析;广义Hooke定律、体积应变、体积弹性模量;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比能、体积改变比能、形状改变比能;四种古典强度理论。7.组合变形

6.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和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7.能量法

杆件变形能的计算;变形能的普遍表达式;用能量法计算杆件的变形;互等定理。

8.静不定结构

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对称和反对称性质的利用。(主要是一次静不定问题)

9.动载荷

动静法的应用、冲击动荷系数;冲击韧性的概念

10.交变应力

交变应力和疲劳失效;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材料的持久极限

11.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细长杆的临界应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杆的临界应力、长度系数;Euler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实验部分

了解低碳钢及铸铁的拉伸和压缩实验;了解复杂应力状态的电测方法,会分析实验结果。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初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一+材料力学或机械设计

材料力学

考核要求:

《材料力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简单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简单超静定结构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既要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又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主要内容:

1.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基本假设,应力、应变等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杆件轴向拉伸和压缩问题(轴力图、应力和变形分析和计算、强度条件的应用),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简单超静定问题的分析,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圆杆扭转(包括薄壁圆筒的扭转)的切应力和变形分析,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矩形横截面杆扭转的主要结果。

4.梁的平面弯曲问题,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和弯矩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关系的应用;梁纯弯曲时的基本假设,弯曲时正应力的计算,矩形截面梁和工字形截面梁的切应力计算,强度校核,提高粱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挠度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求解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提高粱弯曲刚度的措施,简单超静定梁的分析。

5.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及最大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应用。

6.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

7.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8.用静动法求应力和变形,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动荷系数。

9.杆件应变能的计算,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互等定理,卡氏定理及应用,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及应用,简单超静定系统。

机械设计

考核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对常见机械零部件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的方法,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机械零件、各种机构的知识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传动装置和一般机械设计的能力。重点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以及运用机械设计课程知识解决设计过程问题的能力。

考核内容:

1.关于机械零件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

2.机械零件的强度和设计准则。

3.机械零件的疲劳设计。

4.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润滑及密封

5.轴毂联接设计、螺纹联接设计。

6.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蜗杆传动设计、链传动设计。

7.轴的设计、滑动轴承设计、滚动轴承设计。

8.了解联轴器类型及选型方法

04

初试真题

南京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end-

加新东方老师了解院校专业咨询课程

梦思老师艺莹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98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