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财政学基础理论探索之路
——人民大学财政学前辈学术思想撷英
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开设于年,期间名师辈出,以实事求是之学风,探财政运行之规律,问津治理,发扬理论,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建设。在人大财政专业开设70周年之际,特将各学术前辈关于财政基础理论的著述整理推送,以飨读者。
本文作者:
陈共(年-)生于辽宁省盖州市,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年秋季赴解放区正定华北大学学习和工作,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工作。-年在北京经济学院期间曾任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党总支书记。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曾任财政系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内容提要:
我受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主编了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财政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贯彻国家教委规定的编写方针有些想法,这些想法同样适用于一般《财政学》的建设。所以想借用向财政学界发行最广的《财政研究》一席之地,把这些想法发表出来,和学者同仁共同切磋,并企望指正。
关于编写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指导思想,国家教委高教司在教学大纲的“出版说明”中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套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在编写中遵循了如下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和体现中国特色;注重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吸收本学科最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体现改革精神;适应不同的财经类专业的教学需要,起点、份量适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核心课程中,一些课程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引用或直接介绍西方经济理论,为此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中,根据我国与西方在国情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作了适当的评论和批判,力求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下面结合《财政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过程,谈谈对若干问题的构思。
三、体现财政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的财政理论研究有自己的特殊发展过程。50年代还处于形成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苏联是必由之路,因而当时的财政工作和财政理论无不带有苏联经验的痕迹。60年代是建设时期。我国“一五”、“二五”以及三年调整时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泉源,推动了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80年代是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财政论文、专著和教材大量涌现,财政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飞跃性进展,预示着我国财政理论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1.财政理论发展的第一个趋势是财政学日益和政治经济学相结合。财政学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财政业务,二是财政理论。如果说财政学科形成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侧重于财政业务的阐述,那么随着财政理论水平的提高,财政理论与财政业务的分野逐渐清楚,而财政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结合则日渐明显。主要表现是财政理论研究越来越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相融合。恩格斯说亚当?斯密创建了财政学,但斯密并没有创建独立的财政学,而是融于政治经济学之中,也就是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财政问题的。从马克思生前所设计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可以看出,财政理论也是作为他的经济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财政学从政治经济学独立出来是后来学科分化的产物,尽管如此,并不能也不应当割断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即政治经济学是财政学的基础理论,财政学不过是这些基础理论在财政领域的应用。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而财政学则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我们说,财政学家首先应是经济学家,财政理论工作者参与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财政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2.财政理论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财政理论研究日益介入或渗透到决策领域。财政学与决策学是两个不同领域,但财政学与财政决策又是不可分的。理论研究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会成为经院式的空谈。要想使理论研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介入决策领域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大变革时期。理论研究介入决策领域,并不意味着它要从事可供操作的政策或制度的设计,理论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