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战ldquo疫rdquo特辑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8569.html

在上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大一的萌新们开始接触了经济学,在经济学的海洋中徜徉,大家初尝奥妙,领悟到了其中的微言大义。那么在这期的学术月刊中,小编为你们收集到了来自大家对一些经济原理联系实际的所思所想,经济学不是象牙塔里的艺术,一起来看看吧!

最酷的

经济学原理

01.

前景

理论/////

前景理论告诉我们:个人基于参考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传统的经济学有个最重要的前提与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是行为经济学却强调:人不是机器,人的行为受到非理性心理因素的支配。当我们的参照点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效用函数也发生了变形与移动。当然,我们不是要去评判一个人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是,我们应该回个头来反省一下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我们是不是太计较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了,是不是太因为害怕社会的指指点点而委屈了自己。诚然,人是社会人,我们不愿意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独处于世。但在之前,我们每个人也是自然人,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与自己独处,善待自己。

——来自陶方正

02.

机会

成本/////

我认为最有用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最酷的,而最有用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最基础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刻,小到个人生活、企业决策,大至国家治理、大国博弈,都离不开这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例如我们假期的时间安排,事实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机会成本的应用,同样的一个小时,我可以选择读一小时法语,打一小时游戏,或者锻炼一个小时,而我所失去的机会的最高价值就是我所面临的机会成本。最后,有一个对呈现形式的建议:可参考南方都市报娱乐版年度审美宝鉴。把法语单词和经济学原理分别看作男神和女神,然后单词之中可以分出不同美的类型,如深情之美,发音清脆之美等。

——来自卓在在

。。。。。。。。

Thecostofsomethingiswhatyougiveuptogetit(机会成本)颠覆了我曾经的评价标准。传统上,一般会用金钱来衡量价值进行决策,比如决定是否读研时会着眼于相关的开销。而机会成本,指出了因为去读研而放弃的其他选择(比如去就业、去穷游、去玩音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而这些其他的选择往往在决策时容易被忽视。因此这个原理给了我很大冲击。简直是重要的人生决策准则。

——来自陈虹羽

。。。。。。。。

因为坦白来说我就知道没几个经济学原理。我觉得是机会成本它首先揭示资源稀缺,就解释了为啥一帮人天天疯了一样要赚钱。社会中普通人的运行目的get√,就是除了想要改变世界的那帮大佬之外,大家迷迷糊糊的你争我抢就是资源稀缺呀。然后机会成本揭示了为啥大部分人这样运行之后就又说明了怎么运行,就是一直比较然后做选择,做完选择再后悔,因为后悔再调整选择。这个选择的结果就反映了大家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因为以放弃的最高为代价,就是说在其所解除的所有选项里最终选择对象是最符合其价值的。并且这个选择还连锁,比如你先选一直学习,然后你就变得很牛逼,你价值体系就可能进化,你就可能优化或者更改你的选线,一直到死。

——来自牛氓兔包养的小可爱

。。。。。。。。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比如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考上了国外某知名大学,学费全免但是没有去读。大家觉得非常亏,但是对于他来说,虽然学费全面,但是这个国家生活用费贼高,专业对应的工作也不好找,成本就挺高,得不偿失罢了。当然,机会成本不仅能在物质上被体现,放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也很有启发意义。人避免不了被束缚。在选择的路口,我们往往听到有很多声音。他们并不了解你的选择背后所放弃的东西,只知道这样做就对了。而你被驱使甚至被迫走的那条路,是多少舍弃所换来的,又真的值得吗?人避免不了被误解。你抛开所有杂念,走进别人眼里的歧径,承受那些圣人姿态的指责或是惋惜。他们欣赏不到你的小路风景独美,这样的小路挽回了多少,只有自己才知道值得。

——来自一个不愿意暴露的小可爱

。。。。。。。。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生产一单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在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机会成本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做每一件事的代价,从而指导我们合理平衡精力分配。与此同时,机会成本教会我们合理放弃。机会成本打破了完美主义的陷阱和不切实际地空想,让我们坦然面对断舍离,以更平和的心态打理自己的人生。最后我想说,经济学中理性人都希望机会成本最小化,但没有人可以否认,无论如何,机会成本是没有人能得到的白月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来自刘禹辰

03.

理性人通过比较////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做出决策

这是我混迹知乎“多年”看到大佬们给建议时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想过很久,琢磨了很久自己被逼迫写小作文时也为了彰显肚子里的墨水用过,现在想想还是有些不懂,但不妨碍我喜欢它。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刻,比如在深夜吃宵夜还是饿肚子,比如中午吃面还是吃酸辣粉这样的决策上,这个原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来自宋元

。。。。。。。。

看书的时候有个例子印象比较深,打电话每超打一分钟三毛钱,结果一个人在考虑要不要打电话的时候,把他的成本用每个月的总费用除以总时间得到平均成本,这是大于边际效益的,但实际上边际成本只有三毛钱而不是刚刚的平均成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以上述的这个人这样的错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考虑东西的平均成本,然而真正要考虑的其实是边际成本。同样,在对待新事物新的学习任务时,我们总是考虑接受它之后,将平均成本与这些新事物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益进行比较。多做一份微积分作业,多听一篇法语听力,多读一页英语单词,好像对我们平均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帮助,但是“理性人”考虑的是这些至少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新知识。在人生中,也许有太多的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完善的东西,我们应享受多一点的新提升,而不是抱怨即使有了新收获,也没什么变化。

——来自章埒楠

04.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情况变好//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市场的本质是为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人类分工合作,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资源的分布本身就是不平均的,只有贸易能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域的流动,即所谓资源的液态化,从而推动地区分工合作与一体化,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个人角度看,人性同时具备自私和爱心二个方面。人是自私的,他有同情心,它能够爱,但是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与人的距离的拉开,爱就会下降。我们不能靠爱,爱是不够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市场。市场是陌生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但他同时也能使市场中的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他克服了个体的局限性,从而使整体受益。

——来自黄文韬

。。。。。。。。

很有意思,一句简单的原理似乎解释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贸易存在的必然性。不仅能让我们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市场从何而来还能大胆预测未来将到何处去。

——来自周雨阳

05.

沉没

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沉没成本原理指的是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沉没成本”有种自然的高级感,它使人们的决策变得理性化与经济化。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丢了一张电影票,你会再买一张同样的电影票之后走进电影院认真欣赏电影吗?还是你会觉得你花了两倍的钱而赌气不去看电影?其实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沉没成本无非是警示我们不要再为过去的不可改变的决策付出额外的成本罢了。但是在“沉没成本”概念的影响下,感性化的削弱也可能带来由于缺乏反思过去而重复成本的风险。我认为面对有关“沉没成本”的问题时,最好的决策方式是用沉没成本原理来决策,然后用你的情感来反思——避免终其一生都在后悔,也避免终其一生思索如何不让自己后悔。

——来自姜文迪

。。。。。。。。

不影响后期决策有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凡事朝前看那种感觉,有既往不恋的潇洒。

——来自厦门大学-18-李逸

06.

世界上没有

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为午餐所付的“费”,就是机会成本。人类无论是在动物性上还是社会性上,都有很多的欲望,但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总是稀缺的。因此人们在行动时就必须有选择,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得放弃另一样东西。很多人总希望政府能够多建设公共设施,增加公共福利;但事实上,政府为了增加公共福利,就必须通过征税、发行货币以及举借公债等途径获得收入,而无论是哪一种途径,成本最终还是会减少个人可获得的资源和产品,所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效率往往更低,那些本想获取“免费午餐”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是一份更加昂贵的午餐。

——来自韩璐

07.

吉格勒

定理//////

即除生命外无不需后天锻炼形成的才能。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固守一隅骄矜怠惰者终被时代淘汰,仅存留于过去历史滚滚烟尘。若想昂扬独步天下,不学则皆泡影幻梦。

——来自王玥骅

08.

边际效益递减/////

边际效益递减是最早接触到也是我认为运用最广的经济学原理。通俗一点就是你吃十个小笼包的时候,满足感在递减,所以吃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要不断创新新形式新方法;学习上,不是学习时间越长越好,系统学习和交叉学习相结合,感受学科交叉、思维碰撞的乐趣,更要劳逸结合,防止低效率的勤奋。

——来自徐一帆

______

09.

货币

幻觉/////

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因此在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心中,将货币保持在手中才是最安全的行为,但实际上货币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贬值,同时假设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货币与实际的产品相比只是一张纸,我觉得这个概念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对货币的警惕性,即不要被手中的那点钱给困住,保持警惕,根据情况进行投资,同时提醒自己货币就是一张纸,在战乱年间一文不值。

——来自某不愿暴露的小可爱

10.

智猪

博弈/////

有人说弱者更应该努力,毕竟爱拼才会赢嘛,但这种情况下,小猪如果爱拼就会很快被饿死。无论大猪去不去踩机关,小猪的最优策略都是等待,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理论。有人把这种策略比喻为搭便车,这可是非常适合创业者的一套理论,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有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真的能一场热血踩踏板吗?如果行业中有大猪存在,你又该如何生存呢?当年的滴滴快滴的烧钱大战,神州租车就没有盲目入场,而是剑走偏锋,借助逐渐被打车软件教育好的市场时,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神州专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轻言教育市场,二是盯紧大猪,他可能是你最好的顺风车,三是顺应认知,静静地等待,属于自己的风口,互联网时代有句名言,站在风口,猪也会飞。当自己是猪的时候,懂得顺势而为很重要。

——来自张思怡

//////////////////////

11.

1+12还是1+12///

为什么说结婚是1+1>2?一是指1+1之后多出一个小孩,达到了人类繁衍社会目的。二是两个人结婚之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比如减少一方在追求另外一方时发生的高额费用,如鲜花、衣物,而且婚后住房成本可以减半等等。协同效应,本来指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如果重组得当,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两个人结婚之后,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如笑话所说,鱼儿上钩之后,自然就不用再喂鱼饵了。当然,即使结婚后还会发生鱼饵费用,也属于内部关联交易了。为什么说离婚是1+1<2?一是没生出小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二是没有产生协同效应,导致资产重组失败,还有可能是内部关联交易过多。如果离婚时间较早,大抵属于信息披露不充分,因为婚前没有做好尽职调查,你以为自己买了一只蓝筹股,结果成为股东之后,发现其实是一只垃圾股,所以,一些投资高手就会在被套牢之前赶紧平仓。如果离婚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一方沦为了不良资产,当初看上去或许是很般配的一对,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方成了大牛股,一方成了垃圾股,所以,最终难免被作为不良资产被剥离出去,如同陈世美抛弃秦香莲,现代社会没有了包公的狗头铡,婚姻市场的资产重组频率肯定加快。

——来自谢聪

12.

理性人/////

我想到的,正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虽然在现实中并非如此,但若存在一个这样的社会,那一定是最酷的世界:没有人做出非理性的决定,不用考虑复杂的情感与人情。我不禁在想,如果当初上帝造出的不是亚当,而是一台纯粹理性的计算机。它爱惜自己的效用,就像爱惜羽毛一样。那现在的世界,一定会简单许多。理性人的生活,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来自于滕浩然

中国人民大学

苏州校区学生会出品

文案

RUCIFCer

文案整理

韩璐

图片

田源

编辑

张思怡李漠雨

以上便是本期学术月刊的全部内容,如果对月刊内容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或是有寻求解答的疑问,请踊跃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xl/189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