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把握新时期经济规律,人人都是软价值的创造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康有为写了一篇文章——《物质救国论》。其在文章中提倡物质之学,多年以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加工制造中心。然而,在很多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在国际竞争中被“卡脖子”。显然,硬科技的核心不是硬件,不是硬的外壳,而是芯片、工业软件、创新研发、品牌与自主知识产权。

那么如何推动并加快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呢?用传统的基建办法肯定不行,那就必须找到推动研发创新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用先进的理论认识工具推动实践的发展

科学技术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从而也是经济价值的第一创造力,这个论断称得上是对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然而,这个总结和概括是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之后才被人们普遍认可的。

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层出不穷的新经济现象,促使人们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在构成“科学技术”的众多因素之中,或者在其背后,是否存在一种更带根本性的要素和力量对价值创造起着引领和决定性作用?如果存在,它是什么?这些新的要素和力量,与传统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是什么关系?

出于这样的长期思虑,当我阅读到滕泰博士的这本书时,喜悦和兴奋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似乎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某种答案。作者区分了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函数”和创造非物质经济的“创新函数”,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机制的新解读,是对经济价值新源泉的可贵探索。

之所以称其为“对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机制的新解读”,因为作者提出的“创新函数”完整地解释了科技创新的过程和关系;之所以被认为是“对经济价值新源泉的可贵探索”,因为作者认为在需求侧也可以创造价值,并提出了参与群体方程、叙事体验价值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数字经济、科研经济的价值创造,还更有说服力地解释了近几十年来发生在知识产业、文化娱乐产业、品牌价值方面的各种新现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论断,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品味。

此外,本书还提出了新的数字经济循环方式——软价值经济循环:平台—产品—场景—流量—体验—变现。显然,这不同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物质经济循环。以平台为起点、以产品或内容为载体、以场景为交会点、以流量为价值信号、以叙事体验为价值升华、以变现为持续条件的软价值经济循环,似乎更符合数字经济的现实情况,因为很多数字经济的确并不是以生产为中心,生产和消费过程无法区分,更没有什么流通环节可言,也不是以产品销售作为唯一的变现手段,甚至很多产品是长期免费提供的。软价值经济循环理论,尤其是其关于多种变现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阐述,解释了很多按照传统经济学难以理解的现象。

  二、之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突破都发生在西方,而这次不一样

经济学价值理论在物质因素领域寻求价值源泉已经延续发展至少三四百年了,一直到21世纪初,在价值理论的定义、价值源泉这一点上,基本上都局限在物质因素的领域。

我们知道,在中世纪农业社会,财富的载体和源泉被认为就是土地,或者说是以土地为代表的那些物质资源。中世纪结束之后,过渡到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个时候,英国的经济思想家逐渐意识到劳动同土地一起构成了价值源泉,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两要素价值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威廉·配第(WilliamPetty),他在年的《赋税论》中写道:“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人们看到资本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了引领和创造的作用,因此在英国和法国出现三要素论,即认为价值的源泉不仅有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而且还有资本。三要素论的最著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政治经济学概论》,年)。

到19世纪下半叶,人们又发现,企业家们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中枢。因此,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提出价值的源泉还应该有第四要素——经营管理(《经济学原理》,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之后,人们逐渐认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财富和价值的第一引领者,并提出技术作为第五生产要素,这就构成了著名的五要素论。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保罗·M.罗默(PaulM.Romer),因为是他把知识和技术作为内生增长的力量,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虽然这些理论没有突破五要素理论,但是由于更清晰地阐述了知识、技术的作用,从而把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价值创造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上这五要素论全都是在物质要素,也就是供给端的范畴内来谈的,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更重视基于人的观测和感受,也就是需求端来确认经济价值。

最早从需求侧观察价值的,当属“边际革命”与主观效用价值论。这个流派的三位倡导者是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门格尔和瑞士的瓦尔拉斯,还有之后的米塞斯、哈耶克等。除了边际革命、主观效用价值论,凯恩斯经济学也非常重视需求的作用。

滕泰博士的软价值经济学与前述价值理论是什么关系?应该怎么评价软价值经济学在价值理论中的新突破呢?

首先,从供给侧的要素价值论发展脉络来看,软价值经济学所提出的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等新的理论,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保罗·M.罗默等人对生产函数的修订,而且客观地揭示了知识和数据等信息元素、技术与创新环境、灵感概率等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以数据的作用为例,软价值经济学认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就如同语言、文字、史诗、故事、神话是文学创作的生产要素;音符、歌谣、色彩、图像、IP等则是娱乐经济生产要素其中的一种,是创新函数中n类信息元素的一类——用这样严谨的理论论证,揭示各种信息元素在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通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既有利于我们肯定并重视数据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又不会过分夸大数据的作用;既有利于从学术角度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又不会造成相关经济行为太脱离实际。

其次,在提出创新函数、软价值函数之后,软价值经济学没有停留在供给侧,而是继续延伸到需求领域,进而发现了参与群体、叙事体验等这些新的价值源泉和价值创造方法,而且从数学上精准地描述了参与群体的创造原理,以及叙事体验价值对软价值函数的指数级别意义——这些发现,在理论创新上比效用价值论更进一步。在经济实践上,尤其是在人们精神需要占比越来越大的数字经济时代,对于全面认识和全过程推动微观的企业创新和价值创造,以及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经济价值体系的变化,都是很重要的理论突破。

三、建议学术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68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