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视频网站防刷量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邓紫棋的这首《泡沫》是当下视频网站刷量的一个真实写照。eMarketer曾发布了一个震撼广告圈的数据:国内有些视频网站的广告展现量中超过20%是虚假的。前几天《财经》杂志、CCTV也纷纷发布报道,痛斥部分内容刷点击量的问题。而在微博上,视频网站刷量的话题已经成为行业热点。爱奇艺是第一个发言出来回应,它发文称,自己将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打击黑产,维护行业良性循环。还说,爱奇艺能通过AI大数据机器学习,分析刷量特征,进行类准识别,使防盗刷系统变得更加高效。问题来了,防刷技术高就能堵住刷量的风潮吗?好像没那么简单。我第一个想到了一个人,当下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成区长,孙连成没能力?能当上区长绝对也不是庸人,只不过孙连成一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心灰意冷,对各种事情不作为了。我归纳为六个字就是:有力无为。假设视频网站防盗刷系统实力过关,但是现实中市场上依然可以刷播放量,就只能说明所谓的防盗刷很有可能留有后门。也就是说:有些视频平台对内容方在平台上的刷量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太过分,你好我也好。毕竟,播放量高了,也会吸引更多用户观看,广告主也会跟着高兴。所以归根结底,视频网站的防盗刷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产生这种态度的动机是什么呢?这几年,视频网站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和盈利压力,过得很辛苦。很多平台在经营上变得非常焦虑,所以豆瓣评分4.7分的《盗墓笔记》破了42亿播放量,乐视一部被骂惨的《孤芳不自赏》竟然也破了百亿播放量……。盈利的压力也是悬在视频平台头上的一把利剑。百度日前递交给SEC的文件显示,爱奇艺的营运成本与费用高达.5亿元,依此计算,爱奇艺年的运营亏损为27.7亿元。而此前年、年、年的亏损分别为7.43亿元、11.1亿元、23.83亿元。对视频网站来说,亏损的口子越来越大,而这场消耗战看不到头。平台需要更亮眼的数据,稳住广告客户的心。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刷量这种行为短期看来对视频网站有利,但在长远来看,刷量则是摧毁视频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对于行业来说,作弊的刷量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容易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真正的好内容无法生存、垃圾内容满天乱飞,久而久之行业会陷入不良循环;对消费者来讲,刷量影响其知情权和观影体验,通过造假刷来的口碑一击就碎,这无疑是降低了数据的说服力。对于广告主来讲,流量造假与欺诈行为无异,而且猖獗的广告欺诈造成了一种虚假繁荣,让广告平台库存的流量供应非常大,就像卖白菜一样,当供应变大时,广告主购买流量的价格就会降低,这是一个非常简答的经济学原理。结果就是,视频网站就必须降低CPM(千人成本)的价格,大打价格战,最终伤及自己的盈利能力。简单来说,广告欺诈行为歪曲了控制定价的供需关系,它迫使发布商降低价格,和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库存展开竞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65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