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荆璞/文
在很多人看来,奥地利学派总是蒙着一层固执、守旧,又带着傲气的色彩。他们总是冷冷的执着于诉说我们今天的一切建立在沙砾之上,“现代的繁荣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金字塔”,仿佛他们才是唯一清醒的一小群。不过每当泡沫破裂,资产价格崩塌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确实在之前的几年,奥地利学派的信仰者们给出过合理的警告,从菲利克斯?索马利(FelixSomary,被称为“苏黎世的乌鸦”)精确地预测到年德国金融危机以及最终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战开始,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罗斯巴德(MurrayRothbard)对70年代滞涨的警告,以及年网络泡沫和年金融海啸之前,我们都看到了奥地利学派学者的洞察力。
那么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理念进行投资是否可行呢?仅仅躲避危机而什么都不做肯定无法获利,行动的太早的做空可能会在泡沫刺破之前就陷入破产,死守黄金(奥地利学派的最爱)又似乎过于单一,《奥派投资》这本书试图给出一个符合奥地利学派思维框架的,较为完善的投资方法。
本书的作者包括经济哲学家拉希姆?塔吉扎德甘,他曾在维也纳等地任教,是当代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人物,与他合作此书的还有资产管理公司IncrementumAG的合伙人罗纳德?圣弗尔和马克?瓦莱克,以及咨询公司HedgefundConsultantsLtd的独立交易员和市场分析师海因茨?布莱斯尼克。这个组合既有理论深度和哲学思考,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其中的叙述都比较平易近人,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翻译上虽有一些词语让人感觉不太习惯,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一本好书。
古希腊人认为,理论,即批判性的反思,是实践的最高形式。奥地利学派强调的是祛除幻象,特别是祛除“时代精神”(zeitgeist)的幻象。本书的作者从实践哲学的层面思考经济学,这也是奥地利学派不同于多数经济学理论的显著之处。那么经济学理论的意义是什么呢?经济学的唯一目标应当是,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真实性。在作者们看来,经济学的实践意义是:说明事物(社会)前进的方向;给出建议,如何积累保护财富。
作者们指出,经济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动。伦理学帮助我们反思个体习惯和原则,政治学则是对人类社群和冲突的反思,而经济学则是对我们家庭和企业结构的反思,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实践哲学。
容我直接引用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论断:“行动者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们不认为世界就应该是现在看上去的这个样子,而应该是它该有的样子。他们会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审慎地承担风险。”
在书中,作者们还给出了资金在囤积、投资、消费、慈善、投机当中的分配建议:30%用于囤积流动性,包括黄金和现金;30%用于资本投资,包括机器、厂房、企业股份和出租性的房地产;30%用于耐用消费品,包括自有房产、艺术品和高价值的家用品;10%用于捐赠基金,慈善、科学捐赠,促进和平、环境保护、文化事业。
批判繁荣的幻觉——奥地利学派的四大支柱
不可知的未来是投资和经济学研究的先决条件。奥地利学派的基础是理解人,理解人的行为。从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写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到米塞斯(LudwigHeinrichEdlervonMises)的巨著《人的行为》,奥地利学派总是试图从个体和主观的角度出发,以异质性和边际分析作为主要的假设和工具,来分析人在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当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构成的经济体。
1.奥地利学派强调先验性的知识
所有经济预测必然受到有关行动本身的先验知识的限制……把经济学的先验定理作为经验型预测的行动约束与逻辑约束,并把它作为判断未来会不会发生某些事件时应当施加的逻辑限制。
——汉斯-赫尔曼·霍普(Hans-HermannHope),《经济科学和奥地利方法》
奥地利学派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但也不是任意发生的。具体而言,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