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一个看似很烧脑的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0.html

“破窗理论”大致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顽皮的小孩,把邻居家的窗户打碎了;那么邻居就得去市场买新的窗户,这就增加了窗户市场的需求;这时生产窗户的工厂就能接到订单,工厂的工人就有工作和收入;工人再用收入购买食物面包;如此,面包工人又能有收入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坏心”办了“好事”一样。

“破窗理论”显然是有问题的,但我们又很难说出来问题出在了哪里,难道“坏心”真的能办“好事”么?

要分析“破窗理论”中的“猫腻”,我们得抓住总体概念。首先,故事中那块被打碎的窗户,是社会资源的损耗和浪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些人会问:打碎窗户虽然消耗了点资源,但促进了后面一系列的生产发展啊!

这时我们还得抓住总的社会资源。无论是窗户厂、面包厂,还是这些工人,都是社会生产资源的一部分;只是你刚好打碎了窗户,这些资源就用来帮你生产这个窗户;如果你没有打碎这窗户,这部分社会生产资源就会去生产其它东西。

所以打碎窗户,不是促进了后面一系列的生产资源,而是抢夺了生产其它东西的资源。

这种“破窗理论”的思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有人认为,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迅速发展,就是得益于在二战中的失败;还有机械的的发展,使得企业对工人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工人的失业;还认为老人应该早点退休,因为他们需要把工作岗位让出来,给年轻人就业等等。

同样的道理,德国和日本如果没有经历二战的摧残,它们以同样的资源去发展,会发展得更好;难道还有把自己先毁灭一遍才能更好发展的道理?

机械的使用导致失业,但它却产生了更多制造、维修机械的岗位,难道不要使用机械,回到工业革命之前么?

老人为了把岗位让给年轻人而退休,这不是活生生地浪费社会劳动力么?

上面讲的这些事例,其最核心的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既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还要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nr/246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