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经济的自然原理51


不可逆结构支配下的社会与经济(23)四、经济学的前提条件(2)不管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都离不开经济学最初设定的前提条件。虽然现代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改进,但它并没有真正触及到问题的要害,只是做了一些改善性的工作,并且仍然热衷于建立各种逻辑很单一、结论很明确的数学模型。关于这一点,许多经济学家其实心知肚明,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之前,他们只有沿着现成的路“硬着头皮”走下去。经济学家哈耶克曾尖锐地指出:“尽管经济学家承认自己无法确定所有那些他在解题之前必须纳入公式的要素,他还是极力想建立看上去和物理学理论非常相似的理论,并用联立方程式的形式表述它们。”(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文选》)这些设立了某个理想的条件、建立在某种均衡之上的经济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用完美的逻辑将自己屏蔽在一个非现实的空间里,以免受到现实中纷繁复杂的信号的干扰。当一个经济学家设定某种前提假设时,他实际上就与假设之外的逻辑相对立,同时也排斥了许多有关经济的认知。这种现象在知识领域中普遍地存在,特别在社会学科领域中尤为突出,这种做法造成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从而大大影响了理论的实用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我将“不可逆结构”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引入经济学中,围绕经济学现象重新诠释各个相关概念的内涵,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现象连接起来,使得经济学理论不再是基础不实的“空中楼阁”。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理论设定了几个基本的前提假设:一、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二、完全竞争,即市场的规模足够大,买方和卖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单方面影响市场的价格;三、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地调节市场的运行状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可以说,这几个前提假设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证实,甚至遭到许多事实的明确反驳,但即便如此,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将这些假设视为圭臬。那么,为何要设定如此勉强的前提条件呢?这是因为这些前提条件可以让经济行为变得更加简单,使得市场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有利于理论的模型化,但糟糕的事情是现实的情况并不会迎合这些模型。由于这些前提假设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它们对经济学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个别理论的修修补补只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无法彻底解决基本假设所带来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直面这些基本假设,重新定义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kb/265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