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我们如何思考读书笔记读哲学书到底有啥


我们引出下一个内容。

吗?】

这里其实涉及到。

惭愧些说,我认真且反复(三遍以上)读过的“哲学书”大概是《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广师大·理想国出的那版)。

我记得学生时代读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书,但由于不像现在认真读完一本会写点什么留个痕迹,具体书名什么的无从考据。

而那时候读书并不功利,好像是一本书(包括杂志、报刊)只要有点内容,都愿意从头到尾看一遍——不像现在,读书务求信息增量,像在图书馆找书,看完目录随机翻几页认为整体质感不咋的,也就放下了。

回头想想,现在养成的这种对内容“精密筛选”的习惯和能力,从那时就已经不自觉地培养了。

小时候,我被熏陶的一个印象是“哲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是所有科学的科学”!

但随着自己的阅历增加,会情不自禁问自己“读哲学书到底有啥用?”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物质与意识哪个是第一性?可知还是不可知?究竟有没有神、灵魂?善与恶的边界是什么?

诸如此类,我认为。

当然,如果作为学科教师、“社会说唱表演艺术家”,那这些东西可有用多啦!

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先哲,我认为他们的伟大,是思想中偏政治、教育、逻辑、经济等实用范畴那部分。

而且,我认为“读纯粹的哲学书,与读纯粹的经济学、金融学书籍一样,毫无实用性”。

这里的“纯粹”,简言之是用各种抽象化的公式、符号试图去“定义”与“解构”。

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曼昆经济学》,我认为它的优秀在于反复强调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而且,着眼于“现实应用与政策研究”,并不是各种牵扯到微积分什么的、、等。

我认为,《曼昆经济学》改为《曼昆观察下的市场研究》更妥当。

但,显然比格调更高,也更适合“商业推广”——

《西游记》也可以改名为《佛说念经的人心要诚,看了这个故事,男人会沉默女人会流泪》。

如果我们剥离“经济学”的皮,会发现这些本是的——

好比宏观经济下行(如家周围的门面房纷纷关门),这时候,价格便宜对普通消费者是极大吸引力;

至于有没有明星代言,这算是一种添头(或者是隐性成本),请明星代言的费用,最后还是会摊薄到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上。

再如金融学中的各种公式、概念,如“风险定价模型”、“久期”、“量化对冲”、“寿命精算”等,都试图用一种“既定模型”去还原(定义),我认为这算是一群聪明人故意设计出的“陷阱”,如同等高端考试一样,是在用一种塑造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认知壁垒”。

老祖宗早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说法,论及原理,本质基本一致。

我想起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一家早期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玩死了。与其说市场波动大,倒不如说高度简化的模型根本不能拟合现实——更何况你日常使用的软件还有bug。

所以,benature。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要想进入金融、经济这种格外“形而上”的高端领域,需要多年研究复杂、脱离现实的概念、模型、公式,经历各种费时耗力还极贵的考试,可是,如果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再深刻一些,也许就要权衡钻研这种“不实用”的“知识”是不是。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樊登推荐)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69.18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kb/257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