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云视网评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云视网特约评论员:陈长)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8月16日,第16期《求是》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文章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是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群众矢志不渝奋斗。

当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的期限越来越近,人民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具体。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推进脱贫攻坚、环境治理、金融风险防控、社会事业发展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中,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凝聚起党群一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人民始终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助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的重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党正是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的关键时刻,实施依赖于人的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必然趋势,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将成为最大的生产力。要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思维,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注重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充分激发蕴藏于14亿多人民群众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切实解决发展的活力问题。

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人民共享成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民当家作主,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与人民共享革命、建设成果的历史。数据显示,年,我国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发展越是向前,越要重视共享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广泛地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仍然任重道远。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有效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的均等程度。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变农业、农村和农民面貌,增强人民群众的享有能力、享有水平和享有质量,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群众心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必将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乘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云视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js/251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