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炒鞋能逃过大热必死的宿命吗是谁在


“70后希望80后接盘股市,结果80后跑去炒房了。80后希望90后接盘房子,结果90后跑去炒币了。90后希望00后接盘比特币,结果00后跑去‘炒鞋’了。”这条刷屏的网络段子把“炒鞋”这个概念带入了公众视野。一双球鞋,价格动辄上涨数倍。疯狂“炒鞋”背后,既有商家“饥饿营销”的传统套路,也有“黄牛”、交易平台的推波助澜。资本风口之下,鞋价被炒到漫天飞,球鞋炒作能逃过“大热必死”的宿命吗?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疯狂

11天鞋价暴涨7倍

打开“炒鞋”APP,用户评论里都在预测涨跌,几乎没人关心球鞋本身。球鞋的风头,近期以来已盖过所有投资标的。以至于有人调侃,“击败我的不是天真,是无‘鞋’。”

8月19日,阿迪达斯Yeezy“BoneWhite”开启预约,零售价为元。仅一周过去,这款鞋子在“毒”APP上的最新成交价为元,上涨一倍有余,最低也是元起。另一款AirJordan1RetroHighSatin“BlackToe”女款红丝绸鞋的涨幅更猛。这款球鞋8月17日发售价为元,8月27日“nice”APP上最新成交价为元,前后11天暴涨7倍。

球鞋价格被热炒已有段时间。小蔡是一位球鞋收藏爱好者,去年底他就注意到资金在鞋圈涌动。当时他在“毒”APP上入手一双42.5尺码的乔丹6代球鞋,花了元。没想到两周后,这双鞋在平台上的价格已涨到元。还有一款Nike鞋王,发行价是元,谁知平台价格马上跳涨到1元。如果谁通过官方抽签摇号买到这款球鞋,马上就能轻轻松松赚1万元,就像中彩票一样。

暴涨的价格只是一方面,实际上这些“炒鞋”APP目前已具备行情和实时报价功能,更是助长了炒作。有人自嘲道,“炒鞋”得先看懂K线图,以后不学点金融知识都不好意思进鞋圈。还有人利用宏观分析和技术分析理论,研究球鞋的价格走势,甚至还有平台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出“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等三大“炒鞋”指数。买鞋下单时还有分期支付功能,3期、6期、12期的还款期数更是让人联想到:这不是在“加杠杆”“炒鞋”吗?

炒作背后资本暗流涌动

球鞋收藏、交易,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过去仅限于爱好者的小圈子里。赚钱效应让“炒鞋”话题急剧升温,甚至引来一些“圈外人士”进场炒鞋。有人把炒鞋与曾被爆炒的文玩核桃、邮票、兰花等相提并论,也有人拿炒房、炒股、炒币与之进行对比。业内人士认为,球鞋收藏交易突然之间闯入大众视野,背后的原因是资本疯狂炒作。

“就如同当年比特币兴起炒作一样。”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资本追求逐利性,暴利效应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js/24549.html


当前时间: